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济南”的说地方,“冬天”是说季节,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等。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
二、指名朗读课文,对注意预习作业中的字词注音。
三、揭标(见上)
四、学生各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温晴
2、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
五、研究写山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六、研读课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作者是怎样下济南的特点是“温晴”这一结构论的?(对比)作者用了哪些对比?
3、议论如果把“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说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
4、讨论“风声”的“声”字的作用。
(明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5、讨论在“在北中国的冬天”的作用。
“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里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
6、讨论“济南真算是个宝地”中的“真”的含义。
(明确: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的确”、“实在”)
7、有感情的齐读第1段。
七、研读课文第2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
2、讨论“没名单单是有阳光……”一句的作用。
明确: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3、研读描写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的字,观察点:从上方俯瞰。
(1)“请闭上眼睛想”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描绘的境界。
(2)“有山有水”有何作用。
明确: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晒”、“睡”、“醒”三个词的作用。
明确:这一连串的极美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立的理想境界。
(4)阳光——晴暖和——温
(5)“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所蕴涵的感情。
(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①明确:上部分文字分为两层:一是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二是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②学习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部分。
A地理环境——俯瞰;“温晴”的原因。
B体会“特别一词”直接抒发的感情。(喜爱,赞美)
C体会“小摇篮”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D、讨论“阳光”和“摇篮”各是扣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写的。晴、温
③学习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的部分
A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
(这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使人感动、真实、亲切。
B体会这一段中包含的感情。
(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八、小结本课内容.
九、布置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一
2、《思考与练习》二1
3、《思考与练习》四1
4、《思考与练习》五1
5、预习《思考与练习》三要求的内容。
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白雪覆盖的小山 (温晴)
水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作者老舍原名______,字______,现代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话剧《______》等。
2、“思考与练习”作业。
二、研读第3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余同学轻声跟读第3段。
2、讨个段描写的层次。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学习写“山上”的部分,讨论:
(1)“矮松”的“矮”字的作用。
明确: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例非常和谐。
(2)“预”字好在何处?
明确:“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的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地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的比喻。
(3)“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的作用。
明确: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4、学习写山尖的部分,讨论:
(1)山尖什么?(色彩)
(2)“镶”字好在何处?
(“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3)为什么会是“一道”?
“山尖”本只是一个点,但因为围着济南是一圈小山,一圈小山的山尖连起来就成了“一道”。
5、学习写山坡的部分、讨论:
(1)山坡写什么?
(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
(2)为什么会“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略)
(3)“暗黄”的“暗”字有什么作用?
(准确地写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
暗指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
(4)“穿”字好在何处?
(既准确表现了雪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花衣的比喻。)
(5)“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态)
(6)“看看看看”看下的联想的作用。
(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6、学习写山腰的部分,讨论
(1)山腰写什么?(光和色)
(2)“薄雪”和“厚点儿”矛盾吗?为什么只是微微露出粉色?
不矛盾。“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雪上,就露出点粉色。
(3)“看”字有什么好处?
(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7、体会“就是不下雪吧……”一句所蕴含的感情。(赞美)
8、齐读,试背第3段。
三、研读第4段 .
1、师范读第4段.
2、第4节写什么(城外远山,观察角度——地面远眺)
3、体会两个“卧”字给人的感觉。
4、体会“也许”的作用。
四、研读最后一部分。
1、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渲染“绿”。
(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2、体会“冒着点热气”一句中“点”字的作用。
(“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
3、体会“水也不忍得冻上”这一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它要使水藻“绿的精神”帮它焕发;它尊重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4、体会“不过……还”的作用
(说的是“水也不忍得冻上”的另一个理由)
5、讨论“空灵的蓝水日”这个比喻跟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晴)
6、讨论写水的特点和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温)
7、讨论“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一结语的作用。
(既和开头“济南真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五、总结全文.
1、中心.
2、写作特点
(1)课篇布局层次井然
(2)情景交融
六、质疑,共同完成“思考与练习”二2、3、四2、3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巩固本课知识点。
济南的冬天
白雪覆盖的山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水 清澈透明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并体会文中比喻、拟人句子的精妙之处。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整理感知、研读赏析1——3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跟着 魏老师去领略了春的绚丽多姿,跟着蔡老师去寻味夏的热情奔放,又跟着谢老师去感受了秋收的喜悦之情。那么现在,请大家深呼一口气,跟着老师,一起踏寻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新词检查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镶(xiāng) 髻(jì)
2、认识作者——老舍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茶馆》和《龙须沟》。
3、写作背景
我们刚刚认识到老舍是北京人,可是,他为什么不写“北京的冬天”而写“济南的冬天”呢?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4、齐读课题,初步感受作者的深情。
(三)解读文本
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对“故乡”的深情,好好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没有风声(无风)、响晴、温晴
2、作者写济南的冬天是无风的,响晴的,温晴的这三种特点。那他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的呢?
对比
3、都和那些地方进行了对比?
