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演讲稿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2-09 14:56:0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通用6篇)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1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开发区加快发展的任务措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突出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这次会议是继1997年之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也是在金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分析研究形势怎么看、问题怎么办、工作怎么干等重要而紧迫现实问题,继而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意义深远。特别是张书记从充分肯定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开发区跨越发展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开发区工作等三个方面作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开发区工作指明了方向。张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特别是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涉及管理权限调整的部门要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开发区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作大局。

  二要突出抓好政策文件的对接落实。从去年10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就组织力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修改,起草了《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并经市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这是市委、市政府围绕深入实施“1234”发展战略,在认真总结开发区发展成绩和基本经验,针对开发区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四至范围、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赋予了开发区更多的职责、更大的权限,在支持政策方面下了更大的决心,给予了更优的政策。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落实《意见》作为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赋予开发区的管理权限,开发区和相关部门一定要立即进行对接,确保迅速下放到位、落实到位,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绝不能明着放、暗里收,甚至故意设障碍、使绊子;给予开发区的支持政策,相关部门要会同开发区尽快研究,逐一提出落实方案。会后,由常务副市长王春江同志负责,召开专题会议,责令有关部门限期移交管理权限,限期制定政策落实具体方案,真正让开发区摆脱束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三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就是做到“两个提升”、“三个强化”、“处理好三个关系”、“实现五个转变”。“两个提升”即:提升开放层次,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与发达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建立合作关系和建立产业转移承接机制,力争在项目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引进、审批、落地、建设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三个强化”即:强化产业招商,围绕三大重点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大力引进延伸、完善产业链和优势资源转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平台支撑,加强招商引资软硬件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工作,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捕捉,聚焦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各地商会,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甚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向外延伸触角、向周边地区渗透辐射,敏锐地发现商机、扑捉商机,努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开发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防止权责不清,推诿扯皮;正确处理好金昌开发区管委会与其他园区管委会的关系,防止定位不准,布局凌乱;正确处理好园区与企业的关系,防止服务不力,管理混乱。“实现五个转变”就是实现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实现从追求项目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从追求个体项目到追求产业(链)的转变;从追求自身开发到市场化开发的转变;从追求资源、资产的运作到追求资本运作的转变。

  最后,借此机会,我就农业园区建设讲几点意见: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市初具规模的农业园区共有3家,分别是永昌县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金川区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和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要明确功能定位。重点就是要围绕把农业园区打造成“金昌农业特色和发展水平的展示园、带动农业提质增效的示范园和满足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高档产业园”,突出功能定位,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要在农业园区优先规划建设啤酒大麦、鲜食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优先布局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食用菌棚等设施农业,优先发展舍饲养羊、舍饲养牛等舍饲畜牧业,集中展示我市特色农产品,发挥其宣传推介、提升形象的“窗口”作用。要按照“新品种首先在园区试种试养,新技术首先在园区试验示范,新工艺新设施首先在园区引进应用,经营新模式首先在园区率先推行”的要求,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最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成果集聚于园区内,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按照“都市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的标准和功能,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建设名优农产品生产、展销设施,既为市民提供特色、优质、安全的鲜活农产品,也为市民提供愉悦身心的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其服务市民的作用。

  二要加快创建步伐。要围绕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等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有较大生产规模、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档次。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要立足“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加快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的经营管理中心、现代农业试验及创新中心、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园等研发中心,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区入园,力争把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园,把金川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打造为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园。要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建设园区,利用园区在“产前”、“产后”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把握,以利益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产中”过程的生产,逐步形成以园区为龙头、围绕园区建基地、通过基地带农户的链型结构和现代农业组织形态,着力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就是创新投资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机制。要整合市级财政农业切块资金和争取到的涉农项目资金,捆绑安排,打包投放,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科技示范设施、农民培训场馆、农产品展销平台、农机交易中心的建设;要逐步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核心区土地出让、辐射区土地流转”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土地向园区集中,形成“成片流转、集约开发、规模经营”的发展格局。要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模式,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负责制订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资产管理等工作,为园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要强化政府扶持项目监管和园区内基础设施管护,形成政府加强服务、业主自行经营的良性机制。

  同志们,开发区发展事关全局、关系长远。我们一定要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以强有力的落实力和执行力,竭尽全力把开发区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为全市加快发展、转型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2

  一、回顾“”,经开区夯实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是经开区建区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的3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是的3.8倍,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是的2.9倍,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是的3.2倍,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是的8倍,年均增长51.8%;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是的9.8倍,年均增长60.8%。

  “”,是经开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全区累计引进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423亿,是“十五”期间全部项目投资的9倍,结束了经开区没有重大工业项目的历史。出口加工区富士康项目30天内建成投产,创造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经开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正在集聚、正在开工、正在建设、正在跨越”的良好态势。

  “”,是经开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的不足60家增加到的102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是的23倍。八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是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最好的五年。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进出口额在中部6省出口加工区中连续五年位居第一。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封关验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运,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河南没有进出口港口码头的时代。

  “”,是经开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全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累计申报各类科技资金项目550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申报专利总数1099项,授权专利680项,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称号,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

  “”,是经开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畅通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7亿元,建成道路110余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

