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50字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50字(精选4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50字1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有数不尽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
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而从不慕同舍生……
回忆过去,再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衣食住行样样现代化的社会,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学校里,还有老师教我们读书做人……国家和社会也处处为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可是我们呢?我们曾几时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外面的世界;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想着明天要怎样躲避考试;父母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却从未学会理解他们……
我感动于家贫却依旧嗜学的宋濂,就像人们感动于那个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样。辗六百多年,当今的社会条件与大学士宋濂那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当今社会又有哪几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与宋濂相提并论呢?这也许就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吧!艰苦的环境可以使人坚强,幸福的环境却会使人懒惰。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澳大利亚的父母却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如今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更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青少年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磨炼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们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50字2
明初的大文学家宋濂小时候酷爱读书,但是由于家里贫穷,只能向人家借书来用手抄录,他对待老师毕恭毕敬,他毫不畏惧求学路上的辛酸,生活环境的恶劣。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卓绝,看到了坚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学习是一件长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我们的勤奋!
说道勤奋,我们就应该像宋濂一样,将勤奋当成一种习惯,在生活中,处处落实,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勤奋就是将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早早就古代,就已经有人意识到这样的道理。这也不禁使我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对待学习是不是一丝不苟?对待老师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经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想想,自己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不足,有时也会犯懒病,也会想偷工减料,对待林林总总的事,我也不能说我已经给进了我的极限。
保尔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回忆往事,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我想,宋濂肯定是做到了这一点,做人不应该给自己留太多遗憾,也许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只要努力去做就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正值豆蔻年华的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虽然学习十分的艰辛,可是我们是否已能问心无愧?答案当然是“没有”所以,在以后的时光里,我必定要培养自己坚韧,勤奋的性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来的道路确实是漫长艰辛的,还有很多的风风雨雨,我们要的就是老老实实走好每一步,我们应该带着一颗“”好之者不如乐者’的心和像宋濂一样高贵的平直,去勇敢面对,勤奋,努力!让我们在花季雨季,在似水流年的日子里,谱写出无悔的青春乐曲,飘扬无憾的生命之旗!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50字3
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为科举考试而读书人,我佩服他们能够有那么有恒心。他们把四书五经读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们度不会感到厌烦,他们认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做这点努力是必须付出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许有许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有人会认为他们很贪财,会鄙视他们。其实这并不可耻,因为他们能够吃国家的粮食,拿国家的银子,都是他们那么用功的读书,所换来的报酬。在宋濂的这篇赠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
读过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幸运了。
从时间上,我庆幸我没有生在封建社会,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纪,不必被当时的制度所压着,我喜欢我现在的自由。
从家庭条件和生活上,我非常地同情他。他小时候因为家贫以至于买不起书,他只好把从别人家借来的书抄一遍再还给人家。即使是在冬天,墨汁都结成了冰,手指都很难弯曲,他依旧会依照约定的时间抄完后送还给人家。他怕没有名师指导,经常跑几百里路去请教问题。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皮肤都龟裂了也浑然不知。他总是穿得破破烂烂,但他从来都不羡慕那些身穿绫罗绸缎的人。
看看我们现在的条件,你如果想看书,父母就会给你买;你如果有问题不会,父母就会给你请家教;你的衣服破了旧了,就会给你买新的衣服。我们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但是学习却没有他那种用功刻苦的精神。
作为90后的我们,的确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条件太好了,让我们只懂得享受,却不懂得利用。我们总是在叫苦叫累,可是仔细的想一下,中国古代时的人为什么能受得了,而我们去受不了呢?缺少一种想要刻苦学习的信念而已。现在的我们很幸运,我们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50字4
最近,我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这篇课文。这篇文章出自明初文学家宋濂之手,是宋濂先生送给同乡小辈的临别赠言。通过学习,我从中体会到了宋濂先生青年时求学的艰辛以及他对待老师长辈和学习、生活的态度。
宋濂先生在文章中说:“家贫,无从至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青年时家庭条件之差,在那么寒冷的天气下,也从未放弃学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地热爱学习。
往下读,“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则可以看到宋濂先生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虚心地向前辈请教,对长辈语气温和、言辞委婉,相当地尊敬。
再继续向下看,当看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时候,我对宋濂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宋濂先生吃着粗茶淡饭,穿着破旧的衣服,而与之同舍的学生个个穿戴华丽,他却不当一回事,不与他们攀比,甚至连一点羡慕之意也从来没有过,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把学习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啊!
综合上述几点,将宋濂先生的精神品质与现在学生的精神品质比一比,那可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对于青年时求学的艰辛,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很难找到像他这样的人了。即使就是有,我想也是屈指可数的了。现在,有几个学生能为了学习敢于吃苦,不怕困难?有几个学生能做到对老师长辈毕恭毕敬?又有几个学生能看见同学吃名牌穿名牌连一点羡慕也没有?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教育学习的环境与宋濂先生所处的环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这一代中小学生,赶上了好的时代,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家长们对我们的生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我们的学习更是可以说“有求必应”。我们不会受宋濂先生“背着书箱,穿着破鞋,在寒冷的冬天前往老师家求学,皮肤干裂,四肢僵硬。”那样的苦,而是坐在宽敞明亮、四季如春的教室里,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什么理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放在第一位?有什么理由不尊敬老师长辈?又有什么理由相互攀比吃穿?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我感受颇多。我决心以宋濂先生为榜样,学习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学习他待人温和、尊敬师长的品德,学习他不怕吃苦、不慕虚荣的作风,把学习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充分利用中学时期这一宝贵的“黄金”时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