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综合论文

2024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7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6-02 21:17: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一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一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题目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二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 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 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 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12. 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5. 封底。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三

从罗马法学家的作用反思我国的理论法学研究

摘要 罗马法历来被后世推崇,历经一千四百余年仍然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具有精深的法理的特点,其间 法学家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本文从探寻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 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及地位入手,对我国当今的理论法学研究进行了反思,强调应重视理论法律学人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罗马法学家 法律学人 法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_)03-001-02

要了解古代西方法律文明,就必然要考察古代希腊罗马之法律,xxx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罗马法是简单产品生产及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罗马私法之所以能彪炳于人类 社会发展史和被后世推崇颂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法理精深的特点,而罗马法学家的研究是罗马法理原则逐步达到精深纯熟之境地的一重要原因。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笔者试探寻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并从中得以启示。

一、罗马法学家的作用及其地位

作为西方法律 文化源头活水之一的罗马法,之所以备受后世推崇、历经一千四百余年仍然不衰的原因诸多,学者陈朝璧说:“罗马法之得以昌明,本以法学家之解答为第一原动力”,而法学研究之中断,亦为其一重要衰落原因。

(一)罗马法学家的作用

罗马法学家是一个崇尚理论研究的团体,罗马法典的编纂亦是以高度概括而深厚的理论为其基础开展的。马克思在其《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一书中说:“罗马人是独立自主的私有财产的唯理论者。”罗马法学家对私法的贡献主要就体现在赋予私法高度概括和理论思想。

从罗马法之发展而言,公元1世纪至公元3世纪末为罗马法之黄金时代,学者名之曰“古典时代”,“盖在此期间,罗马法学家之辈出与法学之阐明,开罗马空前绝后之盛况。”在罗马发展的历史中,它的最辉煌的阶段恰恰是著名法学家辈出的阶段,也是他们在法律舞台上大显身手的阶段。在罗马法鼎盛时期,法学家就是皇帝立法文件的起草者,哈帝末年规定凡有解答权的法学家对同类案件的意见一致的,该意见即生法律效力。奥古斯都皇帝开始,一些著名法学家就被赋予“法律解答权”。古典罗马法时期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和著作被统治者认可而具有法律效力。五大法学家对同一问题意见不一致时,以多数意见为准;如果不同意见人数相等,则以帕比尼安意见为准,如果他没有 发表意见,则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帝国后期罗马法学家的一些主要表述和观点逐渐被整理归纳并最终被编纂成法典。

另一方面,罗马法学衰亡的过程同时也是罗马法逐步走向衰败的过程。罗马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内忧外患不断,法学已不被重视。爹克列体安努斯帝(diocletianus)(公元284~305年在位)夺取xxx后,大权独揽,高级官吏全由他任免,故称帝政专权时代。其法律渊源:

1.敕令。由于皇帝独操立法权,故此时期敕令几乎成为唯一的法源。

2.先哲学说。由于各家学说不完全一致,发生混乱,历代皇帝采取了一些措施。公元426年戴阿多修斯(theodosius)二世和瓦伦体尼亚努斯(valentinianus)三世颁布《学说引用法》(lex citationis),限定只有引用五大法学家的意见,作为判案的依据,其他法学家的意见只能供参考。这表明罗马法学家百年争鸣的繁荣时代已经过去。

(二)罗马法学家的崇高地位

罗马是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法学家在罗马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拥有很高的法律地位。关于其表现,笔者试作了 总结如下:

1.学说汇编的编纂。例如,法律学者何欤?乌尔比安曰:“法律学者,神事及人事之智识,而正不正之科学也。”优帝时期,诸如这段法学的概念等法学家的观点和学说,被收录到优帝的学说汇编之中,而赋予其崇高的国家认可的意义。

2.取得高位或荣誉。例如,在优帝的学说汇纂中说到:“塞斯图斯·艾利乌斯(sextus aelius)和他的兄弟普布利乌斯(publius aelius)以及阿提利乌斯,他们精通于法学 教育,因此两个艾利乌斯都做了执政官,而阿提利乌斯是第一个被民众成为‘博学者’(sapiens)的人。”;“当塞尔维乌斯作为使者去世的时候,罗马人民在讲台面前为他树了一座雕像,至今还保留在奥古斯都的将台前。”