与北平相比,济南是无风的
与伦敦相比,济南是响晴的
与热带地方相比,济南是温晴的
4、从这三方面,作者发出了自由的感叹?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读)
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第三段)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四段)
城外的远山(第五段)
水
2、大家找的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细读第三自然段,谈谈作者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写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品析句子)
特点:温静(温暖、安静)
预设1句子:“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请闭上眼睛想”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预设2句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形象生动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预设3句子:“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这句话让我们想到了雪莱的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从侧面反应了济南冬天的温暖。
3、在品析句子的同时适当的进行朗读指导。
4、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薄雪覆盖下的山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特点:秀气
预设1句子:“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镶”字用得好。“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预设2句子:“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预设3句子:“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5、作者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有没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按什么顺序?
有。按从上到下的顺寻写的,先写山上,再写山尖,然后写山坡,最后写山腰。(穿插学习老舍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
6、从色彩上看薄雪覆盖下的山。
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
(四)总结课文
这节可我们领略了济南的一小部分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探讨城外的远山和济南的水色之美。
(五)布置作业
查找课外书,摘录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和优美语句。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特点:无风 响晴 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淡雅
水色 绿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3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
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展示重点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五、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
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
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虚实结合、联想丰富、直抒胸臆、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4
课题: 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景物描述方法;
3.赏析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学习难点: 学习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环节:认定目标--学生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教师精讲、点拨)-- 梳理小结
教具:网络支持的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春》,对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了解,明白分析写景文的方法,但是对于饱含深情的句子中的“情”分析不够透彻。另外,对于济南特殊的地理位 置不是特别了解,需要借助网络了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导学策略:
导思 第二课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课文的遣词造句如何体现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第三语段,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2、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能分析其在写景中的作用。
3、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本文优美的语言特色。
二、文本分析,合作探究
1 请同学有感情地3朗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
(学法指导 :可以分析描写顺序、修辞手法、写作角度等方面分析,可以回忆《春》的学习过程。不要忽略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拨:先总写“妙”。分写按空间顺序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最后总写这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回答修辞方法时教师预设追问:为什么比作“看护妇”?秀气是怎样写出来的?“给山们”句子中的“们”能否去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学生分析,此环节要有朗读品味。
2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是那么的温馨、可爱、美丽,那么阳光朗照下的山、城 外的远山和冒热气的水作者写得又怎样呢?我们来一起仔细品味。
例如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这句话中“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写出了作者亲身的感受。
例如2:“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 的美景,给读者以动态的生活实感。后文的“穿”则是拟人修辞,显得山、雪、草也是有情有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你也试着分析3个这样美点吧:
教师预设:2段中学生可能分析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教师追问:a “设若------”这句话在文中作用? b句子里有许多儿化音,有何作用?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分析:4段“小村庄”“小水墨画”将小村庄,雪人格化,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村庄,雪的位置,营造了温暖、安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赞美、喜爱的心情。
5段 学生可能谈到绿、暖、 清的特点,
教师追问 a“不忍”可以去掉吗?强调水的多情。b“冒着点”中“点”多余么 为什么?强调温暖的感受。
C结尾句 和标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强调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想想作者是怎样让笔下的景物生动起来的,请同学们归纳写景方法。
(学法指导:回忆《紫藤萝瀑布》、《春》的写景方法以及精 读第三段的收获归纳。)
教师点拨:抓住景物特征;巧用修辞;有顺序;写色、态、光;写景中渗透着情感。
拓展延伸,展示自我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说 明理由。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相同点:都是以散文形式来描写景色,两位作者都善于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该季节写的令读者身临其境,将景色写得十分美丽,十分迷人。
达标测评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朦胧(mé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
B.水藻(zho) 贮蓄(zhù) 均匀(yún) 抚摩(fǔ)
C.斑驳(bó) 镶嵌(xuāng) 着急(zhu ó) 温润(wēn)
D.稀疏(sū) 澄清(chéng) 惊诧(chà) 玫瑰(guī)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 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
第二课时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并欣赏了对比方式的开头。这样温馨的境界,作者怎样用笔墨来描写的呢?今天我们就细细品味这优美散文。
二、认定目标2’
三齐声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 的语句。5’
四、学生思考交流三个任务。10’
五、学生展示。20’
六、梳理小结5’
七、教师小结:2’
老舍写得精彩,同学们展示得更精彩,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需要有魅力的语言,更需要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老舍在济南的一段生活,是他一生的写作鼎盛时期,
事业的收获让他更加对济南情有独钟,所以他爱济南的冬天,更爱济南,所以,课后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感受作者的情感。
提示:可以从结构、观察点、语言、体裁等方面比较。
教学反思:
1.课上得很成功。
2.预习很关键,预习的指导要具体。
3.读很重要,“薄雪覆盖的小山”反复诵读。
4.课堂评价还要多一些激励性语言。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认识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当地自己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寒风、冰雪覆盖且又很快融化、寒冷、萧杀、雪树、雪人、雪仗……
2、导入: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过过冬,感受一下这座名城冬天的气息。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济南(Jǐ)着落(zhuó)宽敞(chǎng)贮蓄(zhù)
澄清(chéng)暖和(huó)髻(jì)水藻(zǎo)镶(xiāng)
看护(kān)薄雪(báo)(多音字济、着、澄、看、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设若:假若。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2、作家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来写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无毒日的温暖的宝地。对比手法。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总写)
2、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具体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浸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三)研读赏析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摇篮里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3、修辞品味: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6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6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5、互动释疑: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可否换成“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四)拓展延伸
1、体验反思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1、细读品味,积累精彩语句,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应用。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