从小跟党走范文三篇
征文是一个中文单词,拼音是zhēngwén、 指某行政部门为某项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关物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小跟党走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从小跟党走
今年,学校开展的“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活动,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或许是受我父母的影响吧,我特别喜欢看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这些电视剧和电影里面出现的一个个优秀人物,像王二小、刘胡兰、小兵张嘎等等,让我印象深刻,使我从小对这些英雄人物就特别崇拜。我看了很多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后,我觉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史。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在那些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绘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美画卷,拯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换来了如今这难能可贵的和平与安宁。尽管烽火连天已成昨日,但是去年中国却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轻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拯救众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的心灵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患,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家乡的小村庄,以前有一些贫困户。
这几年,我经常看到很多党员干部去“精准扶贫”,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上门帮扶,真正帮助这些贫困户脱了贫。家乡的扶贫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奋斗史。正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的面貌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新时代的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然而,我们少年儿童对党史的学习却不够多,加强学习显然十分必要。我决心学好党史,去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感天动地、无穷无尽的信仰的力量。同时还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篇2】从小跟党走
作为一名小学生,在平凡的学习和生活中听得最多的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
那是1921年,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一只普通的游船上,一群爱国志士,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了革命的火炬,从此这火种燃起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当时,在各地爱国志士的努力下,在共产思想的正确领导下,凭着一股力量,他们勇敢的游行,不怕军警的镇压和逮捕。这股力量是从筋骨迸出来;从血管里冒出来;性子里吼出来;思想中激发出来。从生命中激荡出来的那种热情,那种纯真的、无私的爱国之情。这股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在它的面前,人的怜生之念,畏苦之情,又算得了什么?在那个黑暗颠覆光明的社会;那个帝国主义践踏着人们尊严的社会;那个中国人民被指责为“东亚病夫”的社会,含有我们太多的血和泪。就在这血和泪混杂的社会中,那些正义的爱国志士们,勇敢的站了起来,用那稚嫩的胸膛,挡住了军阀那明晃晃的刺刀,挡住了帝国主义者那耀武扬威的子弹。这种视死如归,毫不退缩的可贵精神。不是正是来自那股真诚而纯洁的爱国力量吗?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则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没有完善。
进入21世纪习爷爷为我们少年儿童提出了“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殷切希望和真挚的嘱托,希望我们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你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说,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回报国家,为党争光,让祖国更加强大。
【篇3】从小跟党走
阅红色经典,忆革命历程
斯诺曾说,这本书大部分都并非他所“写”,而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人所说、所做的,这些革命先驱身上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绝不是哪个作家能凭空创造出来的。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斯诺客观地记录了这四个月中他在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大举围剿,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东北军,因为对南京政府作所为极为不满,转而投入红军阵营,其间,又有大量民团自发加入。在双方作战时,红军没有采用大规模杀伤性战术,对于受俘的国民党官兵,红军也不施以刑罚---那是国民党的做派—-而是将他们争取到与自己统一的战线上来。即使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宣传中,他们也将斗争对象限定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于其国内受压迫的普通民众却是满怀同情。红军思想的可贵,在于他们能于战斗时看到自己的敌人作为“同胞”的本质,正是这样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让红军在被层层封锁的困境中,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国军的一次次疯狂的围剿行动不但没有削弱红军的战斗力,反而让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去红都的路上”一章中作者提到,一个学徒出身的小红军战士在与作者的交谈中,很自然地将红军称为“我们的军队”,当时斯诺感到十分惊讶,但仔细想来,国民党军队将领向来把百姓当作欺压的对象,忽视农民与工人身上潜在的集体合力,对军队中强征来的士兵也漠不关心。而红军一直将百姓视为自己的亲人,帮助贫苦百姓度过难关,组织民众参与对敌斗争,百姓自愿加入红军队伍,因为他们相信,红军能让他们翻身获得解放,带领他们过上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在《与红军在一起》一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红军是革命的队伍。”“红军帮助农民。”“红军战士是志愿当兵的,白军是强征来的。”“群众恨白军,他们爱红军。”话语简短却掷地有声,它道出了千百万群众的心声:打倒欺压人民的残暴统治者,追随为解放人民而奋战的中共红军。
此时再回顾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超人的英勇与乐观,其实是一种质朴的信念与对人民的信任。斯诺在“蒋总司念突临西安府”一事中写到:“总司令的驾到令我记忆犹新—-毛、徐、林、彭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道上---并没有人悬赏要他们的首级。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就在守卫他的军队中间,他的敌人也太多了。”红军官兵一同为群众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他们是在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权利,为百姓争取自由。
在那一刻,斯诺一定明白了,纵有装备精良的武器、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帝国主义作后盾,在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面前,国民党部队是何等的不堪一击啊——因为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关注民生,以民为本,这便是红军,这便是共产党人一路走来始终不曾忘却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