3.赋予“法律解答权”。学说汇纂中这样描述:“为了提高法的权威,奥古斯都皇帝第一个规定,根据他的批准可以进行解答;从那时候起人们开始把解答权作为一种恩惠进行 申请。因此最优秀的哈德良皇帝……批复说,通常解答权不是请求的而是被实施的,因此如果有人非常自信地准备向民众提供解答,他很高兴。”

由资料可知,法学家在罗马这个国家中享有很高的权威,上至皇帝贵族、下至贫民百姓,对法治的追求使他们普遍对于法学家们给予认可和尊重,并且许多皇帝都曾赋予当时代的权威法学者以崇高的法律解答权,甚至许多法学家被民众们选举甚至为官吏们保举成为执政官。笔者相信,这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法学家之辈出与法学理论研究之兴盛。二、对我国理论 法学研究的反思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曾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然而环顾四周,在市场 经济进一步深入的当下,本应作为“中国脊梁”的诸法律学人界中却充斥着各种学术腐败、学术异化、学术泡沫等现象,并呈现日盛一日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国当下对法律学者与学人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这一事实。

罗马法之繁盛,是建立在极为坚实的理论基石之上的。罗马的高度发达的理论基础首先表现于其高度成就的法典之中。中国自重视立法的作用以来,其轨迹基本是沿着法典化的道路前进的。然而,其成文的法律成果有时并不让人满意,甚至出现一些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侵犯公民权利的情形。“孙志刚案”中北大五法学家上书请求审查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一例,近来由“成都钉子户唐福珍自焚”而引发的五博士建议人大审查《城市房屋拆迁 管理条例》又是一例。案件的背后令我们反思,我国当今所立之法,是否都真正符合民意代表民心,是否都可当之无愧的标贴“良法”的标签?环顾建国以来的法律历程,仅仅是作为一国最为根本的宪法就曾四次废立,这种反复的结果必然使得宪法和其他法律在国民心目中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从法理上讲,“良法之治”是法治实现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法律必须保证一定的稳定性方能被人们所信服继而遵从,其实,如果我们有高深的理论为指导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不良法律的产生和制定不久就被新的立法所取代的情况的。中国当今立法的上述问题,我们不能不认为与立法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作支撑有关。“重 实践、轻理论”是立法的一个深层次病害。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说大部分人选择法律为其专业便是出于将来步入公检法等机关或是律师事务所的目的,然而,仍还是有志向于从事理论研究之学人,而在当今中国体制下,一旦下此决心,便意味者一种地位相对不高与生活较为清贫的选择。这条“冷板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则是越来越少人愿意选择,二是纵然一时选择此业,也无法长时间甘坐于此,一种浮躁的、甚至造假的学术之风的盛行,便是我国法律学人地位及受重视程度低下的结果。

笔者坚信,即使对于世俗与功利的法律来说,理论法学人的作用也许并非立竿见影,但他们仍是法律这一机器上一颗颗不容无视的螺丝钉。法国学者福柯曾说:“知识分子的 工作不是要改变他人的 政治意愿,而是要通过自己专业领域的分析,一直不定地对设定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问,动摇人们的 心理习惯、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认可的事物。重新审查规则和制度,在此基础上重新问题化(以此来实现他的知识分子使命),并参与政治意愿的形成(完成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角色)。”也就是说,对整个 社会的演进来说,理论学人实质上起着一种监督者的作用,并引导着和促进着我们这个社会朝向更有理性的方向 发展。虽然就当今中国法制建设而言,法律学人尤其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的地位不是那么高、其影响也可能不是那么吸引公众的眼球,然而不可否认,我国的法律制度的每进一大步,其背后都有这部分人的身影,诸如“孙志刚案”以及“唐福珍案”中由于法学博士们的奋起而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学人们正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社会前行的轨迹、重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

由此看来,法律学人绝非可有可无。正因如此,整个国家与社会公众应以一种更为尊重与肯定的眼光看待这部分甘心坐冷板凳的学者及其学术成果,重视他们对社会法制进程的推动作用,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源源不断追求真知的年轻学子投身法学理论研究,使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之泉源常涌不竭、后继无穷!

三、结语

罗马法之发达与其深厚的法学理论的指导息息相关,其中亦不无法学家与法律学人之功劳。我国法律学者与法律学人当下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值得我们对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反思。

注释:

马克思xxx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9页.

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_年版.第14页,第62页,第83页,第30页.

周枏.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

陈朝璧.罗马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_年版.第19页.

马克思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82页.

