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在确保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通用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局在确保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统计局在确保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
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基层干部在一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二、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
三、老百姓眼中的政府干部
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统计局在确保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篇2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党组织,要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在实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我校从20_年集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的直接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尊重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作风,学校干部干群关系更为融洽,校园更为和谐稳定,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事业获得明显进步。学校保持了10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和非正常死亡事件;保持了连续1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20_-20_年,学校连续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20_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表彰;20_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开展领导班子“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表彰。
一、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思想教育机制
一是坚持半月一次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并从学校的干部队伍总量不多的特点出发,吸收了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学习,党委一班人则坚持先学一步,在集中学习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坚持有计划送培制度,坚持严格按计划选派领导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统一组织的干部培训,近3年学校送参加出国学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党校和四川省高校领导干部培训中心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为47人次,占中层以上干部总人数的70%,加上学校自行安排的送培干部19名,使在职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一次以上的计划送培。
三是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团组织生活和半月一次的面上政治学习制度,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领导干部往往既是学习者,也是组织者,既推动了面上学习,也提高了自己。
四是坚持认真组织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的每一个专题教育活动,包括近年来先后开展的“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
长期坚持的各种学习培训和专题教育等活动,使广大干部对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不断加深理解,群众观念、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从思想上提高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二、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为师生员工办实事的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行为规范机制
一是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制度。学校近年来颁发了《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施意见》、《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各系和部门的实施意见》、《领导干部总值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规范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行为的制度。按照制度,学校党政班子成员都定点联系了两个部门;中层干部都联系了学生班级或者学生社团组织;30%的中层干部还兼任了辅导员、班主任;学校所有领导干部都参加值班。
二是完善为师生员工办实事的制度。学校坚持每年将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年初有部署,年末有总结。职工住房改善是教职工热切关心的大事,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全力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争取到了绝大多数职工满意的拆迁方案。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学校党政都作为大事列为重要议程,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学生的就业工作,使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在90%以上,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达到100%。
三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精心做好先进典型的培养教育和宣传推广工作。我校20_年破格招收了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捐肾救父的考生曹于亚同学,学校录取该生后,不仅确定了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女)专门联系该生,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还深入一线亲自安排对她的培养教育和生活照顾等各项工作,使她在学校充分感受到全校师生的关爱。她入学不久被评为了“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回校后向全校师生作了专题报告,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一年多以来,曹于亚同学始终表现优秀,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学校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完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程序机制
一是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制定了《关于校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坚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向全校教职工通报学校主要工作情况,进行有关工作部署;坚持及时向工会、教代会、各民主党派、共青团、学生会和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学校重要工作情况的制度。
二是完善重大决策事先征求意见的制度。学校重大事项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及时提交教代会讨论,在教代会通过的基础上形成决定,予以实施;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还注意在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后,再做出决定。
三是完善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学校设立了党委、校长和纪委意见箱,各系和有关部门分别设了意见箱或者热线电话,后勤管理处组织学生成立了伙食管理协调委员会,学生处组织学生成立了学生宿舍自律委员会,教务处和各系实行了定期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意见的制度,党委宣传部组织了学生“记者”团,并且依靠学生“记者”及时掌握信息,开展工作。学校还开设了校领导和部门领导与师生互动的电子信箱等,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各级领导与广大师生的联系。
四、完善群众参与选拔任用和考核评议、监督领导干部的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体现“群众拥护”原则的干部任用制度。学校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学校直接管理的中层干部,坚持在考察中必须获得多数群众拥护才考虑任用。对已经过考察拟任用的领导干部,还实行了半年试用期制度,即对拟任(聘)用干部,让其先到拟任(聘)岗位工作半年,半年后在规定范围内的群众中进行无记名投票听取群众是否赞成正式任(聘)用的意见,对考核结果超过半数以上赞成票者,予以任(聘)用,对考核结果未获半数以上赞成票者不予任(聘)用。对按照有关规定应经选举任用的党群系统的有关干部,则采取先按照规范的组织程序考察确认符合条件后,先指派到相应岗位临时主持工作,半年后进行选举,根据选举结果决定其是否可以正式就任。
二是完善体现“群众评价”原则的考核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我校严格坚持每年由学校教代会代表和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士、高职称教师、离退休人员、非党群众代表等民主测评校级和中层领导干部当年工作的制度。参与者达到了在全校职教职员工的20%,学校每年将民主测评情况向省委教育工委汇报,同时在一定范围公开,并且作为教育、管理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完善体现“群众监督”原则的反腐倡廉制度。尤其是对群众舆论和群众来信来访高度重视,学校坚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到了有信必回、有访必问。坚持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对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开展经常性教育。
上述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构建,在思想认识、行为规范、工作程序、组织保障等四方面形成了我校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今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对我校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是最严格的检验,而我校领导干部用自己的行动交上了圆满的答卷。
学校所有领导干部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即迅速按照学校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的要求深入到了师生中,有效开展了救治伤员、安抚学生、维护秩序、封闭楼房、保护财产、加强巡逻、搭建雨蓬、安排就餐、照顾离退休人员、调查损失等工作中。学校在地震发生的当天所有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全面到岗,并且当天晚上全部留在学校通宵组织抗震救灾。学校当天摸清了校内人员受伤和学校财产受损情况,确保了30余名伤员全部得到及时救治,无一人死亡或者伤残。学校在一周内基本掌握了家在重灾区的近700名学生和50余名职工家庭财产损失情况和亲属人身安全情况,在两周内向他们发放了慰问和救助金,共计达43万余元,并对失去双亲的两名孤儿免了学费。