  “”,是经开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投入4.1亿元,是“十五”期间投入的近20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的4.8%上升至的15.8%。

  “”,是经开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开展非公党建“两带一争”活动,成立了区企业党工委;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推进“4+2”工作法,基层党建活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教育、抓源头,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生动史。五年来,面对经开区工业总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现实,我们不埋怨、不争论,果敢地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和旧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工业立区、科技兴区”战略的确立,还是“八大超百亿产业园区”的提出,无论是首开全省异地购买土地指标的先河,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办事程序的突破,无不体现着解放思想的胆识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经开区发展的大跨越。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明确提出“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四大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产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项目招引的数量和质量。五年来,为了项目的签约入区,我们与投资商多次接触、多轮谈判;为了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全力做好土地报批、场地平整、基础配套、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耐心和艰辛,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正是由于全区上下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建项目,从而推动了一大批投资体量大、拉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顺利实施,为经开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为民谋利不打折。只要不打折扣、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我们就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必须坚持埋头实干不懈怠。我们始终强调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大家一股劲,管委领导同志带头分包重大项目,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办事处主动做到全程服务,高效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展望“”,经开区跨越发展任重道远

  “”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相伴。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宏观环境稳步向好。金融危机带来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也成功实现v型反转,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加速,大量企业到内地寻求发展空间,这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大好机遇。二是政策机遇相互叠加。中央制定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省市对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高新区、经开区等区位优越的产业集聚区,要力争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为我们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三是跨越发展条件具备。“”期间,经开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配套快速推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这为我们抢占发展先机、持续跨越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不利条件看: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通胀压力、挤压我国商品出口利润,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企业投资信心受到普遍影响,这将导致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提速,经济发展正面临愈来愈紧的资源约束问题;去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了对政府融资的监管和约束,土地、资金、资源等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二是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城市管理和社区规范化管理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还较繁重等等。三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与先进经开区相比,武汉、合肥、长沙、芜湖等兄弟开发区在高平台上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后发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省内经开区相比,漯河、鹤壁、开封三家开发区去年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我们越来越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开发区相比,高新区明确提出建设“郑州高新城”的目标,计划“”期间实施100个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港区蓄势待发,仅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一个项目达产后就能实现销售收入数百亿美元,带动形成30万人的城区规模。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信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建设、大转型、大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大集聚、滨水新区大开发、城市功能大提升、支撑平台大构建、城乡发展大统筹,着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区域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郑州都市区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新城。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要把工业强区作为矢志不移的基本战略。“”,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工业经济发展不足,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要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线。在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的新形势下,经开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以传统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偏重引进资金、项目向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转型,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升级;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综合提高转型,促进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升级;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升级。

  ——要把打造郑州都市区生态工业新城作为发展方向。我们在狠抓工业的同时,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要求,谋求从工业支撑向城市支撑要生产力,推进工业强区向产城融合转变,统筹产业、人口、环境和生态的合理配置,着力打造融入郑州都市区的生态工业新城。

  ——要把提高经开区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最终目的。“”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思路举措是: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总量倍增战略。重点实现“七个倍增”,即gdp达到280亿元,比增长3.1倍;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6.7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2.3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增长2.3倍;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比“”增长3.2倍。

  二是产业升级战略。着力实施“三大产业计划”,即先进制造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集聚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末,形成8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5个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引进3个以上百亿重大项目。

  三是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投融资体制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工程和创新人才汇聚工程。

  四是城市提升战略。着力实施“四化”工程,即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程。

  五是民生优先战略。重点提升“三大指数”,即,提升人民群众的富裕指数、幸福指数和平安指数,加快村民安置区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三、20xx年,经开区要努力实现“”精彩开局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实现跨越提升的关键之年。

  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0%;进出口总额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总体思路是:实施“一大战略”,坚持“双轮驱动”,谋求“四个突破”,抓好“五项建设”。

  (一)实施“一大战略”,即实施项目引资带动战略。20xx年,继续确定为全区“项目建设年”,以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为重点,再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新高潮。

  一要狠抓项目投产见效。对在建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努力缩短见效周期;对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衔接力度,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对意向项目,在做好衔接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紧盯不放,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在谈项目,要立足经开区长远利益,促使其尽快签约落地。力争全年项目签约数30个,项目开工数40个,项目续建或竣工数20个。

  二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大项目联审联批、交叉并联推进机制等制度的落实,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重点强化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服务,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督促检查、实绩考核等各项制度,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千方百计强化用地保障。面对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力争将每一寸土地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最大化。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入区审核程序,提升入区项目质量;要严把供地关,进一步强化项目投资强度;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合村并城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年内要确保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

  四要继续做好选商引资工作。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企业和跨国公司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对象上,要围绕品牌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促进资源招商和二次招商,以合理的产业分工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方式上,要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主题招商,依托日产、海马、宇通等重点项目,引进汽车整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业项目;依托富士康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围绕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完善和四港联动快速物流通道建设,开展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主题招商;围绕全面启动滨水商务区开发和高尔夫球场配套服务,开展以金融、商务、娱乐、文化、居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主题招商。力量上,要坚持向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倾斜领导力量、倾斜机构编制、倾斜干部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二)坚持“双轮驱动”,即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要以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优势突出、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决定了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大力发展产业基础好、产出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主导支柱产业,着力建设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业高地。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要做大;食品加工产业要做精;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强。