丘汉平.罗马法.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_年版.第7页.

周枏.罗马法提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年版.第8页,第9页.

黄右昌.罗马法与现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年版.第36页.

罗智敏译.学说汇纂(第1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_年版.第49页,第53页,第39页.

包亚明主编.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7页.

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的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_年版.前言第3页.

参考文献:

[1]朱景文主编.法 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年版.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四

听了将近两周的论文写作课,我对论文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大二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时候,学院给大家安排了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可见老师们对我们这届学生的良苦用心,一来是针对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转变大家过去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点燃大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二来是为了鞭策大家再接再厉,指引大家在接下来两年的学习中自觉地研究和探索,提早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现在看来,这门课或多或少已经收到它预期的效果了。

就我个人来看,论文写作课确实给我不少的启发。回顾先前写过的课程论文,再参照老师提供的范本,才猛然发现这其中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听课,明白差距在哪,才会见贤思齐,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好好补补功课。

当然,之前写的论文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习作的过程中,尝试地做过一些简单的研究,对什么是学术研究有了一点感觉。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写过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文献综述。在写这篇课程论文之前,需要查找大量可靠的语料,对它们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最后成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训练。

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讲解,我对论文写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收获颇丰。上课时,听老师对某一问题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且又是自己熟知的内容,觉得既亲切又陌生,潜藏已久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唤起,于是听得更加认真。一有新发现,就立即记下来。课后做一些补充,还有批注,算是自己的心得。

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发现老师这些天给我们介绍的内容大致围绕两大问题展开,简言之,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

下面我想就几位老师上课提及的这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这是第一堂课老师给大家的忠告。我认为这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当我们自己进行学术研究时,却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因为学术研究是多么神圣的事,怎容得随意亵渎?我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学术本身是有尊严的,学术研究者要有良心。这话说得在理。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神,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王国维曾说,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二境界讲的是治学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大二的学生,对论文写作抱有畏难情绪,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一个扎根下去,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纵然衣带渐宽也无悔的人,不可能找不到写论文的突破口。务实的态度是可敬的,不仅做学问,做人亦然。

依然是个态度问题。我记得方卫平教授给我们讲课时谈到过这个问题。课上,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读书的经历。他说自己当年读书的快乐,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当年的他如饥似渴地涉猎大量的书籍,“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享受着补充精神食粮的快感,。听他一番讲述,我深深感觉到,原来一个人可以与学术这般亲近,没有任何隔膜和芥蒂,这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吧。说实话,我很羡慕方教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达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努力去接近吧。

有了研究的兴趣,学术研究便不再是“苦差事”。十年冷板凳苦不苦,但想到终有一日会有新发现就觉得浑身是劲,劲头十足。抱着这样的想头,踏实做功课,功夫到家了,突然有一天从某一传统见解中解读出新意,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方教授打比方为“老树开新花”,甚是形象。

方教授给大家的建议是多读书,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见识多了,思维就不会狭隘,博采众长嘛,对论文写作不无裨益。

其实,我认为,学术也不是什么深奥莫测的东西,揭开学术神秘的面纱,发现原来结论是如此的清晰和明了。过去,我一直认为学术就是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有科学家才会懂。现在才明白过去的想法之幼稚。人总要鼓足勇气去做一些事,做了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有些事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难。

上面讲的是态度方面的感想,下面我想谈谈方法问题。

我想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我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就是做批注。读书的时候,看到不理解,或者觉得有出入,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就做一个记号,然后写上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是看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跟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关联,也会记下来然后查阅资料。很多时候是看到某处,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研究的价值,自己也觉得很有趣,于是想顺藤摸瓜,“企图”发现另一个洞天。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令人不悦,虽然发现了问题,但问题太深,凭我现在的水平还难以驾驭,只好忍痛割爱了。

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读书习惯,这使我并不畏惧即将面对的学年论文写作。因为通过做批注,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总之,论文写作课给了我不少的帮助。经过老师的一番指点,我也豁然开朗。这话可不是客套,是我的切身体会。我想到多年前一位我个人十分尊敬的长辈送给我的一句话。他说,做人,要做到三个“实”,务实(或者踏实)、真实、充实。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事,不玩虚的;真实,就是要做个襟怀坦白的人,不虚伪,不弄虚作假;充实,就是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

我想这三个“实”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吧。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的“三境界”来自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五

