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综合论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9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11-24 12:23:3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国际贸易又称贸易,是指货物和服务的跨境贸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组成,故又称进出口贸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1

  摘要:现如今的国际贸易格局正处于不断分化的过程中,且开始不断趋于多极化发展,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贸易分化致使多边贸易规则不断趋于弱化,使得不同规模、层级的贸易得以共存,推动了双边贸易协定的制定。本文主要围绕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国际贸易秩序演变展开了探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格局分划;秩序;演变;有效策略

  随着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进行,国际贸易秩序逐渐变成了国家贸易的标准原则之一。发展中国家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国家贸易格局逐渐由以美国为核心的一极化转变成多极化。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内部成员数量有所提升,协议内容也基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而改变。所以,理应注重有效明晰和理解国际贸易的格局分化及秩序演变,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分析

  1.国际服务发展

  国际贸易的格局分化,使得服务贸易也变为了其中关键的构成部分之一,发展速度极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服务贸易总额已达至四千亿美元,发展至今,已高达五千亿美元,涨幅极高。这使得服务贸易的整体地位产生了较大变化,各国对如何有效发展服务贸易提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发达国家。具体表现为,欧盟服务贸易出口的总额度占据比例已接近货物贸易,美国服务贸易照比其他货物出口贸易明显较高。我国近年来对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逐渐开始注重提高其在整体对外贸易中占据的比例,但照比发达国家而言依旧具有一定差距,这代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大差距,是国际贸易发展格局分化的结果。

  2.发展中国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整体地位下降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的又一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实力的对比产生显著变化。工业革命的发生,将世界变为差异明显的两方,一方为发展速度急剧提升的发达国家,一方为处于附属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这两方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二战过后,国际贸易阵营逐渐分化,发达国家优势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者比例为70.3比29.7;八十年代,两者比例为69.1比30.9,1995年開始,此状态被彻底打破,发达国家占据比例开始不断下滑,发展中国家占据比例开始逐渐提升,截止到20_年,双方基本持平。同时,另一较为明显的变化即为货物贸易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占据比例逐渐增加,截止到20_年,已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基于格局分化的角度而言,双方国际贸易额逐渐趋于一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的占比却逐渐突出。此类分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存在的关联较为密切。

  二、国际贸易秩序演变探讨

  1.发展中国家贸易在秩序重塑

  此类演变具体指的为由中国带头的发展中国家贸易秩序开始遵循多边贸易规则,针对各国家及区域单边贸易进行的管理也开始遵循区域贸易规则,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的加快,我国可以迅速认清形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了我国各方面建设的完善及优化进程,也促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此时,我国在国际贸易秩序中获取了主导权力,基于总体层面而言,发生此类变化的关键原因在于:第一,从国际市场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势必会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必会愈发顺畅,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密切化,推动了国家产业的变化;第二,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的加快,例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进程等,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多种新型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对促进我国贸易市场的发展存在积极影响。

  2.单边主义演变为多边主义

  二战过后,美国总体地位快速上升,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国家贸易的发展受美国发展影响较为明显,即便随后较多欧洲国家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但均无法否认美国在其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给予的支持,这也加速了单边主义的出现,即美国一家独大。单边主义的出现及发展,加速了美国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国及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起来,使得单边主义日益弱化,催化了多边主义的产生,将世界贸易秩序的变化更为显著地突显了出来,美国以外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各项权利日益扩大化。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演变的有效策略

  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了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具有了显著提升,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之一,但在具体进行贸易发展时也需要依靠世界贸易环境的作用。

  1.团结周边区域设计发展新规划

  基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经由总结经验的方式,探寻及创新出了多种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新型策略,并建设起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初期主要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随后,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加入其中,经由该贸易区的建立,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发展速度呈现出了显著提升,使得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国间产生贸易摩擦问题的可能性。但同时,由于该贸易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所占据的世界贸易格局比重较少,由于管理制度缺乏完善以及管理实效性较低等问题的影响,作用逐渐降低,进而无法将形成区域组织的功能发挥出来。基于此,我国应吸取教训,积极认清形势,深入贯彻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以带动国家整体发展,促使亚洲地区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2.深化改革开放成果,加快双边贸易发展脚步

  历经四十多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发展为一种新常态,基于该背景下,我国应重视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促使我国对外贸易货物的总数大幅度增加。同时,积极开展产生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操作,进而确保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有助于推进内部经济的稳定、有效发展进程,促使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对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存在积极影响。 我国现下开展的对外貿易具体以针对美国实施的货物贸易为中心,如此一来,有必要对促进对美国贸易关系的优良发展提起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市场对美国贸易关系的依赖性不断提高,使得双方贸易关系不断加强。基于此类情况下,维持双方优良的贸易关系十分重要。但我国现如今处于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倘若忽视自身贸易实力的转化,提升贸易实力,但对外关系弱势,依旧会导致我国对外关系日益弱化。因此,具体发展对外贸易时,理应注重遵循贸易双方互利互惠的理念及原则,将自身的优势良好地发挥出来,以确保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地位,有助于强化国际互动关系。

  3.积极维护多边贸易秩序

  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的主要载体即为WTO,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和经由WTO制定的多边贸易秩序间的关联日益密切化。我国有效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即为遵循多边贸易秩序,同时,经由有效利用WTO制定的国际贸易相关规则方式,可确保我国利益得到更好的维护,降低贸易摩擦出现的几率。参与进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参与进新国际贸易秩序的愿望得以实现,这为促进我国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实效性提供了优良的制度保障。基于多极化格局的产生,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弱化,所以,我们理应基于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角度上,积极维护多边贸易秩序,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将自身的力量有效地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国际贸易的秩序演变及格局分化,我国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面对,积极探寻及创新出多种有效的国际贸易发展策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有必要实时关注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权衡利弊,将自身利益与国家贸易秩序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尹红,陈利强.破解中国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难题研究[J].海关与经贸研究,20_,39(05):66-80.

  [2]王丽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_,47(12):61-63.

  [3]李华.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_,4(24):197-198.

