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优秀9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4-10 19:09: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一

调查发现,在本科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本科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本科教育管理教师工作队伍的能力与水平,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全新的本科教育管理实践模式。

本科人才培养;管理;创新;实践

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而对这一目标进行实践与施行的便是本科教育,各个类型的本科学校都应对这项基础性工作基于高度的关注。近些年来,许多大学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设口号,以争创高水平大学为己任,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对于学生方面的自我监督、不断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进步,力求在本科教育管理领域不断的进行开拓创新,发展更为人性,更为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更为全面,更加完善的改革与革新,更好的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把握,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创新性以及个性化而不断努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将管理中心向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来。

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管理当中有关人才创新领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优化是人才创新发展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且这也是本科学校教学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来,以浙江大学为首的“精英大学”不断提出要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在对现有的本科教学架构与教学方案进行改革的同时,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提出现有管理方案的整体优化方针与策略,为保证学生能得到更为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而努力。在对本科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对于现有教学内容与课程架构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是对人才培养管理创新方面进行完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本科院校都在这项改革过程中采取了稳中求变的发展策略,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建立起了包括通识、大类、专业及个性化等四个方面在内的课程体系。而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可以逐步建立起通识教育与各个学科内进行内容方面交叉,加强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之间的无缝衔接,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特长培养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初衷,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且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核心,对管理的模式与流程进行灵活的、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设计与优化,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要不断进行强化与创新。而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不同环境上要积极营造环境与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符合多样化发展的成人成才的渠道与空间。同时要对本科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丰富。目前,许多大学业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目前正在运行的本科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与完善。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学术改革委员会的建立,与此同时,学术改革委员会下设日常教学指导机构,该机构主要对学校内部的日常教育教学及其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教务处,作为本科院校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的院校管理职能部门,它需要对校级层面针对不同的学科所制定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而在学校的层面上,也需要相应的设立教学管理委员会,为院校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咨询服务。而在院校下级的各个学院,同样需要设立“系”教学单位,并将其作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执行机构。在“系”下面进行课题组及相应机构的设置,通过课题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而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则会为本科学生在未来研究生、博士生生活中更好的进行工作学习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契机。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研究教学实践充分的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的潜力潜能进行有效的激发,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通过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并在教育管理中加强创业创新的教育,为研究性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大力的推进。另一方面,就是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课堂的教育课堂建设。在一些院校当中,需要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容,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方面的革新。同时要不断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硬件基础设计进行完善,在广大本科学生中大力提倡和宣传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以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深入程度。而对于学生型学习氛围的营造,则可以进行小范围内的研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彼此想法与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这种学术氛围得以加强和扩展。还有就是对学校范围内人文氛围的建设,通过学校、院系等不同层面的风气建设,使得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得以形成,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学习习惯。

为了保证学生在日常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对日常教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并积极掌握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不断完善。

为了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本科教育管理必须实现不同措施的联合应用,建立对于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时掌握与反应。例如,如果在日常的课堂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故或紧急状况,则可以对其进行快速的反映,确定方案并进行实施。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都尝试进行中英双语的课程教学,并设置专门岗位对其的质量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实现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情况的及时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教学管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丰富,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踊跃程度。

[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4]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xx(3):4-9.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二

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离不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职教育的生源往往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所接受的教育教学以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形式为主,侧重于教授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人对中职院校的观念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职教育一直属于较为“低端”的教育;其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职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导致日常教学仍然通过枯燥乏味、单一机械的教学套路来实现,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学校领导及管理层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程度不够重视,网络化管理平台相对欠缺或尚不完善,高效、便捷、准确、系统性教育管理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有效性,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贯彻、渗透和有效实践。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较为主观和片面。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接触到更丰富、具体的社会化信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择业都大有裨益。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教师构建更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如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发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体制的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管理理念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设。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情感化教育;其次,将多种教育理念变为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信息手段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职教育管理的开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覆盖来有效解决。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搜索相关的管理信息,可以将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管理机构的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将使工作更加准确、透明、全面,尤其可以为学生学籍信息的查找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库下载相关信息,也可以将学习资料有选择性地保存于个人信息账户中,便于日后巩固、复习;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采集更加鲜活、生动的素材作为实例进行课堂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宜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通过信息化平台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改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教学心得,以评价和反馈的信息为依据进行教学反思和剖析,合理引导、调节、激励教育管理工作进程。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为整个教育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有利机遇,但信息泛滥、信息误差等现实问题也给中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院校的领导、相关管理层以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不断更新教学、教育及管理观念,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学革新,强化信息化教育意识,协调统一各教育管理环节,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三

