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存在的问题范文(通用3篇)
今天帮大家准备一大波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存在的问题范文(通用3篇)。希望这些能对你起到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 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存在的问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是人类历史兴亡更替昭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国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于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忧患意识是责任更是担当
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正是因为时刻心存忧患,能够清醒地认知、应对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化解严峻的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前进道路上仍存在诸多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既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各种风险挑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往往具有非常强的联动效应,如果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当,都会对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冲击和干扰。***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严峻复杂的问题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正是基于诸如此类深沉的忧患意识,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总书记也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过深刻分析、提出过明确要求。
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所关注的不仅是现实的问题与短期的目标,更要实现长远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的理想蓝图。使命之伟大、理想之宏伟,决定了过程之艰难、奋斗之艰苦,也决定了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浅尝辄止、骄傲自满,而应时刻保持并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十九大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并作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相比于以前的“三步走”战略,这样一个“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实际上是目标任务的升级版。按照以往“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现在则提出在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则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目标任务的升级,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厚的担当情怀与强烈的使命意识。也正因为目标任务的提前与加重,我们才需要更为冷静审慎地应对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客观存在的发展差距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告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在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的差距。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但在一些内涵式发展的领域,比如某些高科技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明显。面对实际国情与发展差距,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也绝不能骄傲自满,而应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锐意进取、奋发图强。
防范得当应对得力才能化危为机
风险挑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及时发现风险、积极防范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防范得当、应对得力,就能化危为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我们的目标使命。
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化解风险挑战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强大信心与定力,忧患意识与战略自信、风险意识与战略定力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懈探索的结果,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价值理念与方向原则完全正确,发展成就辉煌。面对未来,中国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发展动力强劲、发展前景广阔,全面、辩证、动态地看待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可以看到“时”与“势”依然在我国一边,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已经是一个能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稳健成熟的执政党。基于以上分析,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种种风险挑战,既要高度重视,同时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自信与定力,正如***总书记指出的,“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只有具有强大自信与定力,面对问题时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才能理性稳妥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可能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提高风险化解能力。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而要做到以上各点,领导干部就必须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谋全局,历史思维知大势,辩证思维增智慧,创新思维增活力,法治思维求善治,底线思维定边界。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学习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极为必要。在这六种思维方式中,底线思维尤为重要,***总书记对此多次强调。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度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从可以接受变得不可接受。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趋利避害,有守有为,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筑牢防线,解除后顾之忧(底线失守意味着满盘皆输)。但底线思维又不是一种固步自封的思维方法,守住底线只是底线思维的起点。守住底线,把危险和危机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其目标在于推动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尽力达到最好的结果。这说明,底线思维蕴含着积极有为的态度,要求人们积极寻求合适的方法,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积极实现发展目标。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防范风险挑战重在机制建设,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在驾驭风险过程中发挥程序化、规范化、长效化、稳定化功能,从工作方式角度促进领导干部驾驭风险本领的持续增强。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时,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要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二是建立健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等评估力量的作用,科学评估决策风险的等级,为化解风险做科学准备。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要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防范化解,特别是要把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发挥多方合力。四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要把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岗位、环节、细节,形成完整责任链,通过考核奖惩这根指挥棒来增强领导干部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动力,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决不能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第二篇: 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存在的问题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大盘稳定。正因如此,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深刻阐释、明确科学部署,体现了现实紧迫性和长期战略性。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对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风险挑战,是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方法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充分肯定“十四五”开局的精彩答卷,同时也不能低估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突出等现实问题,以及各国金融市场联系紧密、一些国家债务率高企等外部环境风险。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能回避,必须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化危为机。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底线思维,精准施策,高度关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焦点、难点,坚持做到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防止小风险向重大风险演化,努力使重大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聚焦当下,要做好统筹协调,注重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建设,改变分散化、碎片化管理方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风险防控有机协同联动;做好分类施策,针对部分高风险问题银行、个别高负债企业、部分高债务压力地方政府,进行精准识别,研究制定化解和缓释风险的政策措施,制定可行的风险处置预案;做好精准拆弹,把特定风险控制在特定范围之内,斩断“传播链”,防止个体风险向整个行业扩散。一句话,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压实责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防范化解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要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特别要发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防控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
