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范文模板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范文模板
在教学之中,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范文一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 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 ()五二十五
()四十二 四()十六
四()二十 ()五十五
()四十二 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范文三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4 )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 ÷ 4 = 3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0 ÷ 4 =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 )个4。
20里面有几个4?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12个 ,每份2个,分成了( )份。
12 ÷ ( ) = ( )
12个 ,每份3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2个 ,每份6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 ÷ 5 = 2 15 ÷ 3 = 5 18 ÷ 2 = 9
48 ÷ 8 = 6 56 ÷ 7 = 8 28 ÷ 4 = 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
(1)、练习三第4、5小题。
第4小题。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
第5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小题。
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 )÷ ( ) = ( )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 )÷ ( ) = ( )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 )÷ ( ) = ( )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 )÷ ( ) = (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小题。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小题。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有6把萝卜,每把5个。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9小题。
按照算式圈一圈。
10 ÷ 2 = 5 10个海螺
15 ÷ 3 = 5 15只纸船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1小题。
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
( )× 2 = 4 4 × ( ) = 12 3 × ( ) = 6
三( ) 十 二 ( )× 4 = 20 2 × ( ) = 8
( )五 二 十 五 二( ) 十 二 二( ) 一 十
5 × ( ) = 15 ( ) 三 得 九 四( ) 十 六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
(2)、全班交流汇报。
(3)、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
3、学生独立完成16页练习三的第7小题。
用 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 ÷ 7 =( ) 8 ÷ 2 =( ) 18 ÷ 9 =( ) 24 ÷ 6 =( )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
4、数学知识分享。“你知道吗?”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