【摘要】简介了现代生态医学及其三层次即宏观、微观、分子生态医学,并就中医学的有关理论与现代医学微生态理论进行了比较。对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保健医学,阴阳平衡理论与微生态平衡理论,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中医的脾胃学说与胃肠微生物系统的功能,药食同源理论与微生态学中的营养调整,异病同治与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微生态疗法进行了论述,指出中医学的本质就是生态医学,不是伪科学。

【关键词】中医学;生态学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于1869年提出,其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研究生态学,保护生态环境(宏环境和微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及生命优质有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生态学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学科群,并出现了许多分支,生态医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3]。

2生态医学及三层次

生态学分为宏观生态学、微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三个层次。生态医学可从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一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同其环境的宏观生态医学;二是以单细胞为中心同其环境关系的微观生态医学即医学微生态学;三是以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同其分子环境关系的分子生态医学;现就生态医学的三个层次简要介绍如下:

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魏曦、康白教授开始从事微生态学的研究,60年代以后美国的dubosr·j等人把大量的生态学观念和术语引入到微观生态学研究之中。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rush博士首先明确提出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一词,康白教授将其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微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医学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医学,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长期的生物进化、适应过程中,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正常微生物大部分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交换物质、能量,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生物拮抗等作用,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正常微生物群,在正常条件下,与宿主保持着生态平衡,一切干扰因素,都将引起微生态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在感染性疾病中,按以往的观点,是病原微生物所致,但它不能解释菌群失调所致的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医学微生态学认为,感染是微生物对宿主或宏生物的异常侵染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或宏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生态学现象。疫苗、抗生素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抗生素对人类的不利作用。1950年魏曦、康白二位教授曾发现一例鼠型链丝杆菌感染的鼠咬热病人,在用抗生素治疗后,虽杀灭了病原体,但终因导致肺炎克鲁伯菌(正常情况下为人体正常菌之一,不致病)肺炎进而引起败血症而死亡,成为世界上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菌群失调症,当时二位教授曾预言到,在光辉的抗生素降临以后,我们必须注意其给人类带来的阴影,扰乱正常菌群和引起菌群失调。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菌群失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这就唤醒人们对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和失调等问题的研究,从此,诞生了微观生态医学。微观生态医学的行为是维护人体的微生态平衡,防治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制剂疗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5,7]。

3中医学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医学

中医学的四诊八纲就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人体平衡和失调的转化机制,并通过中药使失调恢复平衡,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阴阳平衡理论,辨证施治的方法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药食同源的防病原则都是生态医学思想的体现。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中医学的生态观在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中的体现加以论述[1~3]。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保健医学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建立了预防为主的保健观点,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微生态学的崛起,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医学从治疗医学、预防医学已经发展到现代保健医学,它必须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其主要思想为无病保健、未病预防、有病治疗、既病防变,这是医学发展到现代保健医学的必然规律。微生态制剂由于是来自宿主生理性细菌的制剂,回归至原生境,修复生物屏障,根据疾病的生态病因的观点,因而,微生态制剂可达到无病保健、未病预防,有病治疗,既病防变之目的。微生态疗法重在调整,中医的核心也是调整,因此,两者的观点和理论不谋而合,这是值得互相借鉴的。

阴阳平衡理论与微生态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借此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根本规律,因此,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关于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根本规律的学说[1~3]。

阐释人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表明,在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正常生物群,构成了除解剖意义上的系统以外的微生态系统,与机体形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瑞典gustaffson教授研究估计,人类肠道大约带1kg细菌,其活菌数量达1012~13个,这些正常菌参与了宿主的代谢、免疫、生理生化、生物拮抗等方面的作用,以维持人的健康,此即微生态平衡。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就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则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的平衡协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这种平衡协调关系一旦受到破坏,使阴阳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人体微生态系统由于内因或外因的影响使其平衡遭受破坏即微生态失调,便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胃肠微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便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调,中医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作为总纲。微生态学诊断疾病,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对人体某部位正常细菌进行定量(多少)、定性(何种细菌)定位(存在的部位)检查以确定微生态失调及程度。

指导养生防病中医学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取天地自然规律,采取各种养生的方法,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养生防病即为现代的保健医学,保健医学必须以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制剂的重要功能就是无病保健,未病预防。

用于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微生态疗法也是恢复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其方法有营养调整、抗菌调整、内服菌群促进物质、活菌制剂等从而达到纠正微生态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

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的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是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足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