  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冷链、汽车、农副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消费品物流、第三方物流,形成与大工业紧密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扩规模、提档次。

  三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瞄准世界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国家重点支持、体现区域战略需求、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谋求“四个突破”,即在城市建设品位、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上求突破。坚持用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水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城。

  二是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按照“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富士康项目、加快b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产业等中心任务,突出特色,创新服务,引导加工贸易快速转型升级。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富泰华精密电子为龙头,全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着力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二是科学规划物流产业发展。全面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充分整合周边资源优势,紧抓保税物流龙头企业的引进,做好保税物流仓库、保税物流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保税物流功能的辐射带动力。三是积极推进b区开发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跟进出口加工区b区的审批,做好开工前期规划和建设准备工作,启动b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拓展外向型发展空间。20xx年,出口加工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进出口5亿美元。

  三是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上求突破。一是采取bt及ppp等多种模式,吸引上市公司、投资公司、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发。二是加强区内融资平台的管理,发挥其运作能力和融资作用,全年完成10亿元的融资目标;三是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通过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

  四是在管理服务机制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社区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二是要创新财政运作模式,深化财政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税源增收能力和监管水平,保障整体发展需要。三是全面推行“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日询问和周例会制度,强化现场督办、跟踪督办、挂牌督办,以严格的督查督办促工作落实。四是继续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使服务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大力健全“全过程”服务体系,切实执行好从项目签约注册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效能建设,严格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联审联批等,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完善领导联系和服务企业责任制、大项目联席会等有效做法,围绕解决企业困难与增强企业发展实力相结合、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核心内容,形成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四)抓好“五项建设”,即抓好滨水新区开发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3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西宁开发区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十五”时期,是全省发展历程中最好的时期。

  这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势头良好。这五年,就全省来说,西宁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一个新的亮点。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短短几年来,西宁各工业园区各自发挥优势,在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园区建设者们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xx年、20xx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等相继开工建设,这几年来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截止20xx年底三个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亿元。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年均增长1.23倍;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1倍;技工贸收入80.6亿元,年均增长1.6倍。同时,园区的快速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目前三个工业园区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和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等创造了条件。

  ——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几年来,三个工业园区始终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关键措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内引外联、广泛推介、重点宣传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园区投资置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截止去年底,共注册企业390户,引进项目295个,其中投资lOOO万元以上项目110个,引进区外资金实际到位累计48.12亿元。三个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省引进外资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几年来,三个工业园区依托全省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加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目前,东川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丁以机械加工、化工、特色资源开发、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生物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以中藏药、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产品、保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甘河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产业。到20xx年底,三个园区共批准入驻工业企业150个,其中已竣工投产108个,在建42个。去年三个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1倍。三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企业集聚、推进工业化进程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土地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各工业园区根据产业布局和人园项目建设用地需要,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挖掘园区规划范围内土地资源的潜能,加大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6.82平方公里,累计征用土地1.3万亩,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利用的土地中,80%都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同时,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色招商”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人驻工业园区。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各园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几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9亿元,初步完成了与其配套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网络宽带、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了园区广场、绿地、展馆等开放式景观和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使所在区的面貌显著改善,新的城区迅速崛起。同时,各园区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探索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一站式办公、承诺制服务”等管理和服务模式,改进服

  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使投资软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三个工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园区经济在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在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通过园区的建设,推动了我们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觉悟高、能干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上述成绩的取得,证明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决策是英明正确的,凝结着省市各个方面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凝结着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广大企业的艰苦创业和奉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园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规模小。三个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滞后,入驻企业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与全国各地开发区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发展差距大,园区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小。二是园区竞争优势还未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特色和优势还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低、链条短、配套能力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三是体制性障碍日益突出。开发园区体制性障碍,突出反映在管理分散、职能没有充分到位,致使入园项目审批事项环节多、时限长,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供电、供水、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尚不具备大项目人驻的条件,特别是甘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五是发展后劲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指标不足,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都较小,土地开发空间很有限,不适应大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同时,开发建设经费也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关于全省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重点在省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作了安排和部署。总的要求是,各地区、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从大的方面来看,在全省经济发展的布局上,关键是建设好两个核心经济区,一个是以柴达木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一个是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经济区;在发展重点上,就是要举全省之力,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做大工业总量、做强特色产业;在发展的着力点上,就是集中精力打造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两个工业发展平台。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寄予厚望,开发区在未来全省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重任,建设和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全省“”工业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

  为了充分发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整体优势,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对西宁地区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的重大决策,就是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由省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的园区管理体制,对西宁地区的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实现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正确决策上来,统一到对开发区的发展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支持力度,做好相关的工作,推动开发区发展。特别是新组建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谋划新思路,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争创新优势,依靠全省的力量,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好、发展好。

  二、“”时期开发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时期,是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要求,“”期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开发区的各项工作,以加快工业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做长产业链条、做大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做响品牌产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尽快建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工业园区,为全省经济

