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演讲稿

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4-19 08:55: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精选3篇)

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1

  词章句段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富有艺术美。

  语体的表达、语词的选择以及语言技巧的使用对讲话稿都提出了行文建筑上的独特要求。尤其作为讲话稿,要求在一开始就先声夺人,能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让听众与讲述者同呼共吸,并随着讲述者的思维流动而充分享受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在遣词造句方面就尤为严格,或文白相间,今古辉映;或寓庄于谐,发人深思。讲话稿一般采用短句,并大量运用对偶、排比、譬喻等多种手法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听觉冲击力。如何使讲话稿做到气韵生动,富有艺术美,方法有二:一是排比的大量运用。排比可以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捧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取一片最热的……”(《选取生命的珍宝》)就是以兴开篇,采用分句连排,气势辉煌,启迪人们对于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追问。二是譬喻引语的使用。在讲话稿中大量使用譬喻,往往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从而增强文章的气势。如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中就连用“懒婆娘的裹脚布”、“对牛弹琴”、“瘪三”、“开中药铺”等来比喻、针砭好写长文、不看对象乱发议论、空洞无物以及含糊其词的庸俗文风,既生动贴切,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另外,恰当的引语对于增强讲话稿的表现力、冲击力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相同的意思,引用的内容不同,效果也就不相同。诸如同样阐述时间流逝,“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脂粉气息太浓,远不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来得那么宏阔、高远、博大,所以前者就没有后者富有气势。

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2

  语序传达抑扬交错,轻重缓急,富有韵律美。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述琵琶女的演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以如椽之笔逼真地描述了琵琶女缓急交错、如泣如诉的真情演奏,既有如溪流般的温情倾诉,也有暴风骤雨式的强力抗争,这是弹奏艺术的境界。同样,一篇成功的讲话稿,也是十分注重内在节奏和韵律的。缓是为了急,轻是为了重,朴素是为了繁华,就是在轻重缓急之间来充分表现讲话稿的内在张力。反之,如果通篇都是如话家常,恰似温开水一般,不急不缓,必然不能激起听众的心海涟漪;同样如果通篇都是金刚怒目式的表达,留给听众的也只能是声嘶力竭和强词夺理。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道理,作为讲话稿更需要绵延起伏、幽谷峻峰,追求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篇:“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非常朴实沉稳的一段话,极其平静地告诉人们马克思离开人世的事实,与一般性表述毫无二致,这是轻和缓,含而不露。然后第二段,恩格斯话锋一转:“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作者以简洁有力的表述说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世界、对人类、对革命、对学术的重大损失,铿锵有力,令世人对马克思肃然起敬,这就是重与急。该文通篇就是在这样的轻重缓急中表达一种内在的节奏,让听众的情绪随着文字节奏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令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平。

  气势是文章的生命,更是一篇讲话稿是否成功的基本表征。如何使讲话稿具有宏阔的气势、流动的气韵和冲霄的气概,从写作者本身来说,除了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之外,还要求写作者具有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和厚实的学养。日常多读、细读经典文献,仔细体悟,认真揣摩;融入社会,主动实践,望山观海,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文化品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撰写讲话稿的过程中既言之有物、理性昭然,又才气汪洋、情意盎然。

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3

  评事论人切中肯綮,环环相扣,富有理性美。

  好的讲话稿给听众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讲稿的内容既建筑于生活常理之中,又能独出机杼,语他人所不能语,让听者感受到新意,所以在评事论人上,要求判断斩钉截铁,干净利落;论证科学严谨,无懈可击;推理环环相扣,咄咄逼人,让听众感受到一种思想的冲击、灵魂的震撼和理性的力量,从心底里真心信服并将其中的观点、思想自觉融入其思想架构中。所以,优秀讲话稿中透射出的思想、观念、哲理往往为听者所津津乐道并口耳相授,如晕轮般向四面八方辐射,展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古人讲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种境界。

  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中“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文章一开始就摆出观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真理表明人死的意义有不同。那人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紧接着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是对前述观点的补充,更是升华,信手拈来,简明易懂。既然人的生死有轻重之分,那评判标准是什么呢?这就要看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还是替法西斯卖力而死。前者重若泰山,流芳百世;后者轻若鸿毛,遗臭万年。这句也是逻辑学中三段论中的“大前提”部分,然后笔锋一转,“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推出“小前提”,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结论就水到渠成、不容置疑,整段文字虽然篇幅不长,但文意恰似东流之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让听众从中感受到一种壮美与气势。

推荐阅读:

  国旗下的演讲——珍爱生命,关注健康

  奉献只要一颗真心——爱岗敬业演讲稿

  “新机遇、新思路、新战略”演讲比赛演讲稿

  英语三四分钟演讲稿

  关于班长竞选演讲稿范文

  校园主题演讲——和谐校园,我的家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