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综合论文

继续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3-07 18:06:0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摘要】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 经济 工作如何,对全局 影响 重大。当前经济形势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 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 目前 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 科技 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3)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 经济 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 社会 经济 发展 上,以国有 企业 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 影响 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 金融 机构,给予再贷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 教育 、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 工业 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 问题 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强 科技 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 目前 我国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 应用 和推广。为此,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 研究 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入股、持股经营制度,以及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维护研究开发和创新者的权益。

推荐阅读:

  经济复苏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研究

  浅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

  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商品贸易结构分析视角下的中印贸易(1)论文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研究(1)论文

AD位1

相关推荐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十一篇】

综合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2021年集合3篇

综合论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爱国者治港论文【六篇】

综合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三篇

综合论文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8篇

综合论文

形势与政策2021论文【18篇】

综合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