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11篇)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一
关键词:幼儿教育;困境;改进对策
前言:
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在人的成功之路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幼儿教育,正视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对其进行相应改进。
1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
1.1过度注重培养幼儿才艺,忽略基础教育:很多幼儿园有针对孩子的各种特长班:小主持人、手工、绘画、外语、瑜伽、跳舞等等。让幼儿变得多才多艺,人见人爱,这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也是很多家长追求的目标。此外,还有许多双语幼儿园,不仅有中国籍的教师,还聘请外籍教师,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习,给幼儿创造更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从小接触的就是发音标准的外语。这也是很多家长的追求[1]。然而一些幼儿园却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到幼儿的发展。1.2重智轻德现象较为严重:现如今部分幼儿园不注重幼儿品德方面的教育。幼儿在学龄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到二年级的课程,也有部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才艺的同时教授一些基础知识,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德行教育,也就是我们的国学教育、孔孟文化。中国作为有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悠久古国,品德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主旨。“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皆知,并作为幼儿教育的典型教材。一个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行,而幼儿教育阶段是德行培养的最佳时期。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也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很多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学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学过传统文化的员工有时会比学历高的员工更受老板青睐。可见,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3“劳”的培养欠缺:孩子是父母的掌心宝,无论是吃穿还是教育,家长都希望把最好的给予子女。现在的幼儿比学生还忙,有的除了要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以外,空闲时间也被安排满满的。他们给幼儿报各种班,学习国学,学习孔孟之道,学习才艺,学习特长,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但他们却忽视了劳动对幼儿的重要性。如果不能从幼儿阶段培养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他们就会很容易养成好吃懒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进而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及成长,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2当前幼儿教育的改进对策
2.1体现“特色教育”,注重幼儿基础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及其家长重视幼儿的“特色教育”,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当然,“特色教育”毕竟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为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还应注重幼儿的基础教育,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特色教育”与基础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要体现出“特色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不失基础教育的“基础”,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2.2革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针对当前幼儿园过度注重知识教育和才艺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的情况,我们要革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当今的教育体系很多的知识都是在幼儿园阶段学习的,我们不能为了单一的学习一项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例如:学习国学而忽视基础教育和才艺,学习基础教育忽视国学教育和才艺,学习才艺而忽视基础教育和国学教育。单一的学习一门知识而忽视其他知识会造成幼儿发展的不足。我们要正视当前幼儿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幼儿生活的影响,我们要把幼儿的基础教育,才艺教育,国学教育相结合,从而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2.3以幼儿为本,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很多知识、素质都要从幼儿阶段培养。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以及养成良好品行的黄金阶段。不能因幼儿年纪较小就忽略幼儿“劳”的培养。因此,不仅要注重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更要注重劳的培养。由于幼儿能力有限,在培养“劳”过程中应做到以幼儿为本,切合实际展开教学[2]。例如:可以在植树节的时候去植树,在植树过程中,幼儿可以接触大自然,并从中学到知识,树木对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要爱护树木。可以养一些花草让他们浇水除草,从中体会到幼儿就如同花草的父母,对其进行辛勤的培育,让幼儿感到父母的爱以及照顾子女的辛苦,存有感恩之心。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既能享受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并能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3总结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寻找解决方法,幼儿园要以教授幼儿基础知识为主,并以教授幼儿才艺、国学为辅。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这样既教授了幼儿知识,又节省了时间,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玩耍,享受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从而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露.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j].才智.20_(11)
[2]马媛,寻舒珊.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_(07)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二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当前已经越来越明显,很多幼儿园会提前给学生灌输知识,讲授学习方法,强迫学生接受一些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存在理解与认知障碍的学习内容。幼师的这种异化以及幼师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引,使得幼教出现很多明显弊端,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充分消除幼教“小学化”的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可以健康快乐成长,能够发展自身的天性,形成积极健康的基本人格,这才是幼教时期应当达成的基本目标。
一、抑制幼儿天性的发展
幼教“小学化”现象会带来各种弊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会抑制幼儿天性的发展。幼儿时期的教育重点并不是开发孩子学习智能,更不是要让孩子掌握多方知识,这还不是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与方向。幼儿时期孩子正处于快速成长以及形成对于这个世界认知的阶段,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存有好奇,会有自己理解与看待世界的方式与眼光。幼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天性,鼓励他们天性的发展与发挥,让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与感受力更强。这样幼儿才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下成长,才能够让幼儿的性格有良好形成。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个时期我们要完全摒弃知识教育,只不过知识教育的侧重点要有所调整,教育的方法方式要适宜,适合这个时期孩子的接受水平与能力。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更容易,透过简单知识的教育也能够为幼儿天性的发展带来一定促进。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心理成长的规律,尊重幼儿的天性,引导幼儿尽可能探索知识。比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时,不能强行要求幼儿背诵每个汉字的拼音和字形,要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学习。教师可以把“河”“何”“柯”罗列出来给幼儿看他们的不同之处,幼儿看到同样是“可”字,旁边跟着一个“水”,它就是和水有关的“河”;旁边跟着一个“人”字,它就是人的姓名;旁边跟着一个“木”字,它代表斧头柄。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汉字的教学,不仅幼儿理解识记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引导模式也更加贴近幼儿的天性与认知水平,还能够潜移默化给幼儿渗透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幼教阶段很多知识内容的渗透必须结合幼儿的天性展开,一定要避免简单地对于知识的灌输,以及要求幼儿死记硬背,这些都只会形成负面效应。
