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综合范文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3-11 10:34:5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精选13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1

  朋友向我推荐《瓦尔登湖》这本书很久了,这回趁着假期,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芳容了。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到书名,便被它朦胧的意境所感染,脑海里浮现出无数浪漫凄美的画面。可是当我迫不及待地阅读正文时,我大跌眼镜,瞬间石化了。

  梭罗在《瓦尔登湖》主要叙述了他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所以,一开始,我很难接受这本书的枯燥无味,硬着头皮读下去后,渐渐喜欢上了他所描绘的瓦尔登湖的生活。

  卢梭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瓦尔登湖畔,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他开启了人生的新路程。

  虽然生活清苦,孤独,但是卢梭却很快乐。他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读这本书,我们会获得智慧,也开始学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前的我们,总是在意物质的享受和攀发比,我们会过分在意自己的容颜是否倾国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鲜亮丽,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辉煌。但是了解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外在的东西,而是要享受内心的欢愉。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快乐,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会使他变得光彩照人。

  读这本书,我们会获得内心的平静,也开始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开始学会淡泊。书中,卢梭告诉我们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生活哲理,梭罗记录了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通过这本书,愿我们都能够获得快乐,享受快乐。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2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题记

  轻叩一本名着,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我,作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读这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当时正处于工业时代,物质的优越并没有让梭罗迷失,随波逐流,他曾在《经济》中写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将所谓的经济与自然对立,当人们奢侈地享受生活时,却忘记这浮华世界背后的陷阱,难道就不怕醒来之后会是一场噩梦?似乎从原始时代开始,那些可以被称得上是“智慧”的东西早已被这社会的发展所抛弃,人们对于自然只剩下贪婪,总是渴望获得什么,有时像是一个无底深渊,永无止境。

  梭罗总爱引用,记忆中影响最深的就是罗利的英译对句:

  “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带着讽刺去批判着人类的盲目,带着幽默去痛斥人类的无为。对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谓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这对生活在基层的人民而言,生来位卑,他们活着就像一部机器,为了不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贬值,抛弃了气概,抛弃了自尊。是的,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们的智慧却在贬值,难道这就是“安逸者”?这正如梭罗所言:“你刚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进绝望之乡。”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回味时百感交集。

  月下共饮,湖边共赏。邀君在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这份淡泊中共寻那份静谧!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3

  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了,我想。天堂本来是以神话开头的,这一畔湖水却让它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梭罗说,他深信,没有人会强行去穿尺寸不适的衣衫的,只有尺寸恰如其分才应是最好的需求。那么,我说,瓦尔登湖就是美的衣衫,梦的衣衫。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么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气而非绝望”?想的是“在一个夏季,来播种真诚,真理,朴实,信心”?想的是,“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于是瓦尔登湖流出的水成为字里行间不时闪现的灵光,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忍耐了一个世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从海明威的笔下开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确是消融在梭罗的笔迹里。《吠陀经》里说道,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那么瓦尔登湖晶莹的湖水里反映的必将是那黎明金色的霞光,缓缓照上我苍白却又渴望光亮的脸庞。

  余秋雨教授曾在象牙塔里扪心自问,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真正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精神与体魄总是矛盾,学识与游戏总是对立,深邃与青春总是无缘,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瓦尔登湖碧波不兴,就将内心浊气涤尽:那个有悟性的智者不垂不钓,就在俯仰之间,将最澄明、最流盼的真理的眼神拥有了满心满怀。试问世间又有谁能不在心里俯下身子,向那没有什么可容纳的下的湖深深膜拜呢?至少我已为它的灵智所倾倒,多少赞叹,欲说还休。

  徐志摩曾说“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于是他“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可梭罗却在闲暇之余,不忘着将林间吹入常醒的清风带回世间,他将与山水的心契与领会,与读他故事的人以心换心。他用心在讲一个故事,作为永久精神栖息的场所,在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停留与守侯。在他的故事面前——如在澄明的瓦尔登湖面前,我们坦荡如赤子。用裸体的灵魂接受着最彻底的洗礼,我想我的脸色一定带着特殊的红润,我的嘴角一定挂着神秘的笑容,是的,我感动着,却不是受惑于寺庙残余的灵光,而是感动于它纤尘不染的低诉,感动于它虔诚中神圣的美丽。巴乌斯托夫斯基回忆自己谈到的优美的诗篇,总恨不得将书页对着阳光照一照,想察觉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而我也不止一次地想从这故事里挖掘出那常读常新的理由,以至我常常怀疑它真实的存在——这种精神是无法比拟的。

