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我尊崇没有“梦想”的人
励志故事:我尊崇没有“梦想”的人
我尊崇没有“梦想”的人
结束了某大学的MBA课程后,我走到楼下,此时已经是北京的深秋。那天晚上甚至能看到星星,天气好得让人怀疑自己不在北京。从温热的教室里走出来,深吸了一口气,冷空气让心变得如月光般宁静。
一个学生跟着我走了一段路,也许觉得我实在是不忙,便走过来问我一个问题,算是刚才那个讲座的续集——在结束的时候,我对他们说:“你们在一所很好的学校里面读MBA课程,毕业后会进入高薪的行业,在一流的平台与最聪明的精英团队为伍,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想明白你的梦想是什么,并且遇到一个能够接近梦想的机会,即使那个时候这个梦想看起来既简陋又不那么‘精英’,也请你为它做点什么。这才是你来这里学习的目的。”
“但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她说,“老师,怎样才能有梦想?”
“列出你生活的8个领域,事业、财务、健康、家庭、友情、爱情、个人成长,还有一项留给你自己,填什么都可以,比如说旅游。然后给每一个领域都设想一个3到5年后最好的样子,这样你有概念吗?”
“有的,我脑海里有画面出来。”她点点头,又有点困惑,“但是这就是梦想吗?难道梦想不应该是很完整、很清晰的吗?”
“是的。”我笑了,“我们都被梦想这个词忽悠得够呛。励志书看得多了,我们总认为梦想一定要是宏伟而遥远的,比如改变世界什么的才能算梦想。其实梦想更应该是触手可及的。试试看,把每一个小的部分的画面想象出来,你会惊喜地发现,这些部分之间都有联系。当每一个拼图出现,你3年后的梦想就会变得立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到那时你就会明白,这就是你的梦想。”
她的眼睛开始发光,我想她的拼图已经开始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那我就不会有伟大的梦想了吗?”
“会的,你一定会有。但是我们要走到这座山的山顶,才能望到下一条路。梦想的力量应该给我们动力,而不是压力——对于登山者来说,脚下的山顶就是梦想,而不是某一天去爬珠峰。”
她高兴地走了。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让我们总会误解,以为“梦想”就该和“解放全人类”这样假大空的目标联系起来,于是我们为自己立下了很多和现在没什么联系的虚幻梦想——当梦想成为一种青春流行品,甚至成为一种道德判断——你就被梦想绑架了。
真正的梦想应该是能被你真真切切地看到的,应该和你的生活相关,应该是在你身边就有能够帮助你实现它的资源。只有这样,梦想才会成为你成长的动力,而不是成为你成长的负担。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小时候父母离异,在姐姐的支持之下生活、读书,而后来到北京。她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了姐姐为她花的每一笔钱,这么多年下来,数额惊人。她不知道职业规划,不知道职业生涯的三阶段模型,也不顾生涯彩虹图里写定的关于人生这一阶段的任务……她的职业目标很简单,就是坚持每个月都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拿出大部分,给姐姐寄去这让自己心安的钱。她说:“我没有什么梦想,我现在就是想要努力赚钱。我要早点还清这笔钱,这是我的独立和尊严。”
我能帮她分析,也许她姐姐并不需要这笔钱,我也可以告诉她,在人生这个阶段不如先投资自己,未来再还钱。我们能站在她的位置之外,给她一万个貌似更正确的建议……但是谁又能否认,她这种固执的努力背后的勇敢、坚强和尊严?她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独立和自尊,这难道不是她人生中最需要和最值得守护的东西?
我没有给她任何的建议,相反,我向她致以深深的敬意——我发自内心地尊敬这样的没有“梦想”的人,他们才是真正拥有梦想的人。
惧怕被OUT才去星际争霸
马雪多少有些叫人心惊肉跳。
她喜欢玩,走的似乎都不是“正道”,兴奋起来带着疯狂,连父母也抓不住她的心思。他们常常叹气,不放心。
小学时,马雪就开始玩单机游戏,越玩越“钻”,初中时还逃课去网吧打游戏。她跳舞跳到老家广安的电视台,然后玩滑板,搞摇滚,高考时竟然去拼美术,可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郭敬明刚出来时,她也跟着做文学梦,不停地写,不停地投,复赛时对方要她打50块钱过去。她怕上当,50块钱的数目也太大,自此文学梦断。
父母送马雪去新加坡读私立学校,她照样玩,还很闲,朋友们就叫她“小闲”。两年后回国,她自考了西南财大。跟着成都的一个乐队学吉他,玩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手指都按不下去。在广安,她和朋友开了家咖啡馆。有时候回去,她躲在咖啡馆的游戏室里继续玩电子竞技,还是女孩子们很少玩的“星际争霸”。
这样的一个女孩,周围人会怎么看?