二、产生知识获取时急功近利的心态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个典型现象就是对于知识获取的急功近利心态。很多教师期望幼儿在短期内习得大量知识,希望给他们进入小学形成好的铺垫,于是,强行将各种知识内容灌输给幼儿,带给他们极大的学习与心理负担。这种现象同样会产生很多弊端,并且要加以避免。很多幼儿家长对于幼教有过高甚至不合理的期待,他们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可以习得大量知识,能够进入小学后有很好的基础。幼师也会产生这种错误观念,会过度重视幼教时期的知识教育,而这种急功急利的心态会直接传导给幼儿,让他们的心态也产生偏差。这个问题同样要得到避免,知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要设定清晰,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是单一知识的灌输,这样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教育成果。幼师要从平时对于幼儿学习状况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对于教学模式及时调整,避免幼儿知识学习时急功近利的状态。比如。教师在引导低龄幼儿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时,有些幼儿在计数时必须借助自己的手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幼儿比较容易计数的围棋子、玻璃珠,用具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知识,观察计数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当幼儿能感觉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慢慢习得好的学习方法,这才是这个时期知识教学应当有的方向与侧重点。
三、抑制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幼儿时期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这种思维天性,要鼓励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之所以说幼教“小学化”会有各种弊端,其中很大的一个根源就是对于孩子思维能力的抑制,尤其是对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遏制,这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幼师一定要更正自身的一些教育观念上的偏差,要鼓励幼儿思维的发挥,在一些特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施展平台。这不仅会让孩子们更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受到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会更丰富,而这些都会成为幼儿对于一项具体内容产生兴趣的来源。我们时常会看到幼教阶段幼师不正确的引导方式对于幼儿思维产生的抑制。比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画画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种太阳,他们把太阳种在地上,给太阳浇水、施肥,结果长出很多太阳。如果幼儿教师不能理解幼儿的这种思维,就会觉得幼儿的画技属于胡涂乱抹,幼儿的构图逻辑不通,甚至还会要求幼儿重新绘画。幼儿教师把自己的成人化想法强行塞给学生,使幼儿觉得自己的思想受到否定,还会严重抑制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幼师应当鼓励幼儿的这种思维创新,鼓励大家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创造力在画图时充分呈现出来。这时幼师会看到孩子们各种奇特有趣的想象,会看到他们思维的活跃。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地方,也是幼教期间要鼓励的东西。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三
幼儿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存在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不利于家庭,更不利于国家。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避免这些问题,做好幼儿教育事业,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的特点,并就如何进行幼儿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点;看法
一、幼儿的特点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行,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心头肉,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盲目的满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众星捧月般的成长,很容易养成娇生惯养甚至蛮不讲理的性格,与其他小孩格格不入。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会表现为性格上的依赖性和懦弱性,很有可能形成双面人格,在家里比较自在,能够想说就说,但是到了外面就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表现得认生甚至畏首畏尾。很多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周围的人不再像家长一样关心他,他们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对幼儿园产生排斥心理。家庭教育缺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二、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大体上有三点,具体如下:1.将幼儿教育视为为小学打基础。幼儿园将幼儿教学当做为今后孩子的学习打基础,将小学内容强加到幼儿教学中,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也许教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这样做的影响却考虑的不够全面。过早地将幼儿的学习模式化,反对孩子们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用体罚的方式进行压制,这对孩子们的创造力的打击很大。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强迫性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应有的好奇心和发现的喜悦也不复存在,甚至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倦。2.忽略了孩子之间的差异。在幼儿园里,老师普遍将自己摆在成年人的位置去看待孩子,这是一种不自觉表现的习惯。于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在老师的眼中变得那么的幼稚和可笑。老师这种心态一旦产生,就难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刚刚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的孩子是一张纯真的白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很多时候,幼儿园老师都对这一点视而不见,忽视孩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同一种要求和同一种方法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错误的。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力的发展存在着较快或较慢的差异。老师以简单的聪明和笨来进行定义,对孩子们进行横向比较,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更会导致孩子失去原有的个性。3.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隔离。父母是每一个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十分关键。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高枕无忧,不需要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孩子的教育由老师去负责。父母一旦对孩子缺少关心和教育,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也缺少交流,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或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来纠正,将会极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
三、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际工作总结,相应的对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幼教老师是幼儿教育的灵魂,是执行者,好的幼教老师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幼教老师的准入门槛。幼教老师的知识面要适当拓宽,最好是心理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并重,适当的懂一些医学知识,能够对孩子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帮助,使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加专业化。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真分析孩子间的差异,耐心的引导孩子,对每一个孩子都保有充分的尊重,运用纵向比较法,使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保留其独有的个性。2.教学环境要多样化。孩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不断形成孩子的认知结构和一些新的概念。因此,让孩子参与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可以让孩子有自由探索的空间。好的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参与愿望,更能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并逐步培养孩子懂礼貌,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在这些活动中,要设立一些荣誉,培养出孩子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帮助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3.注重家庭教育。如上文提到的,父母有时候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父母们应该改变这种想法,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老师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应该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包括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想法。而幼儿园方面,也应该更好的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联络,定期的将孩子一段时间来的表现进行记录,送到父母手中。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父母还可以适当的在幼儿园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和游戏,将幼儿园的教育跟家庭教育更好的联系起来。这样,双管齐下,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关怀下健康的成长。