  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发展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优势互补、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高素质人才的承接基地和集聚区;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成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到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达到:

  ——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200亿元;

  ——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

  一一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亿元45%以上;

  ——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以上;

  ——区内实现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发展目标,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的方向上,坚持以吸收国内外资金为主,以发展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为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突出青海特色的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促进开发区向综合性产业基地转变。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推动园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发展的模式上,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着力培植发展的新优势。要增强开发区的承接力,找准开发区建设和结构调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聚集辐射效应,按照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设施配套、功能健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工业园区。二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促进特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展特色经济与开发区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准确定位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开发区各工业园要避免产业雷同,做到各展所长,发挥产业特色和集群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三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新型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要高度重视引导和推动企业间生产相互关联、产业链的延伸,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和新型产业基地的形成。四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紧密结合。坚持把开发区扩展与整个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开发区又快又好发展

  20xx年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之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直接关系到“”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完成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35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着眼于加快推进体制创新,着眼于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眼于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增强各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加快西宁地区工业园区的整合步伐。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调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要求,抓紧对西宁地区现有的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各工业园区整合后,开发区管委会下辖东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等多个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在开发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相对独立运行。二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大胆创新,构建体制优势。整合后的开发区,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开发区的功能会有新的发展,管理职能也会逐步扩大。要不断研究和解决在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土地开发、投融资管理体制等方面遇到的新问题,以保障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当前,要抓紧做好园区管理体制调整的各项工作。一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尽快设立精干的管委会内部机构。积极和省市有关部门协调,按照省政府的通知精神,落实开发区的相关职能,从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精干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开发区管委会,做到机构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二是对各工业园区现有机构和人员进行调整和整合,理顺管理体制,做到人员思想稳定、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这次园区整合后,各工业园区的管理事项对口开发区管委会,由开发区统一对口省市有关厅局。开发区管委会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对外统一的协调对接机制,完善园区发展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要加强与省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的布局、土地的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要积极主动向省上相关部门汇报,主动接受监督。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各项工作职能。省市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开发区的工作指导,积极为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简政放权,大力支持开发区进行体制创新,及时研究解决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全力促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同时,要按照省政府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落实派出机构和人员,并尽快到位开展工作。

  (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工业园区科学协调发展

  产业定位是工业园区建设的灵魂,规划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龙头。各工业园区在发展中,要按照统筹安排、突出特色、各展所长和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的要求,加强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工作,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各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要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园区特色化”的要求,主动征求省市相关部门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认真编制好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推动各工业园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总的要求是,东川工业园重点要利用全省的优势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生物产业园重点要利用高原独特的动植物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农畜产品深加工和保健食品等产业。甘河工业园重点要发展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冶炼和下游加工及其它相关产业。今后新上项目,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是实现工业园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各工业园区要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搞好主体项目的选择,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园区产业。要积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注重大项目建设和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产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生产领域的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要突出大项目建设、大企业的发展,做大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实现整个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各工业园区要以形成园区主导产品为中心,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各园区要引导和督促已入园企业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支持他们通过采取继续追加投资、股份制、嫁接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的发展、大项目的建设搞好生产协作配套,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中小企业群体。强化项目和招商,增强各工业园区发展后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开发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各工业园自主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因此,做好项目建设、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工业园区的第一选择。

  扎实做好园区项目工作。充分发挥园区优势,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以支柱产业为龙头,与配套产业、服务产业等紧密关联的产业链。一是要认真落实园区工业项目投资计划,重点抓好已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和协调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倒排建设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二是要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筛选一批大项目。各工业园区要认真做好项目库建设,特别要围绕各自的产业发展定位,筛选一批资源有保证、市场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项目,积极借助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的力量,加以重点培育,加大工作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力争重点项目列入省市计划盘子,并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把适合在园区建设发展的工业项目尽可能在园区布局。三是要提高投入产出比。要狠抓已落户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把项目的投入强度、土地利用串、投产达标时间等进行捆绑考核,兑现政策,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对缺乏资金、建设缓慢的“半拉子”工程,要下决心清理,整合重组。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改变“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围绕园区发展定位,立足我省优势矿产资源、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立足现有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大招商、选商工作力度。要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积极采用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领导招商等方式,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要更加重视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一批延伸产业链项目、高科技项目和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环境保护成本低的项目,实现从引进项目到引进产业转变。同时要坚持引资、引企与引智的有机结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掘和利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强省内外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二是要突出企业招商、以商招商。要以降低入园成本、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促进入园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鼓励发展好的入园企业以商招商,达到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来一串的良好效果。当前要加强与苏、浙、沪、粤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迎接辐射和转移。要鼓励各工业园区内企业与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联合,鼓励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各工业园区。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工作促进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企业化运作,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招商机制。要把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体系的建立与激励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开发区管委会对招商任务,要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工业园区、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开发区领导和各工业园区主要领导要带头招商,要发挥每个人的社会关系,调动所有企业、中介、个人的招商积极性,想方设法促使大项目人驻工业园区,切实把招商工作落到实处。

