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综合论文

我国数字出版业存在的六大问题浅析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3-07 21:18:0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摘要] 本文 分析 了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 总结 提出了数字出版业亟待解决的 问题 和不足,从概念、法规、标准、监管、模式、人才六个不同方面阐述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数字出版 互联网出版 问题 分析

第一,传统出版人对数字出版缺乏研究和足够的认识

网络传播信息上免费内容对基于卖内容的出版发行业形成了一定冲击,业界同行们在这方面有一些忧虑和担心。他们认为日益增多的这些免费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使传统出版业的读者在不断流失。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超级搜索引擎,以及他们对图书馆和出版业雄心勃勃的数字化计划,不仅对传统出版业的知识产权制度构成了一定挑战,使主要以提供内容为主的传统出版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削弱。同时,一些传统出版单位缺乏对数字出版的研究和了解,对新技术的冲击缺乏危机感,对是否会冲击纸质媒介市场存在疑虑,一些出版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习惯于旧的业态,企业应用数字化的技术意识还比较落后,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有些业内人士担心两种内容相同、跨介质的多媒体出版物同时上市和流通,读者读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了。实际上电子书上市后,并没有 影响 到纸质书的销售。因此,传统出版人很难下决心投资于市场前景尚不清楚的这种新型图书。由于我国大量的电子书主要销售给机构用户的数字图书馆,与纸质书的销售渠道、读者对象等互不交叉。这些也都造成了业界对数字出版目前仍然持有观望和等待的态度。

第二,数字出版相关的 法律 法规滞后

我国有关的出版法律相对滞后,我国有关网络出版的法律、法规迄今只有两部。这两部法律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出版来说可谓“较远”。因为法律的滞后,数字领域的版权纠纷由来以久,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2007年“7位知名作家状告书”和“400位学者状告超星盗版”一度成为出版业关注的焦点,数字版权问题也成为出版业的焦点话题。因此,我国在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上应尽快更新,让数字出版业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另外,稿费标准问题未能妥善处理,对版权保护也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我国对纸质产品的稿费有统一的付费标准,但是对网上转载的海量信息资源就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些权利人对权利的意识淡薄,对书刊没有采取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措施,在网上任意传播,原创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致使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保护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第三,数字出版缺乏行业技术标准

一个缺乏或没有技术标准的行业,是不会得到较好发展的,即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也无法培育市场和扩大经营规模。目前,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研发与创新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有不少技术企业与研究室参与研发,但相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我国目前在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上缺乏行业的总体标准,地域分割性较强,各自为政,不能互联互通,数字出版管理模式等技术问题都不完善;行业标准滞后,元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尚未形成或缺乏行业的总体标准。对出版社而言,数字出版现在是一个单位一个制式,一个地区一个标准,不能互联互通,建立起来也是费钱一堆,使用不大,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个高技术领域的 现代 作坊。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标准是一个长期的难题,事实上,在这一领域,格式的不统一成为行业之痛。方正的CEB、超星的PDG、书生的SEP、Adobe的PDF、万方数据的PDF、知网的CAJ,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格式,电子书没有行业通用标准和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这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

第四,对数字内容资源监管难度大

数字出版对监管部门实施具体的操作也带来了困难,针对的监管主体和对象在实际过程中越来越难把握。即时印刷、按需印刷和异地印刷为小批量和绝版出版物的印刷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盗版等非法出版物的印刷提供了便利,监管难度很大。

互联网的出版管理的管理对象与传统的出版单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一直以来对传统的出版单位实行审批登记,依靠发文、年检、选题规划、样本缴送等较为传统的管理手段,这对互联网出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被动,造成了主管机关对互联网出版无法达到有效的、实时的监管。同时我国目前对网络作品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要申请行政执法,就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需要共同配合,执法落实起来也比较困难;而且这些管理部门主要采取行政许可的监管手段,缺乏对网络作品有效的事后和动态监管机制。运用的监管手段也比较落后,对网络作品无法实施实时动态、统

一、有效的监控。

第五,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不清晰,形成的产业链不足

当前,数字出版的运作模式完全取决于诚信,涉及利益分配的销售数据不透明,存在不合理、不透明的分成比例和分成模式,缺乏第三方监控,很多作者对于是否授权 网络 出版抱怀疑态度。同时,由于数字出版管理模式、防伪的保密、版权保护等 问题 尚未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数字出版产业链断裂。

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数字出版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 ,我国数字厂商对数字出版的期待值过高,针对长时间形成的传统出版单位来说,对新兴的数字出版的态度冷淡;每个单位虽拥有大量的资源,但是由于没有技术和找不到资金支持的渠道,导致资源利用上比较单一,甚至白白浪费,成为一个微利的行业。在产业链的中游,几家数字媒体提供商的数据整理雷同,重复开发浪费较大;传统出版单位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制作手段又不掌握。在产业链下游, 电子 图书和数字期刊等营销过于依赖机构消费者,尚未完全形成市场化。同时技术提供商或者网络运营商掌握着技术和资金,不掌握主要的 内容 资源;数字出版在开发商那里获得的支持力度又不够,造成他们的合作难以形成。同时,由于互联网出版要求出版资源相对集中,传统出版单位自身拥有的资源一般不足以支撑网络出版业务,以及互联网出版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传统出版单位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难以驾驭的原因,内容资源无法真正实现数字化。

第六,数字出版管理、技术人才奇缺,资金不足

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而提升这些能力的关键是人才。首先,我国懂数字出版管理的高级人才较少;其次数字产品技术、研发及销售的人才奇缺,困扰着数字出版化进程的加速;再次,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也给出版业特别是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很多的不确定性。数字流通领域,与原来的出书、卖书的方式不一样,需要有一定技术、懂 现代 化信息管理的人才。其次,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出版发行的进入门槛,新的传播方式导致传统出版发行角色边缘化。数字出版技术出现之后,任何一个具备基本 计算 机知识和上网条件的人在 理论 上都可以成为出版者,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出版社不再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书店也不再是图书流通中必然的环节。这无疑使传统出版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加上资金投入的不足,在开发新产品上也就显得很弱;这些无疑严重束缚了数字出版业的快速 发展 。

综上所述,当前亟待提高传统出版人的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尽快完善数字出版相关的 法律 法规、积极着手解决资源监管、技术标准、人才、资金等问题,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2]阎晓宏: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业的发展.2007年7月,北京“第二届 中国 数字出版博览会”

[3]寇晓伟:中国网络出版发展状况及政策.2007年7月,北京“2007国际版权论坛”

推荐阅读:

  繁荣民族音乐创作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电力三产企业发展趋势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

  论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解析(1)论文

  我国快餐业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AD位1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启示论文【3

综合论文

我国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分析

综合论文

我国创业投资机构增值服务问题思考

经济论文

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论文

经济论文

美国原产地规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1

综合论文

试论劳动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综合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