四、总结
目前国内的幼儿教育事业如今已经取得巨大的发展并日趋成熟,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每一位幼儿教育事业工作者一起努力才能改变。在幼儿教育中要避免对孩子的忽视和期望太切,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揠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须知,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更是孩子的权利。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四
关于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与解决对策的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学前教育,由于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今后幼儿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引言
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以及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可以说,学前教育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很强,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能有效促进幼儿智力和潜力的开发。因此,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在进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就我国目前幼儿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传统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内容乏味,不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在进行“认识颜色”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课本上的不同颜色进行教学。除此之外,部分幼儿学前教育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既不能与时俱进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也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改进,这都极大地阻碍了幼儿学前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说,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仍然根据十几年前的教学大纲,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无法满足和适应现代幼儿的教学需求,导致大部分幼儿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2。灌输式教育、掌控式教育方法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主要存在两种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即灌输式教育和掌控式教育。灌输式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该教育模式重在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天性,这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来说危害更为严重。例如,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时,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实际发展需求,只是照本宣科一味地向其传授字音、字形、算数等“死知识”,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还极大地限制了幼儿自身的发展潜力。掌控式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时过多地束缚幼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挥,同时教师为避免幼儿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伤害而对幼儿的一切活动进行全方位掌控。3。幼儿园学前教育与家庭学前教育脱节分离。由于目前幼儿学前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涉及范围不够广泛,普及程度不够高等问题,这就导致部分拥有先进幼儿教学理念的幼儿园与部分思想落后的家庭就学前教育出现脱节和分离,进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时,需要幼儿和家长一起开动脑筋,制作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手工作品。教师认为这样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帮助其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还能增进其与家长的关系。但是部分家长认为这样的活动完全是浪费时间,以至于不仅不支持这样的教学活动,还极不配合。
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解决对策
1。完善学前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学前教育时,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以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水果”这一主题活动中,可以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一小组选择一种水果,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每一小组的介绍,让全班幼儿认识多种水果的各种特性。这样不仅让所有幼儿都参与进了课堂教学,还增加了幼儿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幼儿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2。创设平等的幼儿教育环境。传统的幼儿教学理念提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幼儿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这就要求幼儿完全服从教师的指令,按照要求和规定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该理念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幼儿学前教育推崇平等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创设平等的幼儿教育环境。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物体形状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不同形状的模型任意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3。加强幼儿园与家庭间的合作。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家庭间的合作可以有效保证幼儿接受更加完整的学前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加强与幼儿家长间的交流沟通,从而保证二者间的教育理念一致。幼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如植树等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丰富幼儿理论知识,增强幼儿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幼儿学前教育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就要求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端正学前教育认识,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改进学前教育方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为学前教育的良好实现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积极与社会相关人士合作,主动配合国家工作,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创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蒋盈,吴荔红。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06)。
[2]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08)。
[3]罗仁福,张林秀,赵启然,刘承芳,何敏。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硬件设施现状的实证分析[a]。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_。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五
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提高对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作用的认识
(一)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加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上,需要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专业的音乐教师对于音乐课程质量提高将会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不能由其他教师进行兼任,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影响很大,在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有配套的设备,各个发展状况不同的学校,可以配备不同的音乐设备,最基本的保障是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基本的设备配置。