  (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各工业园区发展内在动力

  科技创新是培育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比较弱的实际,开发区要把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作为大事抓紧抓好,从体制、政策和具体措施上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针对特色资源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领域遇到的技术难题,要积极从项目、政策、资金以及资源配置上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帮助企业争取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基金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园区的科技项目,激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支持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品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区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和自主创新机制建设。制定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每年在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技术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技术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是加大对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和人才工程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换、产业化进程相配套的各种中介服务业,为企业技术创新搭建服务平台。

  (五)提高资源节约和利用水平,推动各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针对开发区土地空间小、资源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现实情况,要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一是着力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要以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为突破口,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相结合,对园区现有企业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清理,逐步淘汰占地多、投资少、效益差的项目,对那些资金实力不足或存在明显圈地行为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把长期闲置的土地该收回的要坚决收回,该划出的要坚决划出,杜绝无项目占地、小项目占大地等行为,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是要高效集约使用增量土地。对新建项目土地的使用,要严格管理土地的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进一步明确规定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实行弹性地价和投入产出越大、地价越优惠的楼梯式价格政策,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在用地上予以倾斜。三是要保障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土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矛盾,并将随着一些大项目的引进而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区要坚持滚动开发、少占耕地和工业用地为主的原则,在注重盘活现有建设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征购与储备力度,增加土地储备规模,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同时要坚持依法征地,合理补偿,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积极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环境的控制和保护力度。一是加强对人园项目的环保管理。对人园项目,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完善项目环保审核制度和程序,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审批制度。要坚决禁止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人驻各工业园区,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二是要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拓宽环保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排污管网等各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相同步、相适应。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开发区内企业的环保意识,大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创建清洁型生产企业。引导企业之间形成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合作发展机制。

  (六)增强服务功能,大力改善各工业园区发展环境

  工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强不强,服务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园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既要建设良好的硬环境,又要营造一流的软环境。

  第一,继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规划和建设好各工业园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做到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开工投产一片,以提高建设速度和投资效率。中央驻青相关单位、省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把各工业园区的供电、供排水、环保、主要道路、支线铁路、天然气、通讯网络等项目列入相应的建设和改造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每年都要争取解决几个影响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主动为工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开发区管委会今年要围绕生物产业园二期扩建工程,抓紧与省市建设、国土等部门及城北区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甘河工业园规划调整,尽快拿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落实项目,争取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有大的突破;做好东川工业园区征地和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的落实工作。在规划、征地拆迁中,省市规划、土地部门和所在区县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

  第二,完善商务支持和后勤保障功能。各工业园区不仅要有生产区,还要建设必要的、配套的商务区和生活区,商务区建设要讲究实用、高效,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流通、通讯信息、中介咨询、储运物流、文化娱乐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场所设施,大力培育和规范市场调查、技术咨询、产权交易、法律顾问、会计审计、人才交流等中介机构,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尽可能降低商务成本。工业园区要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方便企业员工生活居住,聚旺人气,吸引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来兴工创业。

  第三,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环境出形象,环境出效益。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加大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力度,针对投资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拿出硬办法,把开发区软环境建设为全省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和窗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投资区。当前,要在“两优化、一提高”上下功夫。优化政策法制环境。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分析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新形势和园区发展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强政策研究,本着“不禁即人”的精神,对现有的政策、规定和制度进行清理,尽快制定统一的、有利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投资者的信心。在招商引资中,对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扶持政策。要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今后省市有关部门对各工业园区的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进行协调和安排,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努力把开发区建成“无行政收费、无赞助、无摊派”的投资区,“高效益、高收益、低门槛、低风险”的创业区。优化服务环境。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服务作为促进开发区发展的第一要求、第一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坚持对人园企业“一条龙”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再问终结制”,只要投资者进入开发区,就要由专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对重要项目要实行分管领导跟踪负责制,全方位实施“保姆式”服务,在园区营造一个“亲商、重商、护商、富商”的氛围。要积极推进开发区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开发区的服务水平,打造数字开发区。提高办事效率。省市相关部门要对在开发区的各派驻机构授权到位,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明确办结期限.提高工作效率,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大协调力度,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效率提速。要组织专门力量』口强对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认真受理投资者、经营者的申诉和举报,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落实和处理,使开发区真正发挥出最好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灵活的机制、最优质服务的招商引资“洼地”效应。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

  如果说过去的五年,是开发区包括各工业园创建和探索发展的五年,那么未来的五年应该是开发区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五年。开发区能否保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能否把开发区办得更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强化工作落实。一是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要切实把工业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先行区,作为经济增长点的主要载体和资金、技术、项目、企业的聚集区。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管理,要一心一意围绕园区建设和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和细化工作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尽心尽力。二是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开发区管委会要建立健全对各工业园区及相关部门的考核制度。对各工业园区既要考核经济总量指标,又要考核经济质量指标;既要考核经济指标,又要考核服务指标。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突出经济质量指标和经济密度指标的考核。建立对主要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和评价体系,对工作突出、各项工作指标完成好的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给予奖励。三是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对各园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及时研究协调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工业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督查机制,善于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克服困难,突破难点,确保把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住这次开发区的整合机遇,探索和建立新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开发区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凡进必考”和“全员招聘”制度,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办法,对开发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录用,提高开发区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体系,通过“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等形式,建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的机制。三是要为各类人才扩展创业空间,提供创业平台。坚持以环境聚人才、靠事业留人才、用制度促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创造挂职、交流的机会,坚持多管齐下,培育一支业务精、作风硬、靠得住、有本领的干部职工队伍。