  [4]石良平,王素云.互联网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机理分析:基于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J].世界经济研究,20_(12):48-59+132-133.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2

  摘要:人口结构是否会影响国际贸易?一方面,高劳动人口比例会使出口国产出增加,从而增加出口;另一方面,高劳动人口比例也会给进口国带来更多的劳动收入,从而增加进口。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口结构

   一、慨况

   研究人口结构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过去的文献虽有研究人口转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文献探讨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进口的单位为百万美元,劳动人口比定义为为劳动人口(16—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方便对比,两者都取了对数。就进口而言,平均的对数进口额由的6.17上升到了8.13,与此同时,参与贸易国家的劳动人口比也从56%上升至68%。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伴随着抚养比下降而来的人口红利是否增加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下三个因素会显著地推动国际贸易GDP增长、运输成本下降和贸易自由化。一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类似于它的GDP规模的改变。

   二、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经验分析

   1.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美国已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却一直处于失衡不断扩大的状况之中。据美方统计,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始于1983年,并已逐年扩大到3187.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始于1993年,之后逐年扩大,现已达到2159亿美元,一直是中国贸易顺差最主要的来源国。

   2.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儿童、中青年和老年三个构成部分。儿童人口部分(0-14岁)没有收入来源,只有消費支出;中青年人口部分(15-64岁)是社会劳动力的构成,拥有一生中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其收入除部分用于消费外,还会储蓄一部分用于退休后的养老,是社会私人储蓄的主要来源;老年人口部分(65岁及以上)因退休而收入大幅下降,需动用以往的储蓄来弥补退休金的不足。(1)中美两国儿童抚养比状况。儿童人口占比是一国0-14岁人口数量占15-64岁人口(劳动人口)数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83年起,美国的儿童抚养比由32.9%下降到29.3%,降低了3.6个百分点,同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儿童抚养比也一直处于持续快速的下降过程中,由52.3%下降到24.6%,降低了27.7个百分点,一直低于美国的儿童抚养比水平。(2)中美两国老年赡养比状况。老年赡养比是一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15-64岁人口(劳动人口)数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的老年赡养比由17.6%上升到21%,扩大了3.4个百分点。同期,中国的老年赡养比由8.7%上升到12.1%,也扩大了3.4个百分点,总体水平一直低于美国8-9个百分点左右。(3)中美两国劳动参与率状况。劳动参与率是一国15-64岁人口数量占全部人口总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一直维持在65.5%-67.3%的水平。同期,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62.1%上升到73.1%,并从1997年开始超过美国。从上述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人口红利”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显现,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迅速下降,中国高水平的儿童抚养比快速下降到低于美国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的老年抚养比一直低于美国8-9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国的人口抚养率在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同时,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快速大幅地超越美国,中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相对变化将可能导致:中国的消费水平及其扩张速度会相对低于美国,中国的储蓄水平及其增速会高于美国,最终将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收支账户的改善和顺差的持续扩大。

   三、贸易结构与人口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1.变量选取。(1)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现有对贸易结构研究的指标主要是制成品出口与总出口比例,但该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口品的技术含量。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第5、7类产品占总出口品的比重用以衡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在研究贸易结构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我国出口品的技术含量。结合现有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2)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劳动年龄人口比WAPR是16-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该指标能够衡量劳动力的供给状况。总抚养系数DEP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YDEP是少儿抚养系数,用来衡量抚养负担;ODEP是老人抚养系数,用来衡量老龄化和养老负担。(3)影响贸易结构的其他指标。衡量要素禀赋中资本的PERFX指标:该指标是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从业人数得到的。该指标可以用来显示区域内资本和劳动的丰裕程度。该指标越大说明资本相对丰裕。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FDI指标:该指标是指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用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规模的PGDP指标:该指标是用各个地区的人均GDP来表示。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FIN指标:该指标是用年末存款、贷款余额除以GDP得到的,用以考察金融发展程度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2.计量模型设定。根据理论分析,构建如下模型:HIEXi.t=α1POSi,t+α2CVit+εi,t其中,HIEX是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主要由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和净出口率TC表示。POS是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主要由劳动人口比WAPR、总抚养系数DEP、少儿抚养系数YDEP以及ODEP表示。除此之外,CV是影响贸易结构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也在模型的考察范围之内。

   3.检验结果及分析。由于各个地区的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可能存在不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变量,并根据豪斯曼检验结果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由面板中残差的相关性,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并通过White稳健标准差得到t统计值,从而得到统计结果。首先考察劳动年龄人口比对高新技术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在衡量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各个回归方程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都显示显著正相关,说明劳动力供给会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对于净出口率指数而言,劳动年龄人口比也是正相关且显著,这说明模型结果是具有稳定性的。就实证结果而言,劳动年龄人口与高新技术产品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方面对劳动力的依靠非常巨大,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技术产品从事更多的是产品加工、装配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

   贸易国之间人口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通过一个增强版的引力方程论证了人口抚养比是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进口国而言,一个有着更多劳动禀赋的国家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因而有能力进口更多。

   参考文献:

   [1]袁毅.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20_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3

  【摘 要】本文通过GTAP模型深入探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贸易产生的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短期内破解贸易摩擦的对策和长期内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摩擦;农业,加征关税;GTAP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5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_)05-0023-25

   [Abstract] ThispaperdeeplyexplorestheinfluenceofSino-UStradefrictiononagriculturaltradethroughGTAPmodel.Inviewoftheresearchresults,thispaper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tosolvetradefrictionintheshorttermandsuggestion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nChinainthelongrun.

   [Keywords]tradefriction;agriculture;tariffincrease;GTAPmodel

   1 文献综述

   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的影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李国祥等人(20_)认为加征关税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对进口来源格局的影响[1]。郑适等人(20_)认为短期来看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长期看来可能是国内农业发展的机会[2]。在农业生产安全方面,罗浩轩等人(20_)指出,此次贸易战暴露了我国农业产业面临着四大困境:“贸易困境”、“价格困境”、“补贴困境”和“全球化困境”[3]。

   Taheripour等人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进口大豆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征关税以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将大幅减少,转而增加对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4]。崔宁波(20_)认为贸易摩擦将推动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5]。姚林(20_)认为受贸易战的影响,中国巨大的大豆进口需求可能改变世界大豆种植格局[6]。苗玉涛等人(20_)指出,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猪肉依赖度不高,故猪肉进口受影响不大,但是进口饲料成本的上升会造成猪肉价格波动[7]。罗光强和邓帅(20_)的研究表明,短期内饲料价格上涨将使养殖户利润受损,生猪市场价格将受到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会逐渐衰弱,生猪市场价格将趋于平稳[8]。王玉庭等人(20_)指出对乳清加征关税对国内乳制品生产影响不大,但是对大豆和苜蓿加征25%关税,会引起国内每公斤奶生产成本上升6%左右。董谦等人(20_)认为生產原料的上涨将使牛羊产业养殖增速放缓,长期来看牛羊肉市场的稳定性取决于多国博弈的结果。