从医学微生态学角度来认识正气可理解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态。20世纪70年代中期荷兰微生态学专家vanderwaaij提出了定植抗力学说,其含义为肠道正常菌群对潜在病原菌在肠道中定植的拮抗作用或抵抗力。研究证明,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对定植抗力负有重要责任,抑制了厌氧菌,定植抗力便下降,扶持厌氧菌,定植抗力便提高。康白教授提出了生物夺氧学说,因肠道正常菌大多为厌氧菌,因此,他用从土壤中所分离出的一株无毒的需氧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制成一种生物夺氧的活菌制剂,口服后,肠道氧气被消耗,提供了供厌氧菌生存的厌氧环境,厌氧菌才能生长,才能维持正常菌的屏障作用和其他功能,从而达到扶正(扶持正常菌群)祛邪(拮抗外袭菌的感染)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医的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微生态平衡原理十分相似。

中医的脾胃学说与胃肠微生态系统功能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脾与消化、吸收、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有关,微生态学研究表明,中医的脾与人体胃肠正常微生物有密切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是指胃受纳食物之后再经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此而失常,便会出现腹胀、便泌、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证明,在人的胃肠微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韦荣球菌等,每克粪便的细菌数量可达1014个,如此大量正常菌产生的各种酶,参与了机体的酶池,对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如胃肠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就会发挥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若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双歧杆菌等减少时生物屏障作用下降,有利于外来病原菌的侵袭,或与其他肠道菌比例失调或寄居位置的变化如产气菌大量增殖,就会引起腹泻、胀气等表现。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六

ok3w_ads("s005");

关键词: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古籍保护论文;研究分析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陕西省72家古籍存藏单位自20_年至20_年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了样本论文的发表时间、发表期刊、著者、发文单位、论文主题和被引频次,分析了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现状,思考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_)03-0085-03

20_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1]。20_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部指定的古籍普查试点单位之一,开始进行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截至20_年,陕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已开展十年,各项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相关学者及工作人员撰写并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亦是该项工作的成果之一。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共72家,笔者以此72家单位自20_年至20_年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现状,思考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 样本统计及结果分析

笔者将72家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博及其他”三类,按照各单位名称进行检索,去除重复发表的论文,共检索出20家单位的301篇符合条件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

1.1 论文发表时间

笔者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出样本单位自20_年至20_年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增长趋势图,见图1。笔者研究发现,影响相关论文数量增长趋势的因素主要有发文人数和发文数量两点,如:20_年,焦振廉等9人共发文19篇,占当年发文总量的48.72%,加之其他17名著者的20篇学术论文,达到了十年间发文数量的最高峰。

1.2 论文发表期刊

样本学术论文分布于我国115种期刊和8个重要会议,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6种,合计发文144篇,占样本学术论文总量的47.84%。其中,《当代图书馆》发表了27篇相关学术论文,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详见表1。

1.3 论文著者及合著情况

笔者用“合作度”和“合作率”的计量概念反映合著论文的相关情况(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合作率=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100%),合作度和合作率的数值越高,表明学术论文的合作程度越高。表2数据显示,20_年至20_年的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平稳有序,且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在工作中均较为注重合作与交流。

1.4 发文单位

在样本学术论文中,发表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共9家,占所有发文单位总数的45%,共发文277篇,约占样本論文总数的92.03%。9家单位中有公共图书馆1家、高校图书馆6家、文博及其他单位2家,其中高校图书馆类的6家单位共发表学术论文106篇,详见表3。

1.5 论文主题分布

笔者将样本论文的主题分为8大类并进行统计,见表4。在样本论文中,古籍开发研究类的论文有156篇,数量最多,占样本论文总数的51.83%,其他类型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笔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古籍数字化等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古文献知识和信息技术都有较高要求,一般的学者或工作人员较难触及。二是陕西省虽已有23家公共图书馆将合计30,141部馆藏古籍信息出版为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3],但在笔者统计时间段内,仅有陕西省图书馆、榆林市星元图书楼、安康市汉滨区图书馆和咸阳图书馆4家单位发表了与古籍保护相关的学术论文。

1.6 论文被引频次

笔者对样本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被引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论文共11篇。其中,《今本〈西游记〉定稿前的创作“冲刺”——论明代中末期民间秘密宗教对“西游故事”的利用和再创作》和《试论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的被引频次最多,均为4次,被引频次为3次的论文共9篇,剩余论文的被引频次多为0次。分析原因后,笔者认为样本论文以古籍开发研究类为主,而古籍文献晦涩难懂,一般的学者较难读懂其内容并加以利用。另外,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籍卷帙浩繁,且被保存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机构或个人手中,限制了研究者的选择范围。