  (三)加强开发区的廉政建设。开发区各工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经济管理于一身,责任重大。开发区广大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铺张浪费作风,始终做到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廉洁自律工作责任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资金财务管理和工程的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变更、工程款结算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不定期开展督查,促进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减少和杜绝失职行为发生,真正把开发区管委会建设成为一个文明、高效、廉洁、服务型的工作机构。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4

  同志们:

  一、对经济开发区的认识问题

  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全县各级干部经历了从不认识到逐步认识,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的过程。应当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干部已经把思想统一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经济开发区的认识存在偏见,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干部认为经济开发区只不过是应付上级要求而成立的,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二是有的干部认为我县区位优势不明显,难以引进更多、更大的项目,经济开发区难以做到名副其实;三是有的同志认为建立经济开发区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存在以上这些认识是极端片面的,是大错特错的,与县委、县政府的期望相去甚远。我县经济开发区刚刚起步,许多干部群众认为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开发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经济开发区的建设。1979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就在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确立了首批国家经济特区,这个特区叫试验特区。后来经济学界把这一时期称作试验阶段。试验的结果是非常成功的。到1984年,我国的开发区开始进入了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把包括上海、天津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作为全国的经济开发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全面启动,效果也非常明显。1992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入了成长阶段,在全国特别是南部一些城市大面积开发,包括北方一些城市,也尝试着建立经济开发区。如长春市在1993年末、1994年初建立了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又建立了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时候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建设已进入了正式成长阶段,开发区建设开始在全国大面积铺开。1999年,全国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入了全面总结经验、全面创新的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我国的开发区建设无论是在实践基础上,还是理论依据上,都已经成型了,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学上的一个分支、一个重要领域,后来发展成为园区经济。所以,从全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开发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大家没有必要对开发区建设抱有什么疑虑,更用不着冷眼相看。这一决策是正确的,是我们国家通过多年的实践,所得出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那么,从我县来说,经济开发区建设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四个优势:首先,经济开发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体制创新比起优惠政策的作用更大,更关键、更持久,是保障经济开发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因素。其一,经济开发区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可以行使县委、县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审批投资项目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因为其运作起来比较灵活,所以甚至比县委、县政府去审批一些项目更有优势;其二,经济开发区是一个精简的机构,一个部门可以对上级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三,经济开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排除其它事务的干扰,工作中能够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第二,经济开发区具有产业聚集优势。经济开发区凭借特殊的优惠政策、优越的区位环境、特定的文化氛围和全面的服务支撑体系以及先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优势,形成了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局部优化环境,使得众多的企业家、创业者以及其它诸如知识、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纷纷涌向经济开发区,从而使经济开发区产生了区外不可能具有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有利于资源、技术等合理开发利用。比如说,目前我县的地下水资源缺乏,最严重处水位下降达6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顾发展大型加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一味地开采地下水,那么不久的将来,会造成地下水资源危机。成立经济开发区,可以将大型工业企业集中到区内,既可以集中做好污水处理,又可以做好污水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我们生产经营的成本和建设成本。所以,这种聚集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第三,经济开发区具有服务体系优势。经济开发区坚持为投资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优势服务,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措施进行调控,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经济开发区内的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都在区内实行了“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最便捷的办事程序、最少的收费项目、最低的收费标准。投资者在经济开发区内享有从项目审批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投资服务。而且,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不断健全生产、生活、运输、仓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生产、生活服务的社会化、社会服务的企业化。第四,经济开发区具有滚动发展优势。经济开发区从设立开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产业结构、管理体制、资金运筹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构想和目标,并辅之以全面、科学、系统、分期的发展规划。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体现时代特色,标准先进,容量充足,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在建设布局上,合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容积率,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搞好区内绿化和美化。这就是所说的“大规划、小开发”最佳模式,就是在制定远景规划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科学合理地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规模。

  所以说,建立经济开发区是形势所迫,是大势所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落实我县“重点在工业”,实现全县经济腾飞的有效形式。全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搞好。