(二)音乐课程的课时量的适当增加。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的课时安排存在的状况比较不乐观,对于中外音乐做到简单赏析就会显的十分困难。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外音乐的赏析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需要就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洗耳教学以及线谱简谱试唱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这些也是音乐教学课程的最基本内容。如果在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做不到不充分和不全面,就不会达到根本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的开展。首先,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性,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缩减,更不能对于教学课时进行压缩占用,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所设置的目标进行教学。其次,在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洗耳以及试唱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民族性需要有意识的突出。在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涉及到我国各个民族优秀的音乐,与此同时,小学音乐课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时代性,对于一些健康的,内容积极向上的歌曲进行学习和赏析,这就为提升学生积极性与对于新课标设计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加强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音乐课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不加大在课下的练习,是不会达到效果,在进行教师教学计划中,需要留出一段时间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可以通过重奏、合唱、独唱等方式进行,需要保证实践的质量,不能只是为了完成实践活动而进行实践,搞好这些活动,可以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压力缓解和调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加大小学音乐教育情感的培养
音乐的内涵需要有情感和技巧的投入,需要教会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需要用心去感受,这也可以促进小学生真善美的一面。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其个性,采取活泼的教学模式,用音乐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其自身的修养和自信。下面从三个方面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情感的培养和提升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加大对情感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技巧等音乐基础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加大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对于音乐情感的培养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学生在对音乐作品学习研究中,需要加大对学生在小学音乐情感以及表现小学音乐情感的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演唱时对于小学音乐情感的调动以及控制达到准确和真切。
(二)在小学音乐表达中教师需要扮演重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对于所选的曲目需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题材都需要训练到位,以耳熟能详的`歌曲为首要选择。其次,教师在对于学生二次创作的指导,需要在原创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在表演时与台下观众的互动,调动台下观众的兴奋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得演唱的曲目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加强小学音乐训练中咬文吐字。在小学音乐表演中,表达思想和语句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的吐字和咬字,而小学音乐表演艺术存在的真谛就是能够利用声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乐形象。表演者对于一个作品做到完美的表达,需要做到三点:首先,需要有一副好的声音,其次,作品表演中情感的充分表达,最后,需要清楚的咬字,三点缺一不可。
三、总结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够在音乐音响中体会蕴含其中丰富的情感和美,能够真正的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吸引,陶醉,并且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因此,音乐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的进行改革。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六
当前幼儿教育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园在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同时,在幼儿教育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文章分析了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问题;幼儿园
最近几年,各大幼儿园不仅重视自身的环境建设,同时普遍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相关的智力开发,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将教育行为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是这个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其重点体现在几个层面。
一、有智力开发超前的问题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开发幼儿的智力更是家长非常关注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可是在针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时候,需要具体关注到每个幼儿的身心状况是否符合他们自身的需求。倘若过分进行超前教育,反而使得幼儿不适应,不能达到很好的智力开发效果,造成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现象。部分幼儿园直接开设了小学课程班,设置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且配套建设了相关的学科技能班等,要求幼儿提早学习读写算等技能。但是,对于幼儿来讲,对其进行小学授课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心理接受范围,由于幼儿的记忆力不足,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即便存在一定的效果,可是当幼儿进入小学的时候,他们会失去对该阶段学习内容的新鲜感,会滋生上课开小差等不良学习习惯。部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如使用的.授课方式是直接灌输式,而且偏重文字,很少借助丰富多彩的图案或者色彩进行辅助教学,不懂得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不懂得借助游戏的方式,增添幼儿学习的乐趣等,上述幼儿园状况在偏远的山区较为普遍。
二、幼儿的教育形式陈旧
通常能够将人的心理划分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叙事性思维,另一种是例证性思维,前者需要借助相关情境产生,展示的是人际上的各种场景,是针对真实环境的一种描绘。后者侧重从哲学以及逻辑学等层面进行思考问题,不受具体情境的影响。针对幼儿来讲,他们的思维实质是叙事性思维,需要依靠相关情感进行引导的,相比逻辑性,情境性能够给幼儿产生更为有效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幼儿教育大都偏重孤立的讲授方式,逼迫幼儿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造成很多幼儿出现早熟现象,产生的问题就是影响很多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乃至出现厌学心理,严重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时期,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合理地进行思维的引导,不能只关注逻辑性的教育。能够合理地借助丰富的寓言、图案等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解决好幼儿出现的自负问题,幼儿会有过分评估自身的能力情况。如在班上经常会有部分幼儿,由于擅长某个领域时常受到老师赞扬,就表现出目中无人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懂得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需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幼儿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克服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如幼儿的爸爸是火车司机,教师可以说我们有空去坐你爸爸开的火车,幼儿就会非常高兴,并树立自信。消除嫉妒心理: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幼儿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
四、忽视对幼儿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基本生活能力以及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表现出很多幼儿已经认得很多字,美术作品还获过奖,可是在幼儿园已经接受三年教育的幼儿仍旧不会使用筷子。上述种种问题都证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五、存在品德教育知识化的现象
有的家长把灌输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不良言行缺乏引导,造成幼儿独立性差,自私、摆阔气等。有的教师把许多传统美德的故事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讲给幼儿,缺乏有力的行为指导。多数幼儿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当他看到不爱吃的食物,就会到处乱扔。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还需努力。六、结语“顺着孩子的天性走”,予之合理的方法教导,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和思维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盲目教育,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不做一个严厉粗暴的驯兽师。在他面前树立好的榜样,给幼儿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高贝贝.“教学做合一”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03):7-8.