2 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论文年平均发表数量偏低

20_年至20_年,陕西省72家古籍存藏单位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总数为301篇,平均每年发表27.36篇,各单位平均每年发表0.38篇。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拥有古籍约11万部,120万册[2],与庞大的古籍藏量相比,陕西省平均每年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数量偏低。

2.2 论文著者较集中

笔者统计发现,相关论文的著者多集中在少数几家单位,研究样本中的72家古籍存藏单位仅有20家发表了有关古籍保护的学术论文,占比不足1/3。在20家发文单位中,发文总量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仅有9家,其发文数占样本论文总量的92.03%。另外,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论文著者共14人,合计发文147篇,约占样本论文总量的48.84%,也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

3 提高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水平的意见

3.1 给予制度上的支持

人是学术研究的主体,有关机构应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和科研基金发放政策,为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各古籍存藏单位也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激励工作,积极开展深层次的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科研水平。

3.2 鼓励工作人员申报学术研究项目

科学基金制是国家对科学事业的一种管理体制,亦是一种经费下拨方式,即有关部门拨出专门的经费,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对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支持[4]。在本文涉及的72家古籍存藏单位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借助学术项目申报的方式,使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参与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撰写及发表数量上名列前茅。古籍存藏单位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学术项目申报,既能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又能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和荣誉,激励和带动更多工作人员投身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

3.3 重视科研活动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

自20_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陕西省各古籍存藏单位完成了多项古籍保护工作,如:整理馆藏古籍,厘清已有的古籍目录;将馆藏古籍信息录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给每一部古籍编号;按照《图书馆特藏古籍书库基本要求》,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改善古籍书库条件等。撰写学术论文同样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古籍保护论文不仅能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还能提升古籍保护工作者的业务工作能力。

4 结语

20_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普查试点单位之一,率先拉开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新的序幕。20_年10月,经国家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在陕西省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全省古籍善本保护相关工作,推动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迄今为止,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全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古籍保护的学科理论体系,将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強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_-02-20].http:///zhengce/content/20_-03/28/.

[2]《陕西省二十二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陕西省二十二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_:前言1.

[3]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_:前言1.

[4]樊国萍,徐澎.图书馆学研究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_:12.

(编校:冯 耕)

收稿日期:20_-02-27

作者简介:王小芳(1984— ),陕西省图书馆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省学术论文古籍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0_年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七

xxxx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xx届本科生将于20xx年6月毕业。按照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应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8学分)、撰写毕业论文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8学分)。根据“xxxx学院[20xx]35号文件”和“xxxx学院[20xx]37号文件”及其他有关规定,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出20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综合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可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状况和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探索本专业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亦有利于学生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1.论文要有正确和鲜明的观点。论文基本观点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术探讨范围内,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与权威和定论挑战。

2.论文要正确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力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解决本专业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3.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理论探讨性论文、实证分析性论文、专题调查分析报告等。按照学校规定,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

4.毕业论文在格式上要符合学院的统一要求。

5.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独立、按时完成。

1.查阅资料,确定选题。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明确选题方向,经指导老师认可后,确定论文选题。

2.撰写“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并提交论文写作大纲(三级大纲)交指导老师审阅。

3.写出并提交论文初稿到指导老师。

4.修改论文初稿。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两次以上修改后方能定稿。

5.定稿。在经过指导老师确认后可定稿。定稿本应包括以下部分:

(1)摘要(中、英文,300-350字);

(2)关键词(中、英文,3—5条);

(3)目录;

(4)正文;

(5)注释(不少于10个)

(6)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7)致谢(可以没有,答辩用正稿中不用)。

推荐阅读:

  推荐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通用(6篇)

  有关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汇总(八篇)

  最新论文指导老师评语(精)(五篇)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如何写

  论文著作权转让授权书(28篇)

  清明节议论文600字(五篇)

AD位1

相关推荐

推荐学术论文范文范例如何写(4篇)

综合论文

如何写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简短(9篇)

综合论文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例范本

综合论文

2024年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九篇)

综合论文

推荐学术论文格式模板通用(4篇)

综合论文

精选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推荐)(6篇)

综合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