   综上所述,国内对主要农业部门受贸易战影响的分析以定性研究为主,部分定量研究的关注焦点主要为大豆行业,而对农业整体所受冲击的定量分析较少。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可以考察关税冲击对某一行业的具体影响,可以用来研究贸易政策的长期效应。所以,本文选择农业贸易为研究对象,基于GTAP模型模拟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

   2 研究方法与情景模拟

   2.1 国家和部门分类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中美贸易模型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因此,在国家分类上,本文将国家分为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行业分类上,针对20_年中国进出口税则和中国向美国加征关税清单,本文对农业部门进行行业划分,其他部门划分为其他产业。

   2.2 情景模拟

   为了深入研究中美贸易摩擦给我国农业部门带来的经济影响,本文将情景1分为情景1.1和情景1.2分别模拟农业部门短期和长期经济影响,然后从增加国内农业生产者补贴和降低其他国家农业部门进口关税两个不同的方向出发,设置情景2与情景3。因为中国向美国农业部门增加关税范围在5%~35%之间,本文对农业生产补贴和其他国家农业进口税的变动率取中间值20%。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农业产出影响分析

   在短期经济中,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农业产出造成了消极影响。水稻、水果蔬菜坚果、糖类等产出都受到负面冲击,其中水稻产出受损最严重,国内水稻产出下降0.06%;油料作物收益最多,产出增长1.46%。在长期经济中,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让国内农产品产出逐渐恢复,农业部门产出由负转正,油料作物产出增幅最大。

   对比情景2与情景3发现:增加农业生产者补贴对国内农业部门产出更有利,带动油料作物产出增长最明显。这是因为增加补贴为国内农产品提供了价格优势,带动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由此农产品产出增长。而降低他国进口关税会导致国内农产品缺乏价格优势,农业产出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情景2更有利于增加国内农产品产出(见表1)。

   3.2 农业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大多数农业部门进口量和出口量都产生消极影响,仅水稻进口量有所上升,其他粮食作物部门进口量冲击最严重;其中油料作物出口量变动最大,受到的消极影响最大。长期来看,农业部门的进出口贸易量在长期都有所缓和,但是缓和程度并不高(见表2)。

   对政策进行冲击后,在情景2中,大多数农产品进口量下降,农产品出口量出现增长,而且牛肉出口量涨幅最明显。在情景3中,一方面,其他国家农业进口需求的增长带来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关税贸易壁垒的下降促进我国农业部门出口贸易,各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度增长。其中,油料作物出口增长最为显著。从农业部门出口量变动的角度来看,降低其他国家进口关税带来了更有效的政策效果(见表3)。

   4 结论与建议

   从实证结果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农业部门产出和进出口贸易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长期来看业很难通过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缓和。情景2和情景3的结果则表示通过增加生产者补贴和降低其他国家进口关税可以作为破解贸易摩擦的短期对策。不过,中美贸易摩擦终将翻篇,如何降低未来类似事件发生可能对国内农业造成的巨大冲击?本文认为,保障粮食自给、拓展农产品进口来源、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业“走出去“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国祥.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合作经济,20_,4(5):6-11.

   [2]郑适,李睿,王志刚.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机遇与挑战[J].教学与研究,20_,6:33-44.

   [3]罗浩轩,郑晔.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深层次困境及破解思路[J].西部论坛,20_,29(1):11-20.

   [4]TaheripourF,TynerWE.ImpactsofPossibleChinese25%TariffonU.S.SoybeansandOtherAgriculturalCommodities[J].Choices,20_,33(2):1-7.

   [5]崔宁波,刘望.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变化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及对策选择[J].大豆科学,20_,38(4):629-634.

   [6]姚林.牛羊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畜牧杂志,20_,55(5):151-155.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4

   摘要:人口结构是否会影响国际贸易?一方面,高劳动人口比例会使出口国产出增加,从而增加出口;另一方面,高劳动人口比例也会给进口国带来更多的劳动收入,从而增加进口。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口结构
  一、慨况
  研究人口结构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过去的文献虽有研究人口转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文献探讨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进口的单位为百万美元,劳动人口比定义为为劳动人口(16—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方便对比,两者都取了对数。就进口而言,平均的对数进口额由的6.17上升到了8.13,与此同时,参与贸易国家的劳动人口比也从56%上升至68%。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伴随着抚养比下降而来的人口红利是否增加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下三个因素会显著地推动国际贸易GDP增长、运输成本下降和贸易自由化。一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类似于它的GDP规模的改变。
  二、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经验分析
  1.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美国已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却一直处于失衡不断扩大的状况之中。据美方统计,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始于1983年,并已逐年扩大到3187.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始于1993年,之后逐年扩大,现已达到2159亿美元,一直是中国贸易顺差最主要的来源国。
  2.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儿童、中青年和老年三个构成部分。儿童人口部分(0-14岁)没有收入来源,只有消費支出;中青年人口部分(15-64岁)是社会劳动力的构成,拥有一生中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其收入除部分用于消费外,还会储蓄一部分用于退休后的养老,是社会私人储蓄的主要来源;老年人口部分(65岁及以上)因退休而收入大幅下降,需动用以往的储蓄来弥补退休金的不足。(1)中美两国儿童抚养比状况。儿童人口占比是一国0-14岁人口数量占15-64岁人口(劳动人口)数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83年起,美国的儿童抚养比由32.9%下降到29.3%,降低了3.6个百分点,同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儿童抚养比也一直处于持续快速的下降过程中,由52.3%下降到24.6%,降低了27.7个百分点,一直低于美国的儿童抚养比水平。(2)中美两国老年赡养比状况。老年赡养比是一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15-64岁人口(劳动人口)数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的老年赡养比由17.6%上升到21%,扩大了3.4个百分点。同期,中国的老年赡养比由8.7%上升到12.1%,也扩大了3.4个百分点,总体水平一直低于美国8-9个百分点左右。(3)中美两国劳动参与率状况。劳动参与率是一国15-64岁人口数量占全部人口总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一直维持在65.5%-67.3%的水平。同期,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62.1%上升到73.1%,并从1997年开始超过美国。从上述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人口红利”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显现,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迅速下降,中国高水平的儿童抚养比快速下降到低于美国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的老年抚养比一直低于美国8-9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国的人口抚养率在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同时,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快速大幅地超越美国,中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相对变化将可能导致:中国的消费水平及其扩张速度会相对低于美国,中国的储蓄水平及其增速会高于美国,最终将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收支账户的改善和顺差的持续扩大。
  三、贸易结构与人口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1.变量选取。(1)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现有对贸易结构研究的指标主要是制成品出口与总出口比例,但该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口品的技术含量。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第5、7类产品占总出口品的比重用以衡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在研究贸易结构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我国出口品的技术含量。结合现有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2)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劳动年龄人口比WAPR是16-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该指标能够衡量劳动力的供给状况。总抚养系数DEP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YDEP是少儿抚养系数,用来衡量抚养负担;ODEP是老人抚养系数,用来衡量老龄化和养老负担。(3)影响贸易结构的其他指标。衡量要素禀赋中资本的PERFX指标:该指标是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从业人数得到的。该指标可以用来显示区域内资本和劳动的丰裕程度。该指标越大说明资本相对丰裕。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FDI指标:该指标是指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用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规模的PGDP指标:该指标是用各个地区的人均GDP来表示。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FIN指标:该指标是用年末存款、贷款余额除以GDP得到的,用以考察金融发展程度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2.计量模型设定。根据理论分析,构建如下模型:HIEX i.t=α1 POS i,t+α2 CV it+εi,t其中,HIEX是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主要由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和净出口率TC表示。POS是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主要由劳动人口比WAPR、总抚养系数DEP、少儿抚养系数YDEP以及ODEP表示。除此之外,CV是影响贸易结构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也在模型的考察范围之内。
  3.检验结果及分析。由于各个地区的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可能存在不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变量,并根据豪斯曼检验结果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由面板中残差的相关性,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并通过White稳健标准差得到t统计值,从而得到统计结果。首先考察劳动年龄人口比对高新技术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在衡量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各个回归方程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都显示显著正相关,说明劳动力供给会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对于净出口率指数而言,劳动年龄人口比也是正相关且显著,这说明模型结果是具有稳定性的。就实证结果而言,劳动年龄人口与高新技术产品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方面对劳动力的依靠非常巨大,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技术产品从事更多的是产品加工、装配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
  贸易国之间人口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通过一个增强版的引力方程论证了人口抚养比是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进口国而言,一个有着更多劳动禀赋的国家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因而有能力进口更多。
  参考文献:
  [1]袁毅.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20_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5