[2]罗烧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06):278.
[3]李召学,姜春华.浅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05):106.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七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各大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该学科培养了中文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汉语言文学社会需求广泛,就业规模大,各大岗位均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时代发展下,我国当前的科教事业受到了大规模冲击,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变化中,这对传统的汉语言专业而言不啻为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特点,总结了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问题;对策
1.汉语言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的汉语文学教育起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之前的汉语教育主要围绕的是政府的服务,之前汉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为各朝各代培养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新闻、教育、编辑、行政文职和秘书等,上述行业均要求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强,口语表述清晰。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让学生拥有专业的写作能力。学校里的汉语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审美并不重视,在口语的表达与提高上花了过多精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尚未得到提高,这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较之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建筑、机械学,汉语言文学的涵盖面非常广,职位的定义并没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征在于传承各种人文精神,探讨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教育中,汉语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层面的影响,汉语在社会发展中,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汉语教育在保持自身的教育核心基础上,适当进行社会变革。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观念不明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将所要讲述的内容贯彻实施。汉语言教学在面对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冲击中有些措手不及,尚未明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深入认识与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要想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必须进行实践探索,想清楚了该专业到底是要培养怎样的人。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教学中的新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将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作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授课与考核单一化
当前汉语教学课程多数是以学生听讲,老师讲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多,老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讲的知识,只是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在高校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前面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底下的学生趴倒了一片。这种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中的交流几乎局限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学生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问老师,只有通过每学期的考试才能调整老师的教学进度,这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高。当前汉语考试是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考的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关于实践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文学教育中,老师并未对学生的创新情况考核,对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没有进行情景模拟。单纯的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表达与思维想象力。
2.3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
在当前的社会教学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被戏称为万金油,虽然学到的东西很多地方都能够用得到,但是并不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问题首先是要突出文学专业的特长,强化学生的文字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力,对于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口语培养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言文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对于岗位要求较难适应。
3.加强汉语言教学的相关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各大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和全局方面重视汉语言教学,逐渐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案的管理并没有太重视,在课堂中忽视了师生沟通,尚未充分把握学生的行为活动与思想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教学激励机制,在课堂中可以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为基点,重视学生发展前景。在汉语言教学中可以就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多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所在。思考教学中如何多讲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师生教学互动,融洽课堂氛围,使新课标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现。
3.2开展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方向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专业技能,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才作为市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进行考核,加入更多提醒,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汉语言文学应当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子午书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沙龙,举办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成为社会化的新型人才。汉语教学需要将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学新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3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计算机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师生课堂互动。老师可以根据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以多媒体的视频、图文、影音方面的优势,制作出多媒体的课件,配合板书授课。教师也可开设多媒体的互动课,让学生课外自行制作相关的课件,加深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在校毕业生数量非常大。在社会发展中,汉语言教学在不断变革。作为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正视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事物的本源,并以合理的措施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宏韬.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12):283.
[2]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56-257.