第一个人说她“玩物丧志”,马上有第二个人附和,然后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词最适合她。母亲也不知道她整天都忙些啥——一旦跟玩扯上关系,你投入再多时间,别人也以为你很闲、不忙,即使忙也算瞎忙。父亲坐不住了,催她:“你快去找个工作嘛,要不我给你找个工作。”
她当然不愿意“拼爹”,自以为有信心的她心底也有恐慌吧。她不停地玩,玩来玩去,正是在努力尝试、突破,希望以后能够做点事情。赢对于她来说并非最重要,她最害怕在青春里错过,被生活OUT。不少人断定她傻大胆、够叛逆,其实“我本身还算很听父母的话”,即使逐渐认准电竞这条路,也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兴趣,承诺只利用业余时间打电竞。
电子竞技在许多人看来更称得上叫年轻人“玩物丧志”的坏东西,国家广电总局也曾禁止电视台播出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节目。
马雪越朝前走,越体验到其中“不好玩”的地方。一方面打电竞要偷偷摸摸,因为太多人不支持,你越痴迷,越有人议论你“不务正业”;另一方面女生玩这个竟然也受歧视,因为男生总相信女生技术差、专注力低。“他们就觉得,女生在电竞中只是摆着好看,当花瓶用的。”马雪说。因此她打游戏以来总把注册资料改成“男”,她其实很不想这样。
马雪真正想的是一直走下去,看看自己能不能改变点什么。
20xx年,她从新加坡回来,接触到电竞报道,自小就擅长玩的她觉得自己也能从事其中。她好大的气魄,一开始便确定玩“星际争霸2”,因为它考验玩家的操作技能、战略意识,有复杂的兵种需要搭配和经营。她称这款游戏“有战争的概念,感觉自己像将军一样去统领”。
就这样,马雪抛掉其他玩法,不但“钻”到电竞里面,还越来越深地“陷”进去。
母亲曾经见过女儿在电竞里“像将军一样去统领”,却怎么也看不懂,感觉这实在“不好耍”。母亲依然为马雪的前途提心吊胆,好在母亲比过去宽容,没有谁比她更熟悉女儿,更愿意耐心地等一等。当一个女孩“痴心妄想”在游戏中玩出青春小乾坤时,她可能比任何孩子都需要宽容。马雪至今仍记得初中时那个“很开明”的班主任,得知她逃课玩游戏,只责怪她一句“又去打游戏了哇”。
后来,马雪加入一家电竞俱乐部,欣慰地发现这个圈子并不复杂,选手大部分学历不高,跟常规体育项目类似。国家体育总局也在20xx年将电竞纳为第99个体育运动项目。在俱乐部里,电竞选手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玩,玩出热闹、玩出门道,甚至玩出炫目世界的成绩,让电竞玩家们扬眉吐气一回。
20xx年,马雪所在的电竞俱乐部推荐她参加IeSF(国际电子竞技联盟)第六届电竞世锦赛。这个机会来之不易。IeSF在7月公布了比赛的性别要求,女性选手竟然只能打“战地2”和“铁拳”,后来遭到抗议,才允许女性选手参加“星际争霸2”之类的竞技。
马雪提前一个月来到北京进行集训,方才了解到国内出征“星际争霸2”女子组的只有她一人。“一般很难碰到女子比赛,甚至一两年都等不来。”她说。这却激起了她的斗志,出去跟队员们吃了一顿饭后,就一心一意投入团队,从早练到晚,异常凶猛地去搞“题海战术”。
战事催人,马雪一行奔赴比赛目的地巴库。
一路拼战下来,马雪都是以2∶0横扫对手。她不谈技能,只说自己运气好。在跟芬兰女选手Soyhi打决赛时,她说自己的状态并不佳,当以1∶2落后时,也没去努力调整心态,心里哼唱起网络神曲《我的滑板鞋》:“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
11月14日,马雪以3∶2战胜对手,赢得“星际争霸2”的女子组冠军。第二天,国家体育总局在官网上称“这是近年来中国女选手在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获得的最佳成绩”。
胜利凯旋,马雪已成为“名人”。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突然冒出来,称马雪“这么多年没见,没想到打游戏你也拿到世界冠军了”,这份战绩还刷新了一些朋友和家长的“世界观”。父亲终于不再担心她的工作问题,母亲却说“我到现在都还没有感觉”,但她显然比谁都开心。那些曾经摇过头的大爷大妈仍旧看不懂这一切,好在知道马雪跟其他贪玩的年轻人不一样了,便不再随便说她什么。马雪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偶然,“人生走过来都是偶然性”,然而她也相信“完全靠后天训练,可以把基本的一些技术练得很好”。
荣耀过后,马雪们不得不归于平静。电子游戏节目的电视禁播令仍未解除,成功只是个例,人们对电竞仍然顾虑重重。马雪称,她和同道者们也说不清楚“呼吁电竞春天”的愿景是否实现了。
有些青春依旧迷茫,有些追求者继续奔波在路上。他们并不是人们所看到的样子,他们不愿被世界OUT,所以梦想和行动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