从我国目前从事旅游行业的实际人数来看,还远远低于实际需要的人数。旅游行业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关系到旅游行业的未来,如果我国不对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进行发展和创新,就无法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力量。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上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这跟国外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相比还有许多缺陷。从美国等国家在旅游管理教育上的成果来看,我国需要深入学习。因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需要对国外成果进行吸收,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推动我国旅游行业持久而快速地发展和壮大。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在旅游行业所具有的竞争实力,也是制约国家和地区在旅游行业上是否能够获得长远进步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国从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入手,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并且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水平。

我国要想推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并且对其进行创新,就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我国需要改变旅游管理教育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其进行全新的诠释。以前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思想是比较被动的,注重理论知识。如今各个学校应该树立积极主动的教育思想,结合理论和实践,并且联系科学研究,提高旅游管理的教育层次。各个学校需要突破学校教育的界限,不再把学校作为旅游管理教育的唯一场所,而是联系社会上各个旅行社、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信息,并且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实习平台。其次,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教师队伍,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大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教师的水平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同时不利于教育的创新。所以,各个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旅游管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并且给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社会见闻,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理论教学的开展。教师是促进旅游管理教育获得发展并且得以创新的实践者,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上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急切需要更加优秀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但是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各个学校应该不断推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对旅游管理的教学思想、手段、课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塑造出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为我国旅游行业提供中坚力量,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获得长远的进步。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四

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时代之后,研究生的规模日益庞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我校首届研究生文明修身工程相关工作,提出完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促进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助力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最重要路径之一。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步人后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增长,但矛盾也日益突出: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与导师关系紧张、就业率不高、只会做科学研究不谙与人相处之道甚至由于心理问题辍学、自杀等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将学术性与教育性、科学性与系统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涵盖研究生思想建设、学术交流、就业创业指导、社交礼仪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生文明修身工程是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性举措。

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倡导“爱国爱校爱家”。思想上引领研究生群体,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重视学术研究的价值重塑。要求其把科研攻关与品行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文明素质,消除陋习和不良习惯,切实做到知行统一、以身作则。同时,深入了解研究生动向,高度重视和维护研究生层面的安全稳定。

第一,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体研究生辅导员高度重视,研究生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研究生文明修身工程落到实处;第二,发起倡议,呼吁广大研究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与研究生互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动员最广大的研究生群体投身文明修身工程当中。

加强研究生专职管理干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骨干等四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在研究生专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中,力求做到知识、年龄、性别、学缘等四个“结构合理”:在导师队伍建设中必须抓好“观念引导、条件保障、具体要求、规范管理”四个“到位”嘲;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合理定编,建立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在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中,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着力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重视研究生权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建设研究生群体与导师、与辅导员、与学校沟通的平台。

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且宝贵,必须充分调研研究生最迫切渴望开展的活动,发现研究生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对应的开展精品活动。侧重学术交流,就业、创业指导和社交礼仪培训等几个方面。举办院士专家报告会、名师访谈讲座、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活动,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培育优良的学风;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讲座、求职训练营、模拟面试、社交礼仪培训指导等活动,增强研究生就业创业意识,锻炼研究生社交能力,培养最优人才。过程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参与度,缓解部分研究生与导师的紧张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研究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带给研究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少研究生敏感、好胜,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往往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13’开展系列心理讲座、专题团体辅导、心理约谈,势在必行。帮助研究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悲观自守,进而不断完善自身;助力研究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扬长避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达到理想的自我境界。最后,引导研究生正确对待挫折。推进做好研究生学业减压,及时疏导科研带来的心理压力,实现研究生“轻松快乐做学问”的目标。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不断加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然也必须实现同步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维变革,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五

摘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教师转变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教育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都要坚持“以学定教”作为核心理念。首先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采取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1).