[3]郝滢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_(12):228.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八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与他们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联系,另外一个就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
在校大学生正是处在青年期的中期阶段,而青年期刚好又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与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各种问题出现得最多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会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也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而诸事不顺,自己又无从下手,又没有求助途径,这时内心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就会产生。
在如此之多的冲突和矛盾的重压下,他们若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和解决,时间久了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面对从全国各地来的优秀人才的时候,缺乏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是老师的宠儿,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切自尊心、好强心都比较重,可来到大学后,周围的人都是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精英,对比之下,自己就会丧失一直以来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缺乏自信、逃避人群、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二)不能正确面对生活、情感、学习等方面出现的挫折
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的,生活经历也很缺乏,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离开父母,使他们难以适从,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不知道怎样来解决感情问题,不知道如何来缓解学习压力;
(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带来的转变而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产生不适,无法跟上生活的节奏,大学生在这个转型时期,也将面对激烈的挑战和就业压力,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四)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有关方面的知识
因为大学生们一直以来都专心于学习中,也就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容易忽略,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不能及时调整解决;另一方面,在积极应战高考,无暇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讲座等,学校也缺乏对有关知识的教授与宣传,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致使学生出现问题时,求助无门。
二、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人才的流失和国家的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要把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个高校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并对个别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我调解各种心理不适,更好地适应如今激烈的社会环境,
预防和缓解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社会环境适应、自我约束、学业、择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出现的困难,增强心理素质建设,使其在各方面都能健康全面发展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因此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各个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场所,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以重视,转变传统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
再者,学校还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学生们可以通过求助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获得心理学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学习到专业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以班级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填写一份测试心理是否健康的问卷,然后认真分析该问卷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有目的地提出本学年的心理教学方案,并主动约请情况严重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面谈,根据面谈的状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形式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及时的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增强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上了解到有关心理学以及处理心理问题的知识,对相关的知识理论有个大致的掌握,学会如何预防及处理各种心理不协调的状况,不至于病急乱投医。
在课堂上也可以与同龄人交流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同感,舒缓内心的压力和心理冲突,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为其提供帮助。
树立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
大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而良好的校风、学风会对大学生有重大的引导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大学生被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并内化到自己的品质之中,同时也会对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作用。
因为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以集体荣誉为第一、团结凝聚力特别强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交友,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大学生自身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打造并完善自我人格。
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在经过历史社会沉淀的文化知识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培养悦纳自我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完善自己;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为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还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压力比较大,为了生活和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必须科学地有规律地安排好每天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溺于网络游戏、饮食健康、适当休息、合理的体育锻炼、科学用脑、科学生活。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三)政府及其社会也应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号召民众对自身、社会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认同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心理支持,不至于孤立无援;再次,社会应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正确宣传心理知识,让公众对心理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九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厌学心理。
一些学生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人生观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不强,因此,旷课、早退、上课睡觉、干其他事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另外,大学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各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因此,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上课听不懂,课后无法自学、考试挂科的现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这种人格方面的缺失,认知能力的不足,行为的不当,适应能力不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
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才已不再稀缺,因此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学生心里感到焦虑恐慌,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缺乏信心。
有的学生无法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选择逃避、酗酒滋事、沉迷网络,一旦回到现实,其内心的焦虑更加强烈。
这与我们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面对并正视现实,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为不符合。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篇十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
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比较重视,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政策等,但是由于建筑行业流动性和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等原因,其在执行过程中却遇到很多困难,导致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而安全教育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从业人员的生产技能、安全意识、良好习惯的最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行业良好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本文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现状
