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
由孙毅将军让衔说开去
近日,有幸翻阅《开国将军轶事》(精选版)一书,其中《“行者”孙毅》全面、系统介绍了百岁将军孙毅幼年求学、投奔红军、长征路上、转战华北等一生传奇经历,读后颇受启发。
孙毅是一位有着不凡经历的老将军。所谓“不凡”,一是他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不凡。孙毅从16岁起的就上了当兵吃粮的行伍之路,而且在旧军队中辗转颠沛11年,他苦苦追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但是四处碰壁。直到1931年蒋介石把他所在的部队26路军南下调到江西去围剿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时,爆发闻名中外的宁都起义,才使在第26陆军任参谋官的孙毅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心愿。二是他荣辱不惊的超人气度实为不凡。在中央苏区时,孙毅和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034年春,孙毅被任命为22师参谋长,毛泽东来到他所在师视察工作,十多天里他们同住一屋,有时毛泽东就躺在他的床上和他谈心。建国之后,军界只有贺龙元帅和孙毅经毛主席特批才允许留下胡子,并被誉为“孙行者”、“孙胡子”,可见与毛泽东私人交情甚笃。然而当年漫漫长征路上,他却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以孙毅“是白军过来的”为由而取消了他作为军委教导师参谋长本应有的骑马资格,长征走一路,他的职务降一路,从军委教导师的参谋长降到团参谋长,还险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三是他屡建的战功赫赫不凡。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八路军115师353旅参谋长(行师参谋长)的职务,协助*、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役,一举歼灭了日军坂垣师团。解放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冀中正房保卫战,参加了解放石家庄、保定等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孙毅率第一纵队组织50多万支前大军全力支援前线,为夺取战役最后胜利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后勤保障线……
然而,最不凡的还是孙毅将军淡泊名利的独特人格魅力,尤其是他主动让衔的佳话成为其一生最动人、最令人敬佩的闪光点。孙老作为一名文韬武略、身经百战的将军,一生戎马生涯、栉风沐雨,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行军衔制为标志,进入了建军新阶段。在一些同志的眼里,肩膀上金星的多少至关重要,标志着将士们为创立共和国所建立的功勋,因而曾有一些同志因争名、争利、争军衔而闹情绪,甚至哭鼻子。毛泽东当时诙谐地讥讽那些斤斤计较的同志,说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一些与孙老有着同样经历的战友,有的被授予上将军衔,军委亦拟授他上将军衔,而他主动让“衔”,只评了个中将军衔。授衔前,孙毅将军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辞诚恳、情真意切:“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决不是为了升高官、要厚禄。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已经大大超过我的奉献了。”他还满怀深情地说:“我能活下来就比已死去的无数战友占了很大的便宜,因此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
卒读掩卷,笔者不禁为孙毅将军的高尚情操所深深感动。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孙老将军的胸怀就象着大海一样宽阔,他居功不骄,不争名位,不谋私利,不求特权,他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自己跻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永远是人们的楷模。事情过去50多年了,人们未必都十分理解孙老主动让衔的举动。在我们党执政60年后的今天,重提孙毅将军让衔的那段旧事,我以为是很有教益的,尤其是他那种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加倍珍视、褒扬和学习。正是由于有无数象孙老一样的共产党人舍利取义、无私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今天新中国的辉煌与中华儿女的豪气。但时至今日,时代在发展在变化,一些人的观念和意识也发生了不该有的蜕变,确有少数干部把个人的功名利禄、名誉地位看得过重,私心杂念太多,有什么好处、功劳总喜欢往自己身上揽。特别是在涉及位子、票子、房子、车子等个人利益时,更是明争暗斗,甚至贪赃枉法、腐化堕落,采取一些卑劣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与孙老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动心、不邀功、主动让衔的事迹相比,岂不汗颜?
做一点事情就要得到回报,在前人看来,是“六根未净”,功名利禄熏心;在共产党人看来,是缺乏大公无私的精神,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可能有人认为,现在正是市场经济时代,凡事都得讲究对等交换、价值体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可以不要,该有的利益就必须固守不让、据理力争。这不错,人生确实是一个神秘难解的方程式,各人的活法可以各有各的精彩,人生的价值可以各有各的体现。但当我们每个人走完各自这段人生之路的时候,都应该回眸凝望,更多地关注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奉献是什么,更多地关注我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样值得纪念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回味的人生!
