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3篇】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最大的魅力是以生活为源泉,且为生活提供服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文本中,我主要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对策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_)25-0136-02
纵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其中一条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立足生活、立足社會、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学所需,以多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呈现生活内容。以此在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驱使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基于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实现生活化教学。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自主地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生活、感知数学,以此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在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创设以下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灌输在学生面前,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问题探究、解决过程中建构其知识体系,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以“质数与合数”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懒羊羊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天,懒羊羊邀请喜羊羊到自己的家里做客的,它告诉了喜羊羊自己的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上的个位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字只能被二和三整除,百位上的数字则可以同时被二和四整除,而千位上的数字则比最小的质数还小1,万位上的数字是十以内的最大合数,十万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的三倍,百万位上的数字可以同时被三和六整除。根据这一提示,你们能找出懒羊羊的电话号码吗?该问题情境一经呈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根据问题条件,学生会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一步步分析、探究。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抽象的质数与合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为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意义情境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使用到大量的极具生活价值的元素。这些元素中既有积极层面的,也有消极层面的。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能一刀切地将为学生呈现生活内容,而应在分析其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分析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有意义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以意义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以“找规律”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引导学生伴随着乐曲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不少学生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会发现,这首歌中,像“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等都重复的。根据学生所发现的内容,我引入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找规律。而且,学生发现特点的过程其实就是找规律的过程,其在感性认知的驱使下,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其基础。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载体,纵观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其中收录着大量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材中所收录的生活内容,可能与所执教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时候,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选择符合教学所需的内容,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自主感知、探究。
以“长度单位”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借助直尺,采取其他方法来测量出粉笔盒、黑板、自己的身高、同桌的手臂等长度。在这样的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用拳头,有的学生用手指,在集思广益下,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测量出长度,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对长度单位产生感性的认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内容等,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自主探究、理解所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其学以致用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_:1.
[2]凌华峰.小学数学活动中的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20_(30):64.
【篇二】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给学校带来很好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较多的知识,让教师改变理念,提高工作效率,教育信息化手段是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_)04(a)-0135-02
教育信息化是完成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该文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特点、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教育信息化的范畴和层次、教育信息化的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述。
1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
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广泛地共享、共同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让教育达到所需要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也就是高效的教育资源,在相关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下,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全面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一是完成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同时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所服务;二是相关的教育部门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进程。针对以上教育信息化的特點,加强教育信息化要有规划。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完成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范畴是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现代信息手段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主要动力是最原始的和最直接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完善和发展的进程。因为教育信息化的有计划地规划离不开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现代信息手段在教育部门的各个方面应用较多,它是现代信息手段与教育资源的整合。
2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计算机的产生,带动了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为教育引入了新的资源。特别是电脑等产品和网络的普通应用,让一些网络资源进入学校,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平台,学校也经历了新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运用现代化手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更多的知识,让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科学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是每个教师的必要任务。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如下几点。
2.1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许多学科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认为信息技术不重要。而由于社会的需求,教师离不开计算机。当前各种发明日益增多,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人们已经感觉到:计算机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计算机是人们的通用工具。计算机照亮了人类进步的前途。计算机给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信息的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有如下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原理,用一些历史故事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引导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想象。
(2)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有如下要求:使用各种信息手段,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在网络上搜集信息资源,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其他信息化手段。
(3)提高计算机的教育能力。了解该学科的特点,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突破难点,在技术的环境下创造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2.2普及信息技术,让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普及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相关教育部门把信息技术教育也列入了教育行动纲领,这也对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培养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广大师生要普及信息技术,完成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的改变方向是把良好的师资进行共享了,优秀的老师不是独立占用了,可以和多所学校共享。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制约,大数据体现得淋漓尽致。信息化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如电子考勤、电子课件、学生成绩的公布、校内各种事宜的公布等节省了各种成本,让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现代化。
3 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门的相关的信息化的决策,需要长期的教育信息化的措施。涉及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校校通、教育信息化资源库、教师的信息化建设资源库、现代的远程教育中心、软件学院等教育信息化的各个领域。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和国外差异不大,主要是我们认识不够。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让信息技术的使用有的放矢。
3.1信息技术设备不浪费
尽量让教师和学生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果信息设备不使用,长期搁置,就成为了没有用的东西。学校鼓励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及相应的设备。
3.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当前社会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理念。教师先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再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教学。
3.3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现代信息手段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得到学习的自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教师的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学思想就是超前的。信息技术是传统教学的辅助物,它只是教师演示的工具而已。现代信息技术也是靠人操作的。技术再好,要是人的素质不行,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信息技术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越来越高,它是在硬件和软件资源整合后的结果,也是普及信息技术的重要关口。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的资源,对于高素质的工作者来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提高教师工作者的信息技术素质,能推进教育信息的向前发展,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能只看眼前的课堂和书本。让学生走向户外,在教育工作者的带动下,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获取知识,同时接受专家们的正面引导。教育工作者利用数字化资源,结合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资源的整合,完成自己独特的资源库。平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等,重视个体学习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评价机制方面,能够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生活习惯做好记录,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完成学生的相关评价机制,提出个性化的指导。
信息化时代,不论生活还是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化。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才,要培养这种人才,我们要加强学习。随着数据资源、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管理也有所成效,电商渐渐推广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体现了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完成网络资源共享。建立教育资源的平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创造全民的人文环境,构建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社会。
4 结语
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扑面而来,是一个挑战的机会。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抓住机会,积极挑战,完成教育信息化,完成教育现代化,使素质教育恰到好处。总之,教育信息化不但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提供实践机会,为其各方面发展和个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于培养新世纪国家所需要的教育现代化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建国以后教育学发展道路侧面剪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33-40.