  摘要:人口结构是否会影响国际贸易?一方面,高劳动人口比例会使出口国产出增加,从而增加出口;另一方面,高劳动人口比例也会给进口国带来更多的劳动收入,从而增加进口。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口结构

  一、慨况

  研究人口结构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过去的文献虽有研究人口转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文献探讨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进口的单位为百万美元,劳动人口比定义为为劳动人口(16—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方便对比,两者都取了对数。就进口而言,平均的对数进口额由的6.17上升到了8.13,与此同时,参与贸易国家的劳动人口比也从56%上升至68%。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伴随着抚养比下降而来的人口红利是否增加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下三个因素会显著地推动国际贸易GDP增长、运输成本下降和贸易自由化。一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类似于它的GDP规模的改变。

  二、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经验分析

  1.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美国已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却一直处于失衡不断扩大的状况之中。据美方统计,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始于1983年,并已逐年扩大到3187.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始于1993年,之后逐年扩大,现已达到2159亿美元,一直是中国贸易顺差最主要的来源国。

  2.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儿童、中青年和老年三个构成部分。儿童人口部分(0-14岁)没有收入来源,只有消費支出;中青年人口部分(15-64岁)是社会劳动力的构成,拥有一生中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其收入除部分用于消费外,还会储蓄一部分用于退休后的养老,是社会私人储蓄的主要来源;老年人口部分(65岁及以上)因退休而收入大幅下降,需动用以往的储蓄来弥补退休金的不足。(1)中美两国儿童抚养比状况。儿童人口占比是一国0-14岁人口数量占15-64岁人口(劳动人口)数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83年起,美国的儿童抚养比由32.9%下降到29.3%,降低了3.6个百分点,同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儿童抚养比也一直处于持续快速的下降过程中,由52.3%下降到24.6%,降低了27.7个百分点,一直低于美国的儿童抚养比水平。(2)中美两国老年赡养比状况。老年赡养比是一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15-64岁人口(劳动人口)数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的老年赡养比由17.6%上升到21%,扩大了3.4个百分点。同期,中国的老年赡养比由8.7%上升到12.1%,也扩大了3.4个百分点,总体水平一直低于美国8-9个百分点左右。(3)中美两国劳动参与率状况。劳动参与率是一国15-64岁人口数量占全部人口总量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一直维持在65.5%-67.3%的水平。同期,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62.1%上升到73.1%,并从1997年开始超过美国。从上述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人口红利”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显现,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迅速下降,中国高水平的儿童抚养比快速下降到低于美国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的老年抚养比一直低于美国8-9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国的人口抚养率在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同时,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快速大幅地超越美国,中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相对变化将可能导致:中国的消费水平及其扩张速度会相对低于美国,中国的储蓄水平及其增速会高于美国,最终将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收支账户的改善和顺差的持续扩大。

  三、贸易结构与人口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1.变量选取。(1)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现有对贸易结构研究的指标主要是制成品出口与总出口比例,但该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口品的技术含量。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第5、7类产品占总出口品的比重用以衡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在研究贸易结构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我国出口品的技术含量。结合现有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2)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劳动年龄人口比WAPR是16-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该指标能够衡量劳动力的供给状况。总抚养系数DEP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YDEP是少儿抚养系数,用来衡量抚养负担;ODEP是老人抚养系数,用来衡量老龄化和养老负担。(3)影响贸易结构的其他指标。衡量要素禀赋中资本的PERFX指标:该指标是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从业人数得到的。该指标可以用来显示区域内资本和劳动的丰裕程度。该指标越大说明资本相对丰裕。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FDI指标:该指标是指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用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规模的PGDP指标:该指标是用各个地区的人均GDP来表示。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FIN指标:该指标是用年末存款、贷款余额除以GDP得到的,用以考察金融发展程度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2.计量模型设定。根据理论分析,构建如下模型:HIEXi.t=α1POSi,t+α2CVit+εi,t其中,HIEX是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主要由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和净出口率TC表示。POS是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主要由劳动人口比WAPR、总抚养系数DEP、少儿抚养系数YDEP以及ODEP表示。除此之外,CV是影响贸易结构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也在模型的考察范围之内。

  3.检验结果及分析。由于各个地区的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可能存在不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变量,并根据豪斯曼检验结果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由面板中残差的相关性,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并通过White稳健标准差得到t统计值,从而得到统计结果。首先考察劳动年龄人口比对高新技术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在衡量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各个回归方程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都显示显著正相关,说明劳动力供给会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对于净出口率指数而言,劳动年龄人口比也是正相关且显著,这说明模型结果是具有稳定性的。就实证结果而言,劳动年龄人口与高新技术产品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方面对劳动力的依靠非常巨大,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技术产品从事更多的是产品加工、装配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