随着建筑领域方面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引起了部门及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意识到对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对他们展开了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第一,层面。我国早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近几年国家及相关部委还补充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包括《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等,同时,各地方也做出了相应的补充规定。如福建省按照国家和部委法规、文件的精神执行,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又如河南省谨遵国家制定的“阳光工程”政策,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享有相关部门的政策补贴,通过扩大培训人员的数量、质量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需要。第二,建筑企业层面。资质等级较高、实力突出的企业已经完成从建筑型企业向管理型企业的转型。企业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安全月”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生产事故预防的4种有效方法》等教育音像教材,来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新进的员工,企业会对其进行基础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其对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每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表现优异的,予以一定的奖励,而成绩不理想的,则予以适当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自身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第三,施工人员层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强弱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建筑安全事故方面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部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和安全技能岗位培训,在没有相关的岗位证书和从业技能等级证情况下进行作业,在具体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没有谨遵安全规则的要求,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教育手段单一化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是职员和农民工从加入建筑行业就持续不断进行的一项安全管理具体工作。现有的建筑工作项目安全教育手段比较单一化,教育内容主要是规范操作的理论和概念,比如安全告知、安全管理、事故案例、技能操作规程等,没有根据农民工和企业职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出发,做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岗位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的提高也缺乏专业引导。传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理论性概念强,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农民工从业人员和新进职员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新进职员因为没有具备现场工作经验,过于理论的.教育培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安全教育的监管力度薄弱
整体来看,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并没有体现其主体角色。虽然国家建设部等部门早出台了《至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法规,文件中明确了对建筑行业安全教育培训监管的主导地位,并要求各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切实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执行明细。但是,各地却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其正常贯彻落实。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重点在安全投入、现场防护等环节,忽视了对于农民工和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相应的安全检查也仅是对简单记录培训文件或者察看安全教育培训设施。此外,部门在监管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中实际执法力度不足,仅对建筑企业农民工的作业做简单教育培训督促和警示,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三)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在上述分析中就提到,目前建筑企业对职工、农民工的安全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从安全教育培训结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大多数建筑企业是采取聘请专业人员或外派学习的两者方案培训,并没有结合建筑企业自身对安全教育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全面分析和整理,从而导致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降低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另外,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师资是企业内部的安全员、项目经理以及其他涉及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而这些人员作为培训师资最大的问题是:仅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知识做宣导式植入,没能帮助职员和农民工有效理解安全培训知识,不能满足作为师资保障安全教育的需求。部分实力较强的建筑企业会聘请有安全教育相关资质的管理人员,然而,这些管理人员缺乏一线工程项目作业的实践,导致安全培训理论大于实践,农民工在作业时难以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工程项目之所以安全教育手段单一化,与安全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大都不愿投入过多资金,而对一线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加之农民工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且流动性大,所以,一般企业不愿承担相应的费用进行安全培训。同时,的资金扶持力度有限,除广州、上海等财政雄厚的城市外,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案例较少,大部分城市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很难得到的资金支持。可见,资金投入的不足,降低了建筑企业创新安全教育手段的积极性。
(二)安全教育的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监管力度不够,其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没有制定统一实施标准和评价方法,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得不到统一评判标准,大多数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和视察采取现场教学记录法,结合安全教学的培训资料、内容和记录,对相关被培训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甚至是直接进行安全知识试卷考试的方法来做培训成果评价。这种安全教育培训的评价模式过于形式主义,没有对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深入了解,不能说明农民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知识掌握情况。此外,部门对建筑企业的安全职责定位不明确,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管理。有些企业虽然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但是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忽视法律法规和自身安全教育的责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部门在监管过程只注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而忽视了其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安全教育对象素质偏低,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
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对象是企业职工和农民工。企业职工大部分是项目管理人员,这类人员相应文化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岗位从业资格,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能根据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操作规范。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一线施工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是靠苦力赚钱生活,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作业技能,只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往往是吸收能力差,不能起到相应培训效果。因此,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安全技能低下、不遵守安全操作流程、不正当操作机械设备等现象。此外,因安全教育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的关系,很多建筑企业难以吸收到相关素质技能和管理技能全面的安全培训师资和从业人员。如“建筑业行业入职教育”是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主要针对有意向进入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进行行业岗前培训,而“工人入场前教育和日常教育”是建筑企业针对符合招聘条件的员工进行入职前的岗位日常安全教育。而在实践中,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几乎都是由安全员或项目经理来完成,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
四、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的对策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议遵守经常性、群众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四大基本原则,并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进:
(一)创新安全教育手段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方面的扶持资金,让建筑企业和农民工可以自愿地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应该进一步创新安全教育手段,根据具体企业情况和员工素质选择针对性、合理的安全教育。比如:针对新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进行转岗、换岗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需要从企业级、工程项目经理部级、施工班组级的三个层次培训。还可以采取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形式,如举办“安全生产月”活动、班前讲话、先进激励法、亲情感化法等,相比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这更能引起农民工的关注。
(二)加大安全教育的监管力度
部门应设置相关安全教育的奖励基金,对安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监理、建设、施工等方面工作突出的人员和部门进行适当奖励。同时,应建立过程项目安全施工补偿制度,体恤一线施工人员和部门的辛苦劳作。此外,各地方应该尽快制定一套科学的农民工安全教育评价方法,可以全方位地审查相关安全教育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成立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相关建设设备和设施,防止重大安全施工发生,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认真分析培训需求,优化安全教育培训师资结构
建筑企业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前,需要对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各职工和农民工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需求,做针对性培训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形式化培训教育。加上参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所差别,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施工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使得安全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同时,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可以采用实践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参训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安全教育培训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刺激参训人员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此外,优化安全教育培训师资结构,引入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管理人,来负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颁发培训管理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管理人员对安全教育的培训积极性,完善培训教育的管理制度。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需要社会高度关注、重视和发展的长期工作。社会应建立科学发展的安全生产观念,把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项目工程中,认真落实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创新安全教育手段,优化安全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小川.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龚宏.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3]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19).
[4]乐云,毛舒芳.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1).
[5]李明.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_.
[6]纪一川.建立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新机制的思考[j].建筑安全,20_(6).