近日,有幸翻阅《开国将军轶事》(精选版)一书,其中《“行者”孙毅》全面、系统介绍了百岁将军孙毅幼年求学、投奔红军、长征路上、转战华北等一生传奇经历,读后颇受启发。
孙毅是一位有着不凡经历的老将军。所谓“不凡”,一是他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不凡。孙毅从16岁起的就上了当兵吃粮的行伍之路,而且在旧军队中辗转颠沛11年,他苦苦追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但是四处碰壁。直到1931年蒋介石把他所在的部队26路军南下调到江西去围剿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时,爆发闻名中外的宁都起义,才使在第26陆军任参谋官的孙毅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心愿。二是他荣辱不惊的超人气度实为不凡。在中央苏区时,孙毅和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034年春,孙毅被任命为22师参谋长,毛泽东来到他所在师视察工作,十多天里他们同住一屋,有时毛泽东就躺在他的床上和他谈心。建国之后,军界只有贺龙元帅和孙毅经毛主席特批才允许留下胡子,并被誉为“孙行者”、“孙胡子”,可见与毛泽东私人交情甚笃。然而当年漫漫长征路上,他却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以孙毅“是白军过来的”为由而取消了他作为军委教导师参谋长本应有的骑马资格,长征走一路,他的职务降一路,从军委教导师的参谋长降到团参谋长,还险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三是他屡建的战功赫赫不凡。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八路军115师353旅参谋长(行师参谋长)的职务,协助*、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役,一举歼灭了日军坂垣师团。解放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冀中正房保卫战,参加了解放石家庄、保定等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孙毅率第一纵队组织50多万支前大军全力支援前线,为夺取战役最后胜利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后勤保障线……
然而,最不凡的还是孙毅将军淡泊名利的独特人格魅力,尤其是他主动让衔的佳话成为其一生最动人、最令人敬佩的闪光点。孙老作为一名文韬武略、身经百战的将军,一生戎马生涯、栉风沐雨,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行军衔制为标志,进入了建军新阶段。在一些同志的眼里,肩膀上金星的多少至关重要,标志着将士们为创立共和国所建立的功勋,因而曾有一些同志因争名、争利、争军衔而闹情绪,甚至哭鼻子。毛泽东当时诙谐地讥讽那些斤斤计较的同志,说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一些与孙老有着同样经历的战友,有的被授予上将军衔,军委亦拟授他上将军衔,而他主动让“衔”,只评了个中将军衔。授衔前,孙毅将军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辞诚恳、情真意切:“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决不是为了升高官、要厚禄。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已经大大超过我的奉献了。”他还满怀深情地说:“我能活下来就比已死去的无数战友占了很大的便宜,因此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
卒读掩卷,笔者不禁为孙毅将军的高尚情操所深深感动。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孙老将军的胸怀就象着大海一样宽阔,他居功不骄,不争名位,不谋私利,不求特权,他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自己跻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永远是人们的楷模。事情过去50多年了,人们未必都十分理解孙老主动让衔的举动。在我们党执政60年后的今天,重提孙毅将军让衔的那段旧事,我以为是很有教益的,尤其是他那种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加倍珍视、褒扬和学习。正是由于有无数象孙老一样的共产党人舍利取义、无私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今天新中国的辉煌与中华儿女的豪气。但时至今日,时代在发展在变化,一些人的观念和意识也发生了不该有的蜕变,确有少数干部把个人的功名利禄、名誉地位看得过重,私心杂念太多,有什么好处、功劳总喜欢往自己身上揽。特别是在涉及位子、票子、房子、车子等个人利益时,更是明争暗斗,甚至贪赃枉法、腐化堕落,采取一些卑劣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与孙老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动心、不邀功、主动让衔的事迹相比,岂不汗颜?
做一点事情就要得到回报,在前人看来,是“六根未净”,功名利禄熏心;在共产党人看来,是缺乏大公无私的精神,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可能有人认为,现在正是市场经济时代,凡事都得讲究对等交换、价值体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可以不要,该有的利益就必须固守不让、据理力争。这不错,人生确实是一个神秘难解的方程式,各人的活法可以各有各的精彩,人生的价值可以各有各的体现。但当我们每个人走完各自这段人生之路的时候,都应该回眸凝望,更多地关注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奉献是什么,更多地关注我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样值得纪念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回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