  贸易国之间人口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通过一个增强版的引力方程论证了人口抚养比是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进口国而言,一个有着更多劳动禀赋的国家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因而有能力进口更多。

  参考文献:

  [1]袁毅.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20_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6

  [摘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尤其促进了我国商品的进出口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国家价值维度的转型。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在积累贸易顺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国际贸易摩擦,且摩擦数量逐渐增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文章从这一国际大环境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的现实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就具体的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助力我国国际贸易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价值维度;贸易顺差

  [DOI]10.13939/j.cnki.zgsc.20_.15.06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也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商品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并一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总额的领先大国。但是,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在积累贸易顺差的同时,出现了国际贸易摩擦,且波及的范围较广,若不能迅速找到有效对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站在客觀角度分析国际贸易摩擦,从整体上总结,从细节上探索,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从积极方面看,国际贸易摩擦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的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促使有关产业自主更新,在产品种类、数量和质量上更近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消极影响看,国际贸易摩擦压缩了我国的就业空间,减少了就业岗位,导致国内产品需求降低;国外大批量价格低又优质的产品的涌入,极易造成支付能力者消费需求的收缩,给相关产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使国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必须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从根源着手,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实现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1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原因分析

  从国际贸易摩擦的多方面影响看,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其影响,但这并不是说只能任由消极影响得到蔓延,也可以从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着手,深入内部和根源,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寻应对策略,助力长远发展。一般而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原因如下。

  1.1法律规范不健全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迅猛,进出口贸易额随之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已经较初期发生了改变,最不利的情况便是从针对某个单品逐渐向某些产业扩散,有的甚至已经与国家的制度和政策相关联,必须根据完善的法律规范来全面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然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我国在相关的法律规范上就不够完善,以致我国的企业在实际的对外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依据,相对被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虽然对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仍然在完整性上有所缺乏,仍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

  1.2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众多现实情况来看,相对摩擦和纠纷较多的贸易情况多与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门槛低,对技术要求也较低,在国际贸易中会使得国外市场中出现很多低价商品,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的本土市场造成了影响,导致相关的贸易摩擦不断出现。

  1.3摩擦领域不断扩大

  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是涉及的国家较多,除了发达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经济贸易的类型日渐丰富,既包含实际存在的有形货物,又涉及一些无形的服务贸易。这一方面实现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贸易摩擦数量的不断提升,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贸易摩擦形式。从实际情况看,各贸易国的反倾销调查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不仅形式不断多样,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的涉及金额也不断增多,形势较为严峻。

  1.4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参与国际贸易的最终目的是扩大自身国家的利益,这一点毋庸置疑。任何国家之所以参与国际市场,直面国际竞争,都希望助力自身的国家利益。但是,其中不免出现一些国家为了对自身劣势产业进行保护,而制定了一些维护自身产业的贸易政策。受此影响,国际贸易摩擦不仅没有获得有效控制,反而导致摩擦更加频繁,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2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及发展方向

  我国国际贸易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提升贸易水平,必须从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的实际出发,结合造成这一实际的多方现实原因,从内部与整体同时着手,结合贸易制度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间的交流、政府的调控等进行逐一落实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减少甚至消除国际贸易摩擦。具体来看,其主要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如下。

  2.1制定和完善贸易制度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虽然世界贸易组织有着较为详细的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自身权益,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发挥效力,加之其他国家的审核也有着一定的程序,所以整体来看仍然需要我国结合自身的国际贸易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国际贸易摩擦法律规范,以有效降低国际贸易摩擦,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更好发展。第一,健全现有的法律规范。面对当前的贸易摩擦形式多样且日益激烈的实际,我国政府应从现有的法律规范着手,进一步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为我国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明确清晰的规范参考。第二,建立新的法律规范。国际贸易摩擦的持续增加以及形式的多样、涉及范围的扩大,都对法律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完善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建立全新的对外贸易法律规范,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认知度,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必要时,还可以建立专业的法律队伍,帮助企业学习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为国际贸易的和平、友好进行打好基础。

  2.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科学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升级步伐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一大关键。鉴于此,我国政府应积极进行引导和辅助,使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提升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化地缩短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有效规避贸易摩擦。第一,提高产品质量。想要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权,更好地应对贸易摩擦,我国对外进出口企业必须从自身做起,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一方面,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以此推进研发力度,强化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详细且深入地了解贸易往来国家的法律规范和贸易政策,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二,扶持本国高新技术企业。我国政府应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促进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尽最大可能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应用。 2.3加强国际间贸易交流

  从整体上分析国际贸易摩擦,不难发现部分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发起了反补贴以及反倾销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压制。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认为自身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自身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交流与沟通,以深入的交流与了解形成共识,彻底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第一,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为增强我国贸易摩擦的解决能力,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十分必要,这样做可以让各相关企业进行更加及时和深入的沟通,积極应对对外贸易方面的问题,从而完善和强化我国企业的贸易摩擦预警体系以及应对机制。第二,强化国际间贸易交流。其他国家之所以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存在抵触行为,很大一方面是缺乏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认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从这一层面看,我国政府应正视这一现实,积极与这些国家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了解的基础上达成贸易共识,彻底消除对我国的顾忌,从而净化对外贸易环境、实现互利共赢的贸易局面。

  2.4借力“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有着较强的提振作用。但是,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依然存在,需要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自身的贸易发展水平,更好地规避贸易摩擦,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消除与沿线国家在贸易过程中的贸易摩擦。第一,输出优势产品。低端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之后并不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应以优质产品的输出为主,借助优质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的产品形象。第二,增加特色产品采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产品为我国的企业增加了选择,也为我国特色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鉴于此,我国的企业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识,尤其在特色产品采购上形成良好的贸易互动,通过你来我往打通商品贸易渠道。

  3结论

  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在推进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之中,外部的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仍然是必需的,尤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提升,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便不可避免。这种贸易摩擦若没有引起重视,任由其不断发展,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贸易摩擦十分必要。未来,必须结合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原因进行应对策略的探索,从制定和完善贸易制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间贸易交流到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力,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力上升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边洁英.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征、成因及应对策略[J].价格月刊,20_(10):59-62.

  [2]陈晓雅.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_(17):142-143.

  [3]周先旺.冷静应对新形势下的贸易摩擦[J].当代经济,20_(22):4-5.

  [4]钟亦岚.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_(9):1-2.

  [5]卓贞运.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应对策略[J].新经济,20_(32):41-42.