[3]吕月青.小学教育管理中侵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15).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六

摘要:课内外一体化是顺应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潮流的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 但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情况却不甚理想。本研究旨在从教学论的视角下分析其原因, 进而找准问题, 以促进我国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我国有关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 以及相关论文。认为: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的成果显示了其优越性, 但在如何实施方面还显不足。同时应用行动研究法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素的处理办法。建议高校体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推进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 高校; 体育; 改革;      引言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社会和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 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政府文件, 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面。自1996年国家教委下发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的方案》奠定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始, 20_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_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20_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颁布, 说明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已成为国家的号召。本文立足于高校, 从教学论的角度, 探讨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解决路径, 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的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网上文库和教材书籍等查阅了近十年来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论文、着作、教材、文件等参考文献若干, 重点分析了题名中包含“课内外一体化”的核心期刊论文16篇。通过总结与研究, 发现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已发表论文206篇, 这些研究透露出, 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改革历程。

1.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课程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大体有三类,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 最早沈震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提出课内外一体化, 运用在提高学生800米成绩的教学中。一类研究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徐美敏、刘志敏、唐月琴等学者, 强调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以俱乐部为特殊的组织形式, 将课内外融合。另一类是从课程的视角出发, 有李鸿斌、陈海啸等学者, 他们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组织管理以及考核等问题进行研究,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从这三个不同视角的研究, 可以折射出学者对“课内外一体化”从“教学方法论”到“课程模式论”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研究视角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考核等方面都有交集, 其研究结果互为补充, 更加体现了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研究的全面性。

1.2“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构建研究

所谓模式是指可以照着做的模型, “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研究也与之前所提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致性, 相关模式研究有教学模式研究和课程模式研究。唐月琴从教学指导思想出发,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这些研究互相补充, 角度不同, 在模式构建上求同存异, 却殊途同归。学者们认为, 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 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教学, 可以对营造体育氛围, 弘扬校园体育文化, 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

1.3“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的影响

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多数为实验研究。研究者在对大学生实施教学试验后, 探讨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实验研究主要来源于一些教学条件优良, 教学改革起步较早的高等学校, 如湖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陈天霞、张宇峰等将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能与认知水平进行对比, 实验组学生的体能、心理素质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以及个性发展、体育兴趣培养等方面都有显着提升, 反映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

这些研究为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 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向“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已基本明确、教学模式构建已基本成型;教学实验结果亦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但是, 据笔者了解, 目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该模式要想在我国高校进行推广,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教学核心要素的处理办法。

2.1 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半自愿半强制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半自愿半强制的教学管理下, “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日有一小时的体育煅炼时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认知水平,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学生感知体育带给人的变化, 充分认识体育于人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2.2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倒逼教师发展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在教学管理、组织和教学的实施上带来较大的变化, 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打破高校体育教学的低效重复, 营造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倒逼教师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2.3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要契合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围绕《纲要》的基础目标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课内主要传授体育文化、健康保健、营养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 传授掌握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的方法, 掌握运动项目的部分核心技术。课外活动以巩固提高运动技能、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 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体育比赛等形式, 为学生参与体育、体验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 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优化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广泛釆用探究性学习、小群体学习、游戏教学和比赛教学等方法。在课内教学部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体育相关知识与运动技术按单元进行划分后, 设计学习和研究命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是构建体育知识体系。在课外部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骨干以游戏、练习、比赛等形式进行组织管理, 将教、学、练、用融会贯通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2.5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设计要系统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围绕《纲要》教学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要求, 完成大学四年的学段教学设计。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开设富于挑战性的体育教学内容, 注重年级层次与内容衔接问题, 避免简单重复低学段的教学内容。学年教学设计应将课外部分纳入其中构成一个课内课外高度衔接的系统, 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周期, 同时还要符合学年教学周数安排。学期教学设计还要将体育相关知识与运动技术按单元进行划分, 明确单元教学时数。在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设计时, 要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度, 避免出现贪多嚼不烂, 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要给足学生深入学习一至二项运动项目知识及技能的时间。课时教学设计则鼓励教师多采用探究式和小群体教学方法, 重在设计学习和研究命题, 明确学习步骤。

