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评心理素质展示范文(通用3篇)
质量,拼音sùzhì它指思想、文化和身体,也就是说,它代表三个方面:道德、智力和身体质量水平不是按种族划分的。到处都有高质量的人和低质量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综评心理素质展示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综评心理素质展示
开展“五小活动”的感受应提高我们自身素养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五三班游梦乔今年暑假,全国上下都开展了一次对我们小学生有益的“五小活动”,我们友谊大街小学也不例外,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我们小学的所有学生也都参加了这次“五小”活动,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过暑假之前,老师说过要让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来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当时,我觉的这很容易做,不就是五点要求吗?所以也不把它看在眼里,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了,准备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今天我很注意帮助家长、保护卫生,但是第二天我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时候我才感觉到了要想长期养成好习惯的难处。终于,我经过一个假期的磨练,终于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懂得了怎样才能按照“五小活动”做好大家的“好帮手”。这时候,我才觉得一个民族素质是多么的重要,做好个人修养是多么的关键,所以我想建议大家都来参加到“五小活动”
里,认真贯彻落实“五小活动”,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事实上,人生活在群体中,就得讲公德、有公德,不做污染公共环境的不道德的事情。这些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得从小培养。“五小”活动看来都是小事,但是对我们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白事理,增强环保意识,有公共道德,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了更好的辨别能力和认识。
所以我希望以后学校多搞些类似的活动。
第2篇: 综评心理素质展示
中学生的心理是多彩而又复杂的,他们好奇去了解新事物但却有不知方法,所以经常会犯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心理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2、希望父母让自己独立,因此具有逆反心理。容易跟老师和父母顶撞,与父母相处不和谐,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像个大人了。因而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父母越是唠叨,孩子越是“一言九顶”(顶撞),甚至出现“禁果逆反”心理,越是被禁止的事,越是想尝试。
3、对异性的好奇,不能区分好感与喜欢,因此容易发生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
4、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5、有些人不能接受挫折与失败,承受力较差,一失败就灰心丧气,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失败之后不能面对现实和生活,形成自卑的心理,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第3篇: 综评心理素质展示
和谐校园产生于师生员工健康向上、积极努力、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而这样的精神状态来自学校的.文化和精神物质诸多的基本条件。
1、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咨询辅导、心理训练等),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的这样一种有利于正常成长的态势之中,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2、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且可塑性大,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或训练,有利于开发其智慧潜能,形成正常甚至超常的智能。
3、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作德育的途径是不恰当的,把学生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更是常识性错误,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个体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但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其社会道德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评价等心理因素紧密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具体心理需要入手,强调针对性、主体性和自我内化体验等思路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品德教育之中,能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点与短缺、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才道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使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
5、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行为是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在相应情境中会产生条件性反应,进而表现为一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或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