  [6]郭艳.对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_(4):20-21.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7

   摘要: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_年正式成立以来历经10年发展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联系,在不断的贸易合作中双方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与区域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促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为背景,首先介绍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立场探析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当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指出其特点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提出对策,以促进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贸易利益;研究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在日益频繁的贸易合作中,双方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不断提升。通过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不过,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我们解决。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就经济发展、某一经济领域、经济地区进行联合发展。在达成经济联盟的过程中,经济生产要素在国家区域范围中实现自由化流动,促使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我们主要从关税同盟理论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两个方面探讨。

   1.关税同盟理论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关税同盟理论。在1950年,《关税同盟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在书中就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重点论述和局部均衡分析,他认为,关税同盟理论不仅帮助不同成员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还能对非成员国实行一种差别待遇政策,对贸易往来实现有效的保护。对此,JacobViner总结出关税同盟效应属于贸易创造收益与贸易转移损失相减得到的实际利益,由此关税同盟理论的建立并不代表世界福利的净增加。之后,众多经济学家又分别对关税同盟一般均衡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论述关税同盟福利对一般均衡分析的影响,自此基础上得出了方法论。

   2.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

   相比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FTA)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具实际意义。在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英国学者Robson通过运用关税同盟理论得出一个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論。其指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在实施内部自由贸易同时,对外不得实行统一的关税与贸易政策,避免进口国因为单边壁垒降低,而遭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带来的损失。对此,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应当严谨遵守和实施“原产地原则”。对于一些实施贸易体制已经较为自由的成员国,或者一些愿意开放贸易政策的成员国,它们将不受自由贸易区的规范和约束。相对而言,在生产经济效益方面,自由贸易区要比关税同盟更具优势。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必然性

   当前,全球经济趋向于开放性、自由化发展,国际经济发展深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只要国家之间在成本投入方面存在差异性,那么就为不同国家贸易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发展影响,使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成为必然。

   1.外部环境要求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成为必然

   面临外部环境的压力,迫切要求东盟与中国强化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双方地理区域相邻,且从世界范围分析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一起构建成FTA。例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构建的贸易区、不同区域国家构建的跨地域贸易区以及在社会、文化及经济领域等方面建立联系的贸易区。不过,当前在亚洲地区,除了正在发展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且缺少一个正式且具有较大规模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这也让东亚地区的各个国家错失获得贸易实惠的机会。

   2.满足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也不断攀升,GDP、外贸进出口额、外汇储备都处于世界前列,也连续吸引了众多外资。在严峻的金融危机背景环境下,东盟各国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单打独斗并不是出路,最好的路径还是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一起集体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因而,这也让东盟与中国合作,推进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3.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具有可行性

   首先,双方友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前提条件。中国与东盟各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往来频繁,特别是政府相关高层官员的互访促使双方关系稳定,从而促进经贸合作的密切往来。其中除了贸易、投资、科技领域往来合作密切,也不断加强金融、文化、旅游、航空、海运等领域合作,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往来局面。

   其次,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一般性资源互补为基础的双边贸易,逐渐转向双方高层次产业分工协作,同时也推动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极大地推进各国经济发展与增长。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竞争、投资等刺激效应都将推进双边经济的整合发展。

   最后,地缘优势与文化相通的优势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我国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加上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历史悠久,也为加强双方贸易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对双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1.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不断递增,东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五大贸易合作伙伴,自从双方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增长额呈现大幅度增长。

   从表中看到,20_年双方贸易总额有5078.553亿美元,同比增长9.2%的速度明显快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相比欧盟和美国速度增长最快,且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也逐渐上升。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超过中国与美国贸易额千亿美元。东盟历史性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彰显了双方经贸合作活力。

   20_年,在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中,中国向东盟出口总额达到3053.9亿美元,较20_年增长12.7%;中国从东盟进口总额达20_4.6亿美元,增长5.0%。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见,中国-东盟的贸易进出口额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2.自由贸易区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有助于扩大中国出口的规模,显著提升出口竞争力,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最终促进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形势。贸易出口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扩大规模,基于此产生的贸易创造效益要大于贸易转移的效益。东盟不再从其他国家进口,而是选择从中国进口,并以此扩大出口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提高我国贸易出口的竞争力。

   其次,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我国与东盟个国家相邻,因而东盟各个国家为我国特别是西南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规模的出口市场,增强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基于自由贸易区东盟各个国家也为我国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使我国西南省份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实力。

   最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东盟经济发展创设机遇,在自然资源、技术、旅游及劳务方面,中国与东盟形成互补性,双方资源条件具有差异性,因而在双方贸易额中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的基础产品占据一半的比例。

   四、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不断深入发展,但是在现实发展中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亟待解决。

   1.贸易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看,东盟各国与中国一直处于良好的互动合作之中。但在实际贸易发展中,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中国与东盟各国并不是双方主要的经济贸易伙伴,甚至由于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领域之中双方都是彼此强劲的竞争对手。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局面,不仅影响双边贸易额增长,也对进一步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双方贸易往来合作中出現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贸易发展不平衡、逆差不断扩大等原因造成的,未来亟待完善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

   2.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技术水平具有相似性,使得我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双方主要产业为农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都主要面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中国和东盟在国际市场中产品大同小异,出口商品的重叠性,导致进口国拥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在无形之中就为中国出口市场带来严峻的挑战。

   3.中国东盟内部矛盾制约与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贸易自由化方面,各成员国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再加上相关措施的封闭性,这些都从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双方贸易往来,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经贸合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谈判,针对东盟国家不同的制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最终促进实现互惠互利。

   东盟各国内部矛盾关系错综复杂,各国与外界的合作关系亟待改善,而内部缺少引领者,这些都使得东盟国家发展较为缓慢,亟需通过与外界合作实现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4.双方缺少深入了解

   我国对东盟国家只是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对一些落后国家缺乏深入了解。同样,东盟部分国家也不了解我国的投资环境、市场结构及贸易法规等,正是因为双方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双方往来不信任。未来,强化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不断巩固合作,增强双方的信任。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商品增多,无疑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生竞争,对此,美国、日本的介入与干预,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造成影响。

   五、中国-东盟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

   1.完善合作机制,强化区域产业合作理念

   基于“一带一路”等发展机制,加强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本着互利互信、共同发展的信念,强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以谋和平促发展为目标。同时强化区域产业合作理念,采取补充措施促进双方产业合作。一方面发挥中国、东盟国家信贷、丝路基金及中国-东盟银行联盟在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产业项目的融资和保险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物流、计数法规、知识产权、标准和资格程序、法律咨询及信息服务等方面,从会计服务和商业咨询等领域提供多项配套产业服务,发展多领域、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双方工业合作,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关系。