2.6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要全面

从高校课程管理角度来看, 学校不会就所有开设课程进行评价, 但却非常重视优秀课程建设。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跟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 完全有可能申请学校优秀课程建设。对于教师评价应避免过度看重学生评教, 转而注重教师教学效果, 考查指标可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即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学生习得的技能水平等方面来体现。对于学生的评价则应考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将评价内容延伸到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乃至体育习惯等方面, 将课内课外学生的表现纳入其中。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其模式构建己基本形成, 教学效果也得验证, 但在国内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要想在学校能够很好地进行推广, 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高校体育工作者能够因地制宜, 研究本学校的教学基本情况, 处理好教学中各个关键因素, 促进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6]陈天霞, 余鲁军, 佘钥, 高建宇.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_, 21 (3) :98-101.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七

初中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初中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想提升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创新其管理理念,探索出一套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解决初中教育教学管理问题,需要发扬其长处改善其短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原则,以科技发展为依托,在管理工作模式上进行改革。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现如今,有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较为低下,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主张,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研究,下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作出如下的探讨。

(一)教学实效较低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师生双方互动、并且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教育中,学生普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变现为学习成绩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合适等多种原因。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教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导致教师失去作为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其敷衍的态度来应付教学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从而导致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大幅降低。

(二)教学效果较差

教师是课堂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的学生,如果让不同的教师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会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无法真实把握学生的需求,教师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从而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变低。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如何努力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如何使得课堂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障课堂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能。

1.防止学生做无关于课堂的事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该正面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并且通过教学中自身语调的变化来调节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更加关注于课堂。或者通过进行分阶层教学以及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存在感,真正做到有事可做。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的高效极大原因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并且减少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无用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随机应变,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

将课上好是教师针对课堂而言的不可推却的重要责任之一。任何事情只要是用心做的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最为饱满的热情、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一节课。面对学生应该用心对待,同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以一个榜样的形象来激励学生前行。懒惰是人类成功最大的敌人,懒惰的思想将导致懒惰的行为,懒惰的行为将带来极坏的结果。参与初中教育的学生往往素质各有长短,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教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教师,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一个教师的职责。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务必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即1.掌握并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谈的能力,3.了解学生以及其学习情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除此以外,教师务必注意以下两点。

1.提升课堂讲课能力。教师讲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目标是将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以便于学生接受。在此之前,教师务必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取决于教师自身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得体。

2.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过程,其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应该主观的评断任何学生,应该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个体,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施教。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体,即课堂的主宰者,这样观念是错误的,教师应该转变这种传统观念,从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孩子,由于家庭、自身等各种原因,导致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尽量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来充当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当然,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班集体的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参与其中,在班级中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俗语:“跳起来摘苹果。”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中,外界务必施加适当的压力,来使人接受训练,磨练人的意志。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的学生往往有畏惧心理,面对人群有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主动的帮助学士走出困境,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性格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一些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任命一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担任班委,促使他们去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逐步培养他们,让学生的性格更加健康。

综上所述,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初中教育教学出路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应根据就业需要重点教学。而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认真用心的进行教学活动。只要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才能最好最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好的就业率。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八

世界形式和国内社会形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面临这新环境和新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变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体系正在做相关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因此教育管理还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此外,学生素质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重大变化要求教育管理及时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新形式下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

1、在改革阶段,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影响,使高校管理变得更复杂了。首先,学生和教师数量激增,管理工作量加大,但同时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在下降。学生需要更好的教师,既有丰富经验教师资源匮乏,年青的教师各方面还需要锻炼。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是高校管理中的难点。其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能更好的就业。在专业设置方面新增了许多专业,同时跨专业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跨学科资源管理越来越普遍,但目前高校管理在这方面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最后,高校合并出现校区分散,跨校区管理增加了高校管理的难道和复杂程度。

2、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高校正在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但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高校管理。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而且人性化不足。与当前人性化教育理念相背离。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仍然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的`束缚。教学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方面还有很多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最后,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个性方面的差异,作为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差异化教育,但现行的教育管理不能有效做到个性化教育管理。最后,现行的教育管理还是以教师为管理的主导地位,学生仍然还是被动接受。没有改变灌输式注入式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还限制了学生独立性人格的发展。

二、新形式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

认真开展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

1、重视高校管理人员对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开展高校各项工作的标准。不解决高校教师对以人为本的认知问题,就无法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创新。首先,培养教师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做好高校教师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好教师。其次,做好传统教育制度与新教育理念的和谐转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影响了国内教育几十年的时间,在管理制度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又要坚持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改革的过度工作。最后,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应以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满足社会需要。