  一干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只有一个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有表情的景色,它能让望着它的人,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浅。那就且容我在这罪恶枝桠的留白间体会人间有味,容我在这湖波光里,一如玲珑的水珠,对自然抱有一颗敏感之心。“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4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5

  《瓦尔登湖》中没有叙述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罗梭用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叙说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故事,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他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

  刚开始读时,这些故事情节让我感觉很枯燥繁复,看了几页我就萌发放弃的念头。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我静心下来的时候,我再次拿起这本书,去读这神的思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也读读《瓦尔登湖》这本静静的书,走近那些伟大的心灵,聆听智者睿智的语言,不仅让你提高自我认识,多识大自然鸟兽草木之名,而且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采集到生命的美果,从而获得一种简单、独立、大度和充满信任的生活,不断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6

  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题记

  我认为梭罗在这本书中写出了他对瓦尔登湖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梭罗写了湖边的森林的浓郁、苍翠;写了湖上的鸟叫声的甜美、高亢;写了潜水鸟的活泼与调皮,写了松鼠以及各种动物种种可爱的动作。

  我认为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梭罗探索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历史,同时从大自然的历史中探求着人类的历史。梭罗从中领悟出自然对人类过错的宽容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忽然变得那么渺小!

  最后,梭罗提到“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因为,在梭罗看来,生命永远没有想象中的恶劣。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7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个哈佛大学的28岁的毕业生亨利•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搭一间小木屋,自食其力,开始了他隐居山林的简朴生活。他自己劳作耕种,不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除了必须的劳动,他的剩余时间就用来观察自然,思考问题,分析生活,评断价值,批判习俗,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后,他回到文明世界,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瓦尔登湖》。

  选择在一个寂寞的黄昏,独自一人,翻开《瓦尔登湖》。时光如一江春水,在窗下翻书的沙沙声里流过,流入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处处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美丽。他记录了观察与体验大自然的详细情况,为其赋予了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正是梭罗超越众人所拥有的一切所在。反观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质要求的时代,恐怕难以找到如此沉淀,专心体味生活意义的仙露琼浆了,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旧梦。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短褐穿结、带月荷锄的人——陶潜

  梭罗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两人都因厌恶世俗的追名逐利,厌恶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而隐居,都好自然、乐山水、爱流年,梭罗也曾在瓦尔登湖畔“种豆南山下”,两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隐居时间了,梭罗只隐了两年多,而陶渊明却是藏了半辈子。

  其实不在于时间,时间只是人们想象与虚构的产物罢了。重要的是心,隐居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尔登”才是最具意义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8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叫梭罗的28岁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距离康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在最短的时间里,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起了一座实用的小木屋,并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用收获的果实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和补贴家用买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隐居生活。

  无论是晴天丽日,还是风雨雷电,都可以看见梭罗独自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就一个人,十分简单,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生活犹如春水般的不凉不热,又有如夏日中的黎明时分,充满神秘和阳光的气息。

  文中,梭罗描述了一百个爱尔兰人在冬天从剑桥来瓦尔登挖冰的故事,他们带来各种工具,把湖上的冰切成方块,然后装车拉到市场上出售。挖冰人的行为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深深刺痛着梭罗,他尖锐地批评道:他们“剥去了瓦尔登湖的唯一的外衣,不,剥去了它的皮,而且是在这样的严寒的冬天里!”在梭罗看来,这些冰决不是商品,而是灵性与美的大自然的化身。它会给你启示,净化你的心灵,使你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恒。

  梭罗以自己的实践向读者展示着,鼓励人们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不同寻常的丰富感受和与大自然亲近的天性,表达了他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破坏大自然行为的斥责。

  现实生活的压力与紧张,使我们每个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梭罗的世外桃源和简约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后你我的期盼,至少是内心深处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9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10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是作者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瓦尔登湖》主要讲的是,梭罗在1845年开始了他著名的经济实验,他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间小屋,开始了他长达两年的幽居。在书中,他劳动,写作,与大自然为伴,正是这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思考造就了这本经典的书籍。