  二、对经济开发区的支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开发区是*县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承载着能够改变*经济发展落后面貌的特殊历史使命。所以经济开发区建设,不仅是县委、县政府的事,也是全县35万人民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全县一盘棋的思想。从四个班子做起,做到真正重视开发区的建设,真心支持开发区的发展,要把经济开发区发展纳入四个班子和各个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特别是县直相关部门更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鼎立支持。在经济开发区成立的一年多来,经济开发区和国土资源、建设、环保、财政、税务、牧业等职能部门对*经济开发区的起步和推进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洪君书记在讲话中总结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剖析准确,深刻到位,我非常赞同。这里面既有由于经济开发区成立时间短,关系不够理顺,运作不够规范所造成的问题,也有机制、体制不健全造成的问题,还有由此所衍生出来的诸多的其它方面问题。但是,我认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有关事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果说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我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则很难凝聚力量,汇集人气,很难形成全县一盘棋思想,也很难有一个大的突破。各职能部门都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遇到困难要积极主动,多去研究解决办法,决不允许消极等待,层层梗阻,甚至人为设置障碍。去年,省、市出台了关于事权下放的有关文件,但在实际运行和承接过程中,落实得不是很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地讲,有的是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不够理顺,权力没有下放到位;主观地讲,有的是个别部门、个别领导,还没有真正处理好大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把经济开发区摆在全县至高无上的位置,对经济开发区还持有怀疑态度,还没有真正地从内心认可。对此,大家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经济开发区不发展,实现全县经济大发展就会难上加难,部门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阻碍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就是阻碍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最近召开的全省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区发展事权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最近也要出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经济开发区的事权工作。今天,我在这里重申,谁不重视经济开发区工作,谁就是不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谁不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工作,谁就是不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谁为经济开发区设置障碍,谁就是破坏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无论是涉及垂直部门还是县管单位,不换思想就要研究换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明确的,而且要作为一条政治纪律。县纪检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工作进行考察监督,为实现经济开发区封闭管理和独立运行保驾护航。相关职能部门对派驻机构要充分授权,做到经济开发区的业务能够在区内办结的就全部办结;对确需区外办理的事情,要积极配合,限时办好;对确需向上级请示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向上汇报,力争尽快得到解决。尤其要在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做到权限能宽则宽,手续能简则简,真正让经济开发区放开手脚发展。希望大家要找准位置,摆正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搞好思想定位,落实派驻机构,抓好事权对接,合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竭尽全力维护和发展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做到不利于经济开发区的话不说,不利于经济开发区的事不做,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要多做正面宣传,维护经济开发区形象,多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围绕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积极争取大的工业项目,向经济开发区倾斜和摆放。

  三、加强经济开发区机关干部自身建设的问题

  经济开发区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肩负着全县经济突破的重任。因此,经济开发区必须着力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够适应经济开发区和全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我在前几天召开的全县机关作风大会上讲过,我们的干部要做到想干事、敢干事、真干事、会干事。想干事,说到底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责任心问题、责任感问题,是一种敬业精神;敢干事,说到底就是解放思想问题,敢不敢于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党的事业去承担一些风险,大胆地去实践;真干事,实际上就是作风问题,就是要真心真意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扎扎实实工作;会干事,实际上就是我们要有能够干事的本领。作为我们开发区的同志,身在全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应该对自身的干部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要爱岗敬业。经济开发区的全体干部,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原则,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经济开发区正处在起步阶段,各项工作大都在完善和理顺,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遭受各种挫折。但是,我们的干部决不能减弱工作热情,更不能灰心丧气。要坚定信心,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只要我们每名干部都能做到爱岗敬业,那么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就会蒸蒸日上。

  二要加强学习。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责任心、敢干事的思想、真干事的作风,还必须要有会干事的本领。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基本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体干部要加强学习,尽快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经济开发区“两委”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全体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内容要紧紧围绕经济开发区的工作需要。要努力使全体干部养成学习的习惯,要向书本学、向先进地区学、向有经验的同志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成为本职岗位的骨干和行家里手。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项目的鉴别能力。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给全县每个部门都下了任务,有的时候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过于激进,导致鉴别能力下降,导致上当受骗。其实有许多项目是完全可以用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就能辨别出来的。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学一点经济学,哪怕是上网浏览一些信息,也能扩充我们的知识储量。作为我们开发区的干部更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洽谈的项目要认真进行分析论证,按照基本的经济规律办事。我们既不怕别人钻政策空子,也不怕别人搞商业计谋,我们怕的是与虚假项目无谓地消耗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一无所获。

  三要选优配强干部。经济开发区是县委、县政府特殊重要的经济工作部门,要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全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经济工作干部队伍。因此,今后在选人用人上,县委、县政府将赋予经济开发区一定的权力。凡是有利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开发区都有权力并有责任提出调配建议,县委将根据实际情况特殊研究、特殊选派。由于经济开发区身处我县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最有利于干部的成长,所以今后县委、县政府要把经济开发区作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培养经济管理型干部的一个摇篮,作为提拔重用干部的一个渠道,在经济开发区主战场上建立起一个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有为有位的良好用人机制。

