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文之《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则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文之《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文之《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
随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再次掀起,我们沈阳农业大学全体大学生干部骨干在XX年11月7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一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我们学校请来了对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深刻研究的学者和参加省级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训的学生代表给我们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干部骨干做报告。
通过对报告的精神的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作为一名更高学历层次的学生干部,我个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境界。中国当代大学生干部培养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一个重要措施,承担着培养广大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而能够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我来说就是意味着开阔眼界、加强交流和坚定信念。通过这次深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后,我很深刻地感受到,尽管我在学校里面是一名颇受关注的学生干部,然而,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后,我就和其他同学一样,都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很高,有着很多的机会,但同时,它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需要把以往的成功和荣誉放在一边,努力去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报告过程中,我了解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这是由当代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与当代中国我们大学生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能否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直接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大学生完成“历史使命”的情况,决定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程度和水平。要真正帮助我们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不能不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 。指导我们向实践学习。从特定的意义上说,我们的一切实践,归根到底都是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实践的成功,我们创造了确立并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宝贵经验;伴随着实践中的某些失误,我们又获得了不能很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刻教训。
在以后的工作之中,我们将立足实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帮助老师和同学完成更多的任务,我们要多从自身检讨自己的错误,在工作中学会总结自己的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大家的帮助下,在个人的努力下去发展自己,虚心的学习,谦虚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我想在学习过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之后,我们会更好的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文之《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
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现状与存在问题。根据中困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_年对广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状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例如,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84.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仃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2%;78.3%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但部分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也是事实。
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在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加以认可和拥护,一般以学习政治专业的学生居多。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而非被动的行为。这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是被某种力量所强制,更不是受某些个人私利所驱使。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信仰看待。第二种是只凭着自己的粗浅认识,并非人云亦云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般以关心国家大事、喜欢“两课教育”的学生居多。这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护是真诚的,他们知道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拥有眼前的一切,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信仰的,因此,他们既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又真心的拥护中国共产党。但这些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却并不完全知道为什么要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第三种是内心并不十分认可,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信仰”马克思主义。这类学生清楚地知道,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把自己和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就不可能有发展,于是他们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拥护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2.问题的根源与特点。(1)主观方面:学生们主观上重物质,轻精神,重视短期行为,忽视长期利益。许多学生只对专业课和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或是只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实际作用,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产生了迷茫、困惑和动摇。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有的跑到封建迷信市场上寻求精神寄托:还有的宣传“共产主义渺茫”论,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信仰问题在主观方面的表现。(2)客观方面:①高校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重视不够。有些学校把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归结于学生本人,认为信仰什么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至于在出现问题时不愿承担责任。②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宣传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理论脱离实际。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信仰教育的形式、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而且在教育和宣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强调理论高度,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实际,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③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理论教学的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不高,无法与时俱进。许多教师,尤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青年教师,对待工作热情不高,不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以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指导学生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④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及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重视不够。许多人往往认为只有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才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或从事辅导员工作,岂不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比讲一门专业课难得多,而这种认识无形中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及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⑤“两课”教学内容覆盖面过大,侧重点不明确。根据国家规定,各大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做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将所有的此类思想全部学完,并有所理解,以至于成为一种信仰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1.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可见高校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领导应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主动支持“两课”教学。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2.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没有任何信仰的学生是不存在的,那些号称什么也不信的学生,常常是放弃了精神卜的信仰与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趋向,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书与育人切实地结合起来。
3.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如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指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简称“八荣八耻”)。作为培养中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应更好的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起到榜样作用。曾子在《大学》中写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齐其身者,先正其心。对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而言可将其改为“欲教其生者,先修其身,欲齐其身者,先正其心。”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因此,不仅要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精神信仰的正确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核心力量,是解决大学生信仰观问题的关键。因此,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并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请他们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来。
6.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课程应进一步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有所侧重。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作为一门课设置,如有必要可分为两部分讲。课程的设置体系仅从文、理科的类别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层次来区别缺乏针对性。是否应当在强调各高校要执行基本设置规定的同时,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不同内容。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科研教学水平不尽相同,生源的综合素质也相差甚远,如果采取相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必然会产生针对性不强、学生接受不了、厌学等弊端,这样便无法很好地达到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目的。
7.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其一,应彻底改变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最终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使基础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二,对于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的现象应加以区分,并在内容安排上,不应将政策内容讲得过多,而应把重点放在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使得马克思理论能够更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文之《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3
20_年5月4日既是中国传统的五四青年节,也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在感慨马克思光辉思想的同时,更对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深受感动。
马克思17岁时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7岁时的马克思就有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伟大志向。对于马克思而言,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只有对人民大众的无限情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革命真理的不倦追求,并且他做到了。这就是马克思的信仰。我想,他之所以能成为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于他的为民情怀,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每读到这时,我就会特别感动。曾几何时,我也曾信誓旦旦地写过类似“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然而我是幸运的,我有幸生活在新时代,有幸大学毕业后留到了西苑医院,成为一名西苑检验人。当然,在我刚踏入医学事业的那段时间我也曾经迷失过,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但,一个渴望的眼神让我如梦初醒,让我找到了初心。
记得是20_年我实习的那年,有一位门诊患者的血常规结果触犯了复检规则,因此我们根据复检要求推制了血涂片,通过显微镜我的带教老师怀疑这位患者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因为这位患者挂的是口腔科门诊,而且没有历史记录。随即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患者,见到那位患者后经过交流我们知道他仅仅是因为牙龈出血而就诊于口腔科门诊。当时的心情特别紧张、特别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与“白血病”三个字亲密接触,永远忘不了当时那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健康的渴望,就是那个眼神惊醒了我。突然发现我的工作在医院是有着多么重大的一份责任。慢慢地也发现,如果仅仅把工作当做一个职业一个谋生手段,也许不是那么快乐。如果把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和救死扶伤这项天底下最高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我想那才是幸福的。尤其后来,在院训“大医博学厚德济民”的熏陶下,在老一辈西苑人的影响下,在周围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地明白世界上最动情的词语是“救死扶伤”,最感人的动作是在做心肺复苏,最宽心的回报就是患者已痊愈。这就是我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何其重要,有个关于党岭雪山的故事。那个年代只有两支队伍可以从那里翻越:一支是喇嘛教(藏传佛教)的僧侣,另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喇嘛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
共产党、红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拿破仑临死前这样说过:“世间有两种武器:信仰和利剑。在短期内,利剑可能凌驾信仰之上,耀武扬威;
从长远看,信仰必将打败利剑。我曾雄师百万,现在却无一人;
我曾横扫三大洲,如今无立足之地。上帝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可见信仰的巨大力量。
在上个月我观看了党办组织《青年马克思》,看后心中更是增添了一份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然而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一个情怀、树立一个信仰,而这个情怀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的人民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不断从马克思身上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不忘初心,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西苑医院检验人,努力传承祖国医学,打造健康中国,这样才能在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能够说我也曾经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过奉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