  书中,关于生活经济学的内容并不多,而是更多的笔墨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梭罗想通过这本书,表达的不仅仅是他对孤单的理解,也更是他对于人与人交往意义的理解。他希望人们能够在耕种的同时,也耕耘心田。文中除了写朴素简朴的生活之外,更是通过自然的交替变更来代指心灵的复苏,以春天开始,又以春天结束,笔者认为,梭罗想表达的是对人类的希望,觉得人类的精神终将会复苏的。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在这里我希望与大家分析我最喜欢的几个片段。“湖的对岸,突起了矮橡树丛生的高原,一直向西部的大草园和鞑靼式草原的延伸,给予所有的流浪人家一个广阔的天地。当达摩达拉的牛羊需要更大的草原时,他说,唯有自由自在享受广袤地平线的人,才是世间最幸福的人。”这段话与其他的华丽的景色描写比起来很朴素,也没有过多情感的抒发,但通过对于草原的描写,从矮橡树丛生的草原到更大的草原,像是给予流浪的人更大的天地,后来那句话更是表达了他向往自由的情怀。

  书中有很多经典而优美的句子,我无法一一列出,但是还有一段话也打动我很深。“湖是一道风景中最美丽的,最富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百家笔记网()湖边,长在水中的树木犹如纤细的睫毛,是湖岸的饰边,而四周郁郁葱葱的群山和悬崖是他垂崖的睫毛。”这是一段很美的景物描写,没有特别华丽的语言,通过比喻却让景色活灵活现。

  “我深信,若是所有人生活得都像我一样简单,偷盗与抢劫就不会发生。发生这些事,只是因为社会里,有的人得到的绰绰有余,有的人得到的远远不足。”这句话也很打动我,不是因为说的多深刻,只是这就是我们得现状,公平成为了人们一直讨论的话题,但处处还是存在着不平等,正是因为这种不平等造成了万恶之源。有人说贫困会导致犯罪,但你不如说不公平导致犯罪,因为你生在富足的家庭不用去犯罪也能得到很好的生活,而有人生活在贫困和罪恶里,得到的远远不够所以想去偷盗去抢劫。虽然梭罗并没有在我们的时代里,却用上面那段话恰当的反应了我们现在社会的现状。

  继续读下去,还有更多更优秀的文段让我思考。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11

  第一次看到“瓦尔登湖”这四个字,大概是在“最难看下去的书”的排行榜里显眼的榜首处。再加之周围许多人说过这是本催眠神书,我就一直将它束之高阁,从不过问,直到有一夜真的失眠了,去书房翻出这本书,才真正认识了它。

  梭罗并非隐士,而瓦尔登也并不安静。

  恰恰和一般认知相反,它充满声音和趣味。梭罗并没有住在深山老林里,他亲手搭建的小木屋离市区仅1.6公里;而他这十几平米的小屋,也曾举办过25个人的聚会,并非与俗世远隔。而即便在肃杀的冬日里,小屋也不乏拜访者,钱宁便是其中一员。他与梭罗就着潋滟湖光谈笑风生,木屋里热闹得如同普通猎户农家。意料之外的是,梭罗的木屋没有锁,也没有门栓,可以说是开放性的。路过的农夫,猎人和动物都可以进去做客。每当散步归来,梭罗也会时而扮演一把福尔摩斯,根据烟头、脚印之类的蛛丝马迹推断“到访者”的身份,也是别有一番趣味了。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无非是困在现代化钢铁牢笼里的金丝雀一样的人。曾有人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坦率地说,我并不认同。且不论其中语法问题,从先后顺序便可发现其荒谬。若无为了生活的打拼,何来资本去追求诗和远方,恐怕要早早的饿死在半路,成为指路的一缕幽魂。

  那么就不能追求了吗?当然可以,只是不能以梭罗和《瓦尔登湖》为范本,而是要探寻自己独一无二的路。走出牢笼,先从内心走出。《瓦尔登湖》其实是一本私人化的书,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从他的日记中摘出的。它是一本为自己而写的书,其次才是为别人。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说:“我希望这个世界的人,越不相同越好。”