   2.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自由贸易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密切与频繁,促使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趋于平稳。针对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塞,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办法,充分利用国内优质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市场份额进行巩固,以良好的国内环境积极吸引外部国家合作。并与东盟各国加强往来交流达成共识,助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互补产业的合作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双方应当积极调整和优化自身经济结构,推进实现互补竞争。对此,我国应当依照现有产业的发展情况,遵循“区域产业合理配置”的原则,在第一、二产业合作中加大力度加强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实现经济和产业同时发展,完善工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可以为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提供资本和开发技术,而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能源产品、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相应增加,双方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未来合作前景可观。

   六、结论

   未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顺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促使双方更多领域的开放,推动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最终促进实现双方的共赢。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探索和研究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与贸易利益,以加强区内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发展,增强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菁,李红.20_-20_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年度分析系列报告之十三[J].东南亚纵横,20_(2):3-8.

   [2]韩纪暄,沈青.“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潜力分析[J].时代经贸.20_(20):45-46

   [3]林卫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_,000(14):3-5.

   [4]蓝荣东.東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丛,20_,16(24):230-231.

   [5]陈月.中国自贸区贸易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路径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_,000(012):8-9.

   [6]王恩胡,杜婷.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_(1):63-70.

   [7]孙莹,李二青.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_,019(004):45-53.

   [8]裴子英,石冬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探析[J].经济贸易,20_,(27):59-60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8

  摘要:现如今的国际贸易格局正处于不断分化的过程中,且开始不断趋于多极化发展,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贸易分化致使多边贸易规则不断趋于弱化,使得不同规模、层级的贸易得以共存,推动了双边贸易协定的制定。本文主要围绕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国际贸易秩序演变展开了探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格局分划;秩序;演变;有效策略

   随着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进行,国际贸易秩序逐渐变成了国家贸易的标准原则之一。发展中国家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国家贸易格局逐渐由以美国为核心的一极化转变成多极化。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内部成员数量有所提升,协议内容也基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而改变。所以,理应注重有效明晰和理解国际贸易的格局分化及秩序演变,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分析

   1.国际服务发展

   国际贸易的格局分化,使得服务贸易也变为了其中关键的构成部分之一,发展速度极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服务贸易总额已达至四千亿美元,发展至今,已高达五千亿美元,涨幅极高。这使得服务贸易的整体地位产生了较大变化,各国对如何有效发展服务贸易提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发达国家。具体表现为,欧盟服务贸易出口的总额度占据比例已接近货物贸易,美国服务贸易照比其他货物出口贸易明显较高。我国近年来对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逐渐开始注重提高其在整体对外贸易中占据的比例,但照比发达国家而言依旧具有一定差距,这代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大差距,是国际贸易发展格局分化的结果。

   2.发展中国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整体地位下降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的又一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实力的对比产生显著变化。工业革命的发生,将世界变为差异明显的两方,一方为发展速度急剧提升的发达国家,一方为处于附属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这两方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二战过后,国际贸易阵营逐渐分化,发达国家优势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者比例为70.3比29.7;八十年代,两者比例为69.1比30.9,1995年開始,此状态被彻底打破,发达国家占据比例开始不断下滑,发展中国家占据比例开始逐渐提升,截止到20_年,双方基本持平。同时,另一较为明显的变化即为货物贸易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占据比例逐渐增加,截止到20_年,已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基于格局分化的角度而言,双方国际贸易额逐渐趋于一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的占比却逐渐突出。此类分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存在的关联较为密切。

   二、国际贸易秩序演变探讨

   1.发展中国家贸易在秩序重塑

   此类演变具体指的为由中国带头的发展中国家贸易秩序开始遵循多边贸易规则,针对各国家及区域单边贸易进行的管理也开始遵循区域贸易规则,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的加快,我国可以迅速认清形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了我国各方面建设的完善及优化进程,也促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此时,我国在国际贸易秩序中获取了主导权力,基于总体层面而言,发生此类变化的关键原因在于:第一,从国际市场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势必会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必会愈发顺畅,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密切化,推动了国家产业的变化;第二,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的加快,例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进程等,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多种新型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对促进我国贸易市场的发展存在积极影响。

   2.单边主义演变为多边主义

   二战过后,美国总体地位快速上升,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国家贸易的发展受美国发展影响较为明显,即便随后较多欧洲国家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但均无法否认美国在其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给予的支持,这也加速了单边主义的出现,即美国一家独大。单边主义的出现及发展,加速了美国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国及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起来,使得单边主义日益弱化,催化了多边主义的产生,将世界贸易秩序的变化更为显著地突显了出来,美国以外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各项权利日益扩大化。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演变的有效策略

   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了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具有了显著提升,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之一,但在具体进行贸易发展时也需要依靠世界贸易环境的作用。

   1.团结周边区域设计发展新规划

   基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经由总结经验的方式,探寻及创新出了多种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新型策略,并建设起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初期主要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随后,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加入其中,经由该贸易区的建立,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发展速度呈现出了显著提升,使得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国间产生贸易摩擦问题的可能性。但同时,由于该贸易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所占据的世界贸易格局比重较少,由于管理制度缺乏完善以及管理实效性较低等问题的影响,作用逐渐降低,进而无法将形成区域组织的功能发挥出来。基于此,我国应吸取教训,积极认清形势,深入贯彻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以带动国家整体发展,促使亚洲地区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2.深化改革开放成果,加快双边贸易发展脚步

   历经四十多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发展为一种新常态,基于该背景下,我国应重视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促使我国对外贸易货物的总数大幅度增加。同时,积极开展产生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操作,进而确保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有助于推进内部经济的稳定、有效发展进程,促使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对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存在积极影响。 我国现下开展的对外貿易具体以针对美国实施的货物贸易为中心,如此一来,有必要对促进对美国贸易关系的优良发展提起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市场对美国贸易关系的依赖性不断提高,使得双方贸易关系不断加强。基于此类情况下,维持双方优良的贸易关系十分重要。但我国现如今处于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倘若忽视自身贸易实力的转化,提升贸易实力,但对外关系弱势,依旧会导致我国对外关系日益弱化。因此,具体发展对外贸易时,理应注重遵循贸易双方互利互惠的理念及原则,将自身的优势良好地发挥出来,以确保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地位,有助于强化国际互动关系。

   3.积极维护多边贸易秩序

   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的主要载体即为WTO,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和经由WTO制定的多边贸易秩序间的关联日益密切化。我国有效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即为遵循多边贸易秩序,同时,经由有效利用WTO制定的国际贸易相关规则方式,可确保我国利益得到更好的维护,降低贸易摩擦出现的几率。参与进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参与进新国际贸易秩序的愿望得以实现,这为促进我国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实效性提供了优良的制度保障。基于多极化格局的产生,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弱化,所以,我们理应基于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角度上,积极维护多边贸易秩序,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将自身的力量有效地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国际贸易的秩序演变及格局分化,我国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面对,积极探寻及创新出多种有效的国际贸易发展策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有必要实时关注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权衡利弊,将自身利益与国家贸易秩序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尹红,陈利强.破解中国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难题研究[J].海关与经贸研究,20_,39(05):66-80.