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论文篇十一
高校影视教育问题反思及对策探析论文
尽管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如教学观念错位、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素质下滑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我国影视教育的发展步伐。
在全球化语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影视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视文化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影视教育。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校开设影视课程起步较晚,影视艺术正式进入高校始于1985年。
这一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强调要“迅速改变我国电影教育的严重落后情况”,“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把电影课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自此,影视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多所高校中,已有约600所开设了影视艺术系或专业。尽管我国影视教育形势喜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此,笔者试从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出发,指出目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针对目前高校影视教育中的观念错位。应加快观念转变。注重强调影视教育,普及影视文化知识。
影视艺术以其视听综合性、直观生动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并日渐成为我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读图时代,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应该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尤其对于认识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如何学会在浩繁的视听海洋里辨别真伪,去粗取精,避免暴力、色情等“影视公害”的污染,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更离不开影视教育的引导。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却存在着观念上的严重错位,比如狭隘地认为影视艺术只是影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其他专业尤其是非人文类专业学生则可学可不学。这样的认识在影视艺术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占据青少年大部分业余时间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多年前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说道:“……可是一个人如果连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都一窍不通,并且连阿斯泰·尼尔孙或大卫-格里菲斯的名字都从未听说过的话,他却仍然可以算是个有修养、有文化、甚至水平很高的人。
我们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竟然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可懂可不懂的东西。”可惜的是,20世纪40年代巴拉兹所遗憾的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未得到很好的改观,影视艺术鉴赏能力仍然被大多数现代人所忽视。即使目前已有大部分高校开设影视方面的选修课程,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这类选修课一般都放在大四下半学期,而此时学生们面临就业、考研等压力多已无心上课:而且学时安排也比较少,所以往往就流于形式,并未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影视艺术的精华,习得影视鉴赏的技能。
放眼国外,好莱坞之所以能够常踞世界影坛霸主地位,并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除了美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外,更主要的是得益于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影视教育观念。“在美国人的眼中,电影课程并非一定是为着培养从事电影事业的专门人才而开设的,而是为着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获得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他们甚至认为,一个连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都一窍不通的人,是不配获得大学毕业生的称号的.。他们把懂不懂电影知识看成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要提高我国影视教育的质量,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影视教育在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影视教育的现实意义,帮助当代大学生在铺天盖地的影像洪流中辨别良莠,使影视艺术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二、针对目前高校影视专业的现实生存环境。应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尤其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在我国已经开展影视教育的大学中,除一些师资力量强、社会名气大、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其他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则明显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此类院校在开设影视专业的时候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看到有利可图即纷纷上马,无视本校现实条件,这样势必为日后教育埋下隐患。因为影视作为技术和艺术的结晶,其不同于传统人文学科的一个很大特点即在于它对物质条件的依赖,如摄影机、摄像机、剪辑台等。
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院校由于经济实力等问题,专业的技术设施还很不完善,学生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说硬件方面的不足尚可理解——毕竟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将来都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那么专业教师的缺乏却不容忽视。由于这些地方院校的影视专业多是在文学、新闻、传媒、艺术等传统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老师也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去的,缺乏系统的影视专业训练和知识积累,因而即使是以史论为主的影视教育也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当选派教师进修本专业课程,提高其业务能力。考虑到会有更多影视专业的研究生将从事本专业的本科教育,顺便提下我国在影视专业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不足,即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层面的锻炼,而且在影视文本细读方面的训练非常欠缺。这就很可能导致这些研究生从教后很难胜任本科培养计划中实践性强的课程,如视听语言赏析、影片分析、影视编剧等。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影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师资来源方法。如美国高校影视教育的师资来源就非常灵活,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全职教师由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担当,兼职教师由优秀的媒体机构工作者如在电视台、电影公司等工作的人担当,这些人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经验讲课,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具体、更生动的知识。
三、针对扩招带来的学生素质普追下降的问题。影枧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类专业的入学门槛也逐年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影视专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呈整体下滑趋势。影视专业虽属艺术门类,但亦属人文学科,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艺术,首先应对此艺术所扎根的文化土壤有基本的了解。而在现实中,很多影视类专业的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而选择艺考,希望借此捷径进入高等学府。再加上扩招后进来的学生文化基础更趋薄弱,很多连基本的文学素养都相当欠缺。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影片,特别是探索性、哲理性、艺术性、思辨性较强的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甚至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令其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
针对这样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知道,即使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首先应是名合格的、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大学生。何况一切文学皆人学,影视艺术归根结底也是关于人的艺术,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领悟到优秀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抽象深邃的哲学思想与陶情冶性的审美意蕴。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学生通识教育,在大一、大二阶段可适当开设传统人文专业课程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修养。事实上,西方国家在影视教育中大都重视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等,其影视学科都“强调文学艺术背景之上的专业学习,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力求将职业训练与综合性大学的文学艺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强,还有近四分之一的任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全校范围内的课程。”
四、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电影评论、电影评论刊物及电影教育所标识的电影文化,终究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和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砝码。”因此,加强影视教育,培养青少年对我国影视文化的热爱,弘扬中华文明,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