  可是如何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呢?并非是盲目离职放弃生计,而是审视内心。将所有能将碎片化阅读的杂物置于一边,静下来思考,此刻自己最缺失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敢于说出自己独特想法的勇气,是守住自我不为大流所动摇的坚定,还是抛却杂念专心于一物的洒脱。可能性不计其数,但唯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再三品读《瓦尔登湖》,能经历一次又一次震撼,读过之后,就像经历了一个被洗脑的过程,而从书中脱离,自己冷静下来反思,又会收获别样体悟。城市中的钢铁囚笼并不可怕,也不会成为走出俗世走向超脱与自由的阻碍。如果方法正确,囚笼将化为阶梯,助有心者去往所向之处。

  《瓦尔登湖》不是一个具有自我构建精神的人要去盲从的幻境。大自然内蕴着终极真理、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而人凭借直觉就能感悟宇宙精神,藉由自身智慧力量,追寻所向所往,这可能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也是发掘自己的追求和生命体验的无限乐趣所在。

  出隅,出利欲,方能出心。然后得本心。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12

  “你得成为一个哥伦布,寻找你内心的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海峡,并不是为了贸易往来,而是为了思想融合。”本书作者亨利·大卫·梭罗,美国作家及自然主义者。《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也是美国的经典读物。

  个人认为这本书适合想了解大自然而又没办法深入自然的人,喜欢探究生活和内心的人。因为该书有冗长的内心独白和细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

  瓦尔登湖是一个美丽的湖,书中有好多描绘湖的地方。如“九月一日,我发现三两株小枫树的叶子已经红了,离湖不远就在三株岔开的白杨下,一个胡角上,临近这水。啊!它们的颜色诉说着许多的故事。慢慢地,一个又一个星期,每株树德特性都显现出来了,它在光亮如镜的湖面上欣赏自己的倒影。每天清晨,这个画廊经理便取下墙上的旧画,换上一些新的地方画家幅,鲜亮而和谐的色彩多人眼目。”将大自然比喻为画廊经理的表现方式,拟人化地写出湖的美景。

  书中的“我”,生活得很满足,他没有豪宅,也没有亿万财产,但是他过的很充实。几平方米的小木屋,再加一块小土地,就是生活了。每天吃自己亲手做的食物,用最原始的方法,展现食物最真实的味道。喜欢吃什么,就在方寸地里种什么,也不必把杂草都去除,或许能得到意外之喜。待收获季节,收获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那是一种怎样的体会,有些时候,思考思考人生,和邻居聊聊天,钓钓鱼,看看风景,这种生活是怎样的惬意。

  我想,梭罗的这本书只是展示了他自己寻找自我的过程,他交给我们一个方法,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也许很多人也向往瓦尔登湖那样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认为那种生活一定会是美好的。但,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作者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最终离开。并不是瓦尔登湖不美,也不是因为他厌倦,而是他发现,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内心贫乏、无法平静,就算是环游世界,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差异,你永远找不到世外桃源,因为它只会存在你的心中。

  我常想起书中路人留下的一句话,“最高贵的心灵,是最能知足自满的”。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绽放烟火,风景是不缺的,却缺的是一颗能体会美的心。乡下的人向往城市繁华喧嚣的生活,而城市里的人羡慕乡下那平静悠闲的日子。为什么三毛能在撒哈拉沙漠上找到那么多美丽的故事?为什么梭罗能在那么差的物质条件下过着让今人艳羡的诗意生活?

  生活不在别处,认真对待生活,主动对生活索取,回过头,此处便是你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13

  下午,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是独特的。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他积极地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关于梭罗,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嚣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可以如梭罗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尝试着那样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个说不上繁华却也绝非寂寞的小城。我无法弄到一块属于我的地,当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楼的阳台安置满各种绿色植物。尽管我生活素淡,在简单中体味着生命的纯粹,但尘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头烂额;我喜欢山野,却不一定能够真正归隐身田园。

  梭罗是把瓦尔登湖当作情人来爱的吧。因为爱之深切,所以不容许破坏;而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我们,无非是想保存着一种清野的梦幻慰安自己罢了。所以梭罗便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迥异于常人的伟大。

推荐阅读:

  元宵节祝福语集锦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范文

  安全生产警示语

  幼儿园开学温馨提示秋季

  鼠年祝福语成语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