  同志们,经济开发区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建设经济开发区,实现*经济腾飞,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愿望甚至是梦想,是*崛起的希望所在。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全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为*经济的迅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领导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5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五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区上下,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重大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大发展”和“两大任务”,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千方百计抓投资,集中力量抓项目,扎扎实实惠民生,坚持不懈抓安全,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在严重困难局面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有新增长。全年GDP完成47.25亿元,增长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8.42亿元,增长20.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6.65亿元,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64亿元,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3亿元,增长4.5%;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38万美元, 增长2.2%。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项目提质增效年”行动,强化“六位一体”整体推进,超额完成了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华电朔州热电等项目顺利投产。诺浩机电矿山设备配件加工、中美新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研发等续建项目和北京罗克森工业制动器等新建项目顺利推进。除省级重点工程投资指标,其它“六位一体”指标都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提升。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实施了全长13.2公里的朔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全长25公里的红旗新区环路开工建设;新建振武东街、招贤路北延伸及红旗牧场军马街等道路10公里,同时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实施了招贤路、友谊街路面修复工程;完成穆寨路、梁郡路等13处路口改造。二是加快供热、供气管网建设。完成世纪星城三期、学府青年城等城市供热管网建设4公里,完成天然气管道建设22公里。三是启动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红旗牧场危房改造第一批异地新建住房972套基本完工,第二批续建工程有序推进。四是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工程。完成了梁郡路平朔围墙外侧和北区无障碍通道口改造;对城市主干道的雨篦、井盖、绿化带护栏、排污管道井进行了更新和维修;实施“六网覆盖”工程,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全区主干道、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全覆盖。通过环境整治,城市环境和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四)企业服务保障有新成果。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着眼长远,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惜代价,为企业和项目服务。一是积极解决项目用地补偿遗留问题。20xx年新解决了8宗项目用地的附着物补偿遗留问题。从20xx年起,已累计出资3000多万元,解决了北京罗克森、中美新能源、诺亚防护、富华燃气等22个项目用地共760多亩的附着物补偿遗留问题。二是根据国发[20xx]25号等中央、省、市文件以及省、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继续执行减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等优惠政策。三是帮助区内遗留下的11家在建或已建成的项目完善了手续,为企业项目解决资金不足难题、扩大融资渠道奠定了基础。四是全力争取财税部门的支持,申请市政府报省政府调整开发区辖区土地使用税范围及适用税额。开发区辖区内所有用地企业的土地使用税以前一直是统一列入到朔城区一等地范围,税额为15元/平方米。这次调整获批后,开发区大部分企业都在三等地范围,税额可降低到3元/平方米。这项改革虽然使开发区因此每年会减少税收2100多万元,会进一步增大稳增长压力,但是为了给企业优化发展环境,我们要给企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目前,省政府已将请示批复到相关部门办理。五是帮助丰宇彩钢、永富机修等16家企业解决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六是加强用地保障。经多次与市国土资源局、朔城区国土资源分局协调,专项调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了华电国际朔州热电厂运煤通道问题。麻家梁煤矿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并上报国务院待批。经过大力争取,省政府批准为开发区增加了1000亩土地利用规划指标。

  同时,坚持底线思维,严守安全稳定“红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入推进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依法依规处置信访问题。强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打击违法犯罪成效明显,社会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有效维护了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五)改善民生有新成效。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衣食住行教医保”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民办好红旗牧场整体搬迁安置、冬季燃煤补贴发放、免费健康体检、就业培训、全民参保等实事。新分配穆寨村廉租房和红旗牧场廉租房220套。按时完成全民参保计划登记任务和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登记缴费工作。初步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数据采集工作。为辖区4所学校的教师解决职称评审问题,对辖区内19所无证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摸底、整顿。投资140多万元,继续推进营养餐改造计划。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稳中有降。经多次与市民政局协调,基本理顺了优抚金发放工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资金发放到位。

  (六)规范运行管理有新提高。20xx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省审计厅对开发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审计,审计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四大方面的22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成立了审计整改工作领导组,下设了7个工作小组,按照从严整改、标本兼治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逐项落实整改任务。其目的就是以此次审计为契机,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完善提高、甩掉包袱,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将审计整改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整改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难题,比如投资公司、征地补偿、财政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公车改革的问题。为了推进审计整改工作进度,加强工程监管力度,区建设局专门成立了工程造价监控室,与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同时运行,承担对区财政投资建设工程的评审监控职能。成立以来,已对原东区执委会、区工程建设领导组移交的道路改造及亮化、绿化等12个项目和原南区执委会棚户区改造、道路工程等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严格审核,既提高了工程项目评审效率,加快了工程结算进度,又加强了资金管理,节约了工程资金。

  (七)理顺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建设有新突破。长期以来,开发区的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数配备不均衡,有职数无编制,部分职能部门没有内设科室,全区现有编制太少,开发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身份多年来没有被市直有关部门认同。为此,近期我们积极主动向市长、分管市长、市编办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沟通争取、协调解决。一是对我区机构进行科学设置并对领导职数重新核定,明确了开发区总编制数。二是按编制人数重新核定机构和副科以上领导职数;三是市政府及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8日召开会议,批准了开发区按照参公单位进行公车改革。刚才我讲到的这三个方面,不论是编制重新核定,还是科级以上领导职数和机构的核定,以及按照参公单位进行车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关系到开发区整体工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问题,是我们每位同志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开发区的干部成长缓慢。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向市委组织部请示后,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干部选用程序为区机关职能部门及内设科室、红旗牧场(红旗新区)分四批选配干部共计30名,这30名干部不仅较好地承担起了一线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而且改变了全区中层干部断档现象,形成正确的更新交替机制,提高和调动了全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说,长期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下一步,随着这次机构职数的批复,这一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回顾20xx年,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敢于担当不停步,坚持不懈、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区管委会、党工委向关心、支持开发区的领导们和部门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开发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干部职工、入区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推荐阅读:

  全市组织部长会议讲话材料

  财政工作总结表彰会议讲话稿

  总结表彰会领导讲话

  庆祝教师节市长讲话稿

  联欢会领导致辞

  领导在六一儿童节的讲话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