   [2]王丽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_,47(12):61-63.

   [3]李华.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_,4(24):197-198.

   [4]石良平,王素云.互联网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机理分析:基于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J].世界经济研究,20_(12):48-59+132-133.

国际贸易的论文篇9

   [提要]当今的世界是经济紧密联系的整体,国际经济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蝴蝶效应”。他国与我国商品的较量关乎百姓,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新兴经济体方兴未艾,钝化的经济结构亟须改革。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全球购;经济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_年11月11日

  一、中美贸易战

  20_年3月开始打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战已经偃旗息鼓,中美经贸磋商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即使如此,中国还是绷紧了弦应对,不敢懈怠与放松。中美关系十分微妙,自特朗普这个性情中人上台后,两国关系的波动更是甚嚣尘上。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有关经济、政治利益的拉锯战,有利益就会有分歧,这就好比塑料姐妹花的友情一样,对利益趋之若鹜,有冲突分道扬镳。特朗普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这次贸易战是美国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中国也不能乖乖挨打,你挑衅,我应战。

  几百年的止步不前和落后思想的根深地重,即使经过了70多年的休养生息和奋起直追,中国主要的经济体依然是中低端制造。如同一百多年前一样,中国往美国出口的大量中低端产品使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商贾出身的特朗普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发起了贸易战。贸易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出口领域与进口技术知识领域。美国有的我们都有,只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与他还有较大差距。如果美国铁了心要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或者一些实质有效的打击措施,过于依赖中低端制造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国并不能全身而退。比如美国实行华为禁令,阻碍华为参与5G建设的行动,拥有高科技是美国取得经济领袖地位的制高点,若没有了高科技这棵摇钱树,可想而知美国会瑟瑟发抖,势必会反扑而采取更加激烈的措施。

  在笔者看来,美国挑起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是为了减少财富流出速度,阻止中国向高科技进军。中国也有自己的目的:中国为了长远发展,使经济与自然更相适应,减少社会矛盾,所以需要贸易战来淘汰一些高耗能的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为高科技产业腾出位置。在这次战役中,中美双方均损兵折将,谁都不是完全的赢家。国内中兴、曙光股票、海康威视一个个先后经历危机,就一个华为坚守在民族第一线,成为众望所归与中流砥柱。而美国则遭遇了制造业萎缩和金融问题。中国这样经济体庞大且潜力巨大的国家是不可能明哲保身的,但美国这种金融占主体的超级经济体,实力再强也有致命短板,一旦有衰退出现就可能形成危机扩散。况且,美国也不具备多余的体力来和中国折腾,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正在酝酿。一意孤行对美国经济来说是場灾难。美国各行各业怨声载道,服装业、农业都对此表示不满。真要到那个时候,美国恐怕也无力回天。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深入民生,以水果为例,从加征关税清单可以看出,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各种洋水果、果汁等农产品要征高额关税了,这对国产水果是好消息,至少国产苹果、橙、葡萄、樱桃的价格要涨了,尤其是苹果、柑橘等,甚至从前三、四块钱的苹果涨到了八、九块钱,这就对其他关联产业有了正向的连带作用,比如农药、化肥产业的发展。好在从九月份开始,水果价格普遍回落,对百姓生活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否则,老百姓连水果都吃不起这一现象岂不怪哉?

  但是,总的形势依然是很大的未知数,历史的罗盘会在时代的洪流中勇进。两国元首达成共识,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按照预定步骤结束贸易战,中美就不会失去重心、抓错重点,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二、国货之光

  女性群体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女性在消费需求和消费观上与男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女性逛商场会走一个遍,男性只是往需要的商品那处走。这就决定了女性的用品是多样且多边的,容易形成产业链,而男性的商品比较单一。这一现象对经济的动态变化也可从中窥见一二。我从小学就知道是裙边效应,与此类似的还有“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如今中国经济增长,女性地位大为提高,女性在展示自己美感方面,颜值经济应运而生,其中口红是一大功臣。国际上著名的品牌多是外国产品:法国娇兰、香奈儿,美国雅诗兰黛、TF,意大利阿玛尼,这些口红品牌是都市女性必备。这些品牌更是成了女性生活职场专用、犒劳自己、男友表达爱意的途径。

  中国女性购物最集中最疯狂的时候数一年一度的“双11”,此间各大品牌网店使出浑身解数加大宣传、提高优惠力度、吸引关注度,为最大可能的销售量做准备。自20_年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以来,口红已经成为美妆领域当仁不让的第一爆款单品。来自中国产业报告网的数据显示,20_年中国口红市场规模达124.1亿元,20_年将达146.1亿元,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口红市场崛起这一事实。

  女生在成年或者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对口红产生需求。鉴于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女大学生并没有轻易购买奢华口红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平价替代。因此,应广大女性需求,国产口红应运而生,其中主要包括:卡姿兰、自然堂、完美日记、稚优泉、玛丽黛佳等。除卡姿兰、自然堂年份较久外,其他品牌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这与国际大牌有数十年和上百年的历史不同,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家喻户晓、国际知名的品牌。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止她们发展,它们也拥有众多的用户量,生产了许多与大牌口红相似的色号被誉为“国货之光”。就算不能与国际品牌比肩,也足够在中国经营得风生水起,带起了淘宝、抖音等软件上的试色视频浪潮。李佳琦作为网红界的大佬,主要针对的是向广大女性朋友展示口红这一美妆基础单品。他亲自上唇试

推荐阅读:

  2023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三篇

  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十三篇

  大一党史论文范文三篇

  婚姻家庭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论文9篇

  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论文范文(精选4篇)

AD位1

相关推荐

如何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论文范文(通用6篇)

综合论文

大一党史论文范文三篇

综合论文

婚姻家庭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

综合论文

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论文范文

综合论文

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论文范文十四篇

综合论文

大一思政课论文范文(精选3篇)

综合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