企业也要压实主体责任。企业作为法人有必须履行的义务,目前有部分企业,尤其是个别金融和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风险管控,通过大量举债盲目扩张,不仅给自身发展埋下隐患,还通过债务链条向其他机构和领域传递扩散风险。明确企业自身在应对与化解风险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有助于强化企业经营者风险防控意识,更传递出我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治理信号。
无论强化底线思维、精准施策,还是强化阵地意识、压实责任,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就能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由此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第三篇: 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存在的问题
***总书记十分重视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近期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注意警惕和防范重大风险。安而不忘危,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风险挑战进行哲学上的反思和追问,从哲学理论层面上澄清并回答“为什么要防范风险挑战”“怎样应对风险挑战”“依靠什么样的力量化解风险挑战”这些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深刻理解风险挑战的性质和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风险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性的,所谓暂时性就是旧的事物一定会被新的事物取代。从性质角度看,风险挑战正是事物否定性的方面。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蕴含着否定自身的因素,这类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就会表现出来,对于有些事物来说就体现为面临风险、遇到挑战。因此,任何事物都内含着风险因素,都具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性。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决不能把现存的当作永恒的,要时刻做好防范风险、迎接挑战的准备。
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要在过程之中把握风险挑战。辩证法原理说明,任何事物都处在生生灭灭、变动不居的过程之中,风险挑战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风险挑战会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外在条件不同,风险挑战发生的范围会不同、持续的时间会不同,影响的程度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在过程之中认识和处理风险挑战,遵循风险挑战的发生发展规律,按照风险挑战本来的面貌认识风险挑战的内容和形式。而且,风险挑战一旦发生,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化解,随着时间的延长,风险挑战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诱发其他类型的风险,导致出现系统性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风险挑战发生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特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长期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现实准备,坚决摒弃化解风险挑战是短期战的思想。
要辩证看待风险挑战带来的影响。一方面,风险挑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化解风险挑战也是我们实现发展进步的契机。风险挑战的出现会暴露出事物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于解决问题,风险挑战出现的时期就是推动发展进步的最好时机,而发展进步的实质就是对现存状况的超越。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就是弥补现存事物的不足,实现对现存事物的超越性发展。这次疫情的出现就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针对防治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要扎实补短板、强弱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进而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挑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是沟通事实和目标的桥梁,实践观点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落实到实践中去,也不能取得丝毫的成果和收益。风险挑战一旦发生就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要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就必须在实践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坚持底线思维是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要从底线出发,从最坏处做准备,向最好处努力。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对其危害性做最充分的评估和预判,分析自身风险承载力,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坚持底线思维,要培养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风险因素,依据风险挑战的具体问题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坚持底线思维,还要有清晰的原则底线,当风险挑战一旦触及原则问题时,必须坚定原则立场、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绝不会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前进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风险挑战不会自行消亡,面对风险挑战敢于发扬斗争精神才是正确、积极的态度。要掌握与风险挑战斗争的方法,注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势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和方法。要把准斗争的目标和方向,坚持斗争目的性原则,找准问题精准施策,防止斗争范围盲目扩大化和斗争过度化。
着力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毋庸讳言,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方面存在能力上的不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处理风险挑战的综合能力水平和专业能力水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提高对风险挑战的预判能力,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及时查清和发现可能发生风险的领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提高风险挑战发生后的处置能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在发生风险挑战时要坚守一线、深入基层、摸清实情,还要及时准确上报风险发生状况,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正确决策部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问题。要提高风险挑战发生后的反思总结能力,既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各项相关后续工作,还要注意查漏补缺,抓好落实,确保类似风险不再重复发生。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紧紧依靠人民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人民群众既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体,也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最可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务必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过往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依靠人民的基础上才实现的,我们党现在及未来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会失去力量之源。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以14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要注重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激励人民群众参与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来,同时还要做好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工作。要合理运用人民群众在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中总结的科学经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风险挑战得到有效化解。
风险挑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任何历史活动都同利益相关,追求现实的利益也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风险挑战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风险挑战一旦发生,首先影响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风险挑战面前,即使没有一个政党、一个政府来组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会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自身利益。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绝不会对群众利益受损而坐视不管,就像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样。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