在领导干部带领下,全校师生抗震救灾积极性高涨,教职工无人擅自离岗,学生无人擅自离校,不少干部职工顾不上家人主动加班通宵在校工作。学校当晚就向重灾区派出了由年轻教师和学生组成的34人抢险队前往都江堰抢险救灾,以后又陆续派出了15支志愿者队伍共1000多人次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全校8000多师生踊跃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共计30余万元,在全省高职高专中名列前茅。由于抗震救灾工作成绩突出,学校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统计局在确保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篇3
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 作风纯洁是党的纯洁性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和检验党的纯洁性最直接最现实的标准。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纯洁的作风是我们党始终得人心、聚民力的重要原因。保持作风纯洁,核心问题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正确理解和处理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全党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考验的根本保证。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
一、保持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保持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处于重要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思潮相互激荡,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考验,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纯洁,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着力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
(二)保持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作风。江泽民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丢”;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因此,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归结到密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来。
(三)保持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党是否善于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后明确指出,进行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如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制定政策的基础的观点等等;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写入党章;邓小平强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把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意义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指出:“领导干部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讲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始终践行的根本政治要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四)保持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群众观点认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人民群众。可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基础。
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把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抛到九霄云外,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呼声和要求置若罔闻,有的甚至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有的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遇到群众办事和反映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态度“生、冷、硬”,官腔官气,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的事业。
(二)思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但一些领导干部依然观念保守,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讲话、办事首先找经典依据,没有经典依据,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创新意识;有的经验主义思想严重,遇事总按经验办,不敢突破“惯例”,不顾时代、形势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怕担风险,怕动脑筋,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脱离实际,不讲实事求是,不认真搞调查研究,主观主义严重,闭门造车,随心所欲,盲目决策,急功近利;有的小农思想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事业心不强,工作缺乏激情,不求有所作为,等等。
(三)学习风气不够端正。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种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心不沉、气不静,忽视党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学习,疲于应付文山会海,热衷社会交往,理论素养和知识修养亟待提高。有的对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根据自己需要任意裁剪,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误导干部群众;有的学习动机不纯,把学历当作晋升的敲门砖,满足于弄一张文凭作为要求组织提拔的资本,或者把学习当作摆设,当作装潢自己形象的工具,附庸风雅,哗众取宠;有的学习理论不扎实、不深入,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有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常常用理论装点门面,讲起来夸夸其谈,而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遇事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甚至束手无策,等等。
(四)工作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政绩观错误,乱铺摊子,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热衷于搞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沽名钓誉,劳民伤财,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有的科学决策的能力不强,在重大问题决策时不征求意见,不做可行性论证,而是靠拍脑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有的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有的陷于文山会海,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是没有效率;有的习惯于整天浮在机关开会、批文件、听汇报等,没有下功夫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即使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是用心和群众交流,没有真正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等等。
(五)生活作风铺张浪费,奢靡腐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背离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工作、办事总要讲排场,比阔气,不计成本,不讲节约,铺张浪费严重;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法纪观念淡漠,道德防线失守,追求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吃喝玩乐,恣意挥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婪成性,腐化堕落,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等等。
三、保持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路径思考
(一)树立群众观念,充分相信群众。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教育广大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经常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量。切实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
(二)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宗旨观念。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在群众路线上就是“一切为了群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党性纯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例如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完善决策民主程序,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咨询制度,广泛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党同群众的联系呈现出经常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完善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一是制定民意表达的规章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于说话的制度保障,保证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通过正当渠道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不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扩大化、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矛盾纠纷;三是充分利用群众接待日、行风热线、门户网站等载体的作用,畅通民意诉求反映渠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依法按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利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总之,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的根本工作路线。新时期,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