2、重视学校特色教育的打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知名学府,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很高的影响力。这些学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有耳熟能详的教学特色。在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高校管理要注重学校特色的打造。例如:校训,校园文化,学生宿舍设计,学科专业优势等。当然在学校管理特色打造方面要做到正确定位,切合学校实际情况。既不能盲目从流,更不能盲目立项。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仅仅依靠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高质量的人才?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良好的思考动手能力,具备高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国内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有效实现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式下,做好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首先,实行较为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减少专业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限制。比如: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还有一些些高校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结束后再确定专业。 这当前非常有效有益的实践尝试。其次,在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和培养方式上将实践与理论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相应的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最后,重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组织有效的校园活动,开展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咨询,净化高校学生心灵,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三、结束语

新形式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未来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需要所有高校教师一起不断努力开拓的。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九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其他行业也在快速地完善过程中,尤其是教育行业更是在大步的改革过程中。我国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且在近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职业教育符合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并且为社会培育了许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地加大,但是受发展国情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其中职业教学管理工作的矛盾尤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促进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模式逐渐呈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职业教育在我国市场人才培养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对职业学校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理念、生源素质、教学模式等内外因的影响,其教学管理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1、中职教育外部环境复杂目前,就中职教育而言,在教育结构中处于底层的位置,并且其社会影响力大多都是负面的,社会认同度十分的低。而且,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识有限,只是单纯地将中职教育定位为低端教育,对其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人们对中职教育里面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的歧视,对学生的品德以及学识能力都不认同,在就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阻碍。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甚至还蔓延到教师身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积极性都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也阻碍了中职教师的发展。此外,中职教育管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结构冗陈、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些都加剧了中职教育管理的难度。

1.2、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偏低经过上文可知,人们对中职教育存在较大的偏差,致使中职教育的收生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学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好高中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有过社会经历的青少年。这也反映出了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比较差,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学习热情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并且还将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入到中职院校中来,导致中职内部的管理主体存在复杂性和管理难度。所以对中职教育而言,更好的引导学生、管理学生是其主要的教育管理工作,与其他教学机构相比而言更具有挑战性。

1.3、中职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不足,易出现心理问题在现阶段,中职教育职业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一线人才,因此其技术型教育也是中职教育的主要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只是注重专业技术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不完整,在学生职业规划以及其他社会交际方面的知识较为的缺乏。并且中职学生随着思想的成熟,对自己的未来会感到迷茫,在就业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的歧视。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纾解,将会严重影响到中职院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4、缺乏实践教学活动职业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特色。但是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较为的年轻化,并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十分的缺乏,致使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同时,一些中职学校家资金有限,无法引进现价的操作设备,并且没有完善的实践基地,从而使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困难。而且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没有与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不能有效利用企业实践平台,致使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2、中职教育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在中职教育中,很多教师会将中职的学生与高职的学生一视同仁,认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造成教育管理者在学生管理上的松懈:放任学生自由,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缺乏和学生的沟通,造成学生与管理者的生疏,不愿意靠近管理者。此时学生的问题管理者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更别说及时地进行疏导,从而造成问题的恶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2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中职教育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管理意识薄弱,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偏见,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其固有的,没有积极引导意愿和主动性。甚至有些管理者对于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更多的中职教师是市场化的驱动下进行教育,是为了混口饭吃,认为自己的付出要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漏洞。

2.3教育管理的方法不规范教育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善于使用教学方法,必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的情况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题的表面,依靠惩罚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排斥,严重影响到教学管理发展。

3、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措施

3.1、转变教育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一步的开发学生潜力,中职学校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一定要摈弃旧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地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升中职院校的管控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获得学生的信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的。

3.2、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处于成长时期,具有较高的表现力,渴望在同龄人面前凸显自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心理课程、就业指导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自然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后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充裕的时间是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技能知识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实践技能发展情况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再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互动合作。

4、结语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并不清晰,并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不断地完善中职教育管理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推荐阅读:

  精选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精)(7篇)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通用(二篇)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简短(六篇)

  推荐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本(3篇)

  精选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如何写(三篇)

AD位1

相关推荐

最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通用8篇)

教育论文

精选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精)(7篇)

教育论文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综合论文

经济与环境论文

综合论文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通用9篇)

综合论文

管理论文心得体会报告 情商管理心得体会论文(

管理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