[3]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J].全球教育展望,1999(2):79-80.
【篇三】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
【摘要】鉴于中国当今社会存在男女收入差异现象,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针对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并侧重实证研究部分,归纳了由于性别歧视带来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了家庭对子女的多元教育从而带来的子女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否能够缩小收入差距,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根源,缩小男女收入差异的实践。
【关键词】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多元教育
一、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说
(一)文献综述
我们将教育视为一种投资,那么这个投资决策在大多数时候是由父母为子女选择。YangandQiu(20_)研究了中国的教育成本、收入差距问题,发现不同家庭在孩子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本投入直接影响子女的收入水平。我个人猜想,成本投入越高子女越有更大的可能缩小未来工作后的收入差距,杨娟等人构建了一个四期的世代交叠模型,他们用校准方法模拟了各种教育经费的投入模式,发现增大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有助于降低收入差距,证明了上述猜想。
(二)理论假说
我们已知,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会缩小收入差距,如果一些有着重男轻女观念的父母转变观念,重视对女孩的多元教育,应有更大可能缩小当今的男女收入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在我们的模型中,同质教育下,教育的度量为个体受多元教育的程度(父母的教育选择),从而进行实证分析,多元教育会影响收入差距。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基本假设。假设一:多元化教育会提升个体的收入水平。假设二:女性接受多元教育对收入的提升要高于男性。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样本来源与变量定义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教育回报率——个人月收入(Salary),其定义为个体的月收入的自然对数。解释变量为性别(Gender),这是一个虚拟变量,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另一个被解释变量为是否接受过多元化教育(education),接受取1,否则为0。
为了缓解由于个体所处层次的不同而带来的对月收入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教育背景(Degree)、工作年限(Year)作为控制变量。并固定了工作地区效应(Region)以及工作行业效应(Industry)。其中教育背景(Degree)为一个多值虚拟变量,定义为大专及以下取0,本科为1,硕士为2,博士为3。工作年限(Year)为个人工作时长的自然对数。工作地区(Region)及工作行业(Industry)的分类参照中国统计年鉴对地区及产业的编号进行设定。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在剔除了残缺样本后,本文共获得560个有效样本。
(三)计量模型的设定
本文采用固定了地区与行业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对以上数据进行异方差稳健回归。对于计量的模型的具体设计如下:
(1)Salary=a0+a1Edu+a2Gender+a3∑ControlVars+ε。
(2)Salary=a0+a1Edu*Gender+a2∑ControlVars+ε。
本文将用模型(1)对假设1进行检验,同时用模型(2)对假设2进行检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中的结果,从(1)、(3)中可知,不论是只控制行业效应还是地区效应、行业效应都控制,个体的工资水平均会受到接受多元教育的正向影响,这也就支持了本文的假设一,这一结果在1%的水平是显著的。通过(2)和(4)两列可以看出,在加入性别变量后,接受多元化教育依然对个体的收入水平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观察到,性别对收入也具有促进作用。这也说明了在工作当中,企业内的性别歧视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符合。
结果可得,在两种控制不同效应的情况下,女性接受多元教育所获得的回报比男性要高。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女性接受多元教育,加大对女性的教育投入是缩小甚至消除男女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表明加大对女性的教育投入,使其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女性的发展,并且使得男女收入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制度与政策支持可以与其同步推进,通过对女性的教育扶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女性的收入水平。在完善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改变传统家庭的教育观念,扩大父母在女孩身上的教育投資,使得女性有机会接受多元教育,发展女性自身潜力的同时,缩小男女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刘爱玉,佟新.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20_.
[2]刘爱玉,佟新,付伟.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J].社会,20_.
[3]卿石松.性别角色观念、家庭责任与劳动参与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20_.
[4]中国性别角色观念代际传递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_.
[5]卿石松,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J].社会,20_.
[6]吴愈晓,吴晓刚.城镇的职业性别隔离与收入分层[J].社会学研究,20_.
[7]杨菊华.传续与策略:1990-20_年中国家务分工的性别差异[J].学术研究,2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