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依据和路径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2-25 18:06: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党的***报告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是当前我国初次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劳动与资本要素分配不合理成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因此,探究中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基本特征与趋势尤其必要,这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劳动报酬比重偏低问题及可能的改革路径。

一、劳动报酬比重变动的理论依据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企事业单位以货币工资等方式获取的劳动报酬,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率。涉及收入分配领域的理论主要有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马克思得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报酬份额是呈负相关的。这一观点是在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的基础上,研究资本报酬份额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后得出的。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劳动过程中是否能够使价值增值,把资本分为可变资本(V)和不变资本(C)。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我国学者梁东黎把一个经济体看成由技术应用部门和技术发明部门组成的两部门模型,把经济体分为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两种基本类型,把技术进步看成基本的事实,着重对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效应进行研究。梁东黎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后发现,技术进步对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具有阶段性,这一阶段就是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技术发明部门的发展程度是影响发展阶段的决定性因素。

在初级阶段,技术创新使得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上升。在开放型经济中,发展中国家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上升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呈现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经济己发展国家先进技术的输入方式来发展社会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技术发明部门的发展程度比较缓慢,而技术应用部门规模较大,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使得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向上升,等于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上升势头。在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技术创新对整个社会C:和V构成的影响不明显;在开放经济中,经济欠发达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入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同时,技术输入对技术应用部门产生了影响,并且对技术发展部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结果是两部门的发展较为相当,技术进步对两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平衡,使得整个社会C:和V构成保持不变。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发达国家来通过技术输出使对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的需求在根本上摆脱了对该国技术应用部门产品需求的制约,使技术发明部门相对独立于本国技术应用部门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技术发明部门由于整个社会技术水平很高而得到很大的发展,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发明部门C:和V构成下降的影响大于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应用部门C:和V构成提高的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其结果是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C:和V构成下降。这与我国学者李稻葵等(2009)指出全球化、经济发展水平、民营化等是影响劳动报酬占比的重要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按照梁东黎运用技术发明部门的发展程度判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在持续下降是因为现阶段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现阶段,我国不是封闭经济,走过了单纯依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输入发展生产的阶段,正处于历史发展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时期,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领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己经不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目标,所以初次分配领域必须进行比率的调整,所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率的重要性才出现在***报告里,可见提高劳动报酬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认为,劳动者具有物所不具备的适应人类需求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和物在生产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两者的作用是不同的。物不论多么重要,它在生产过程中是一个被动的因素,像资本的价值只转移到新生产的产品中,并不创造新的价值,我们不能指望靠巧合得到新财富。人是主动的因素,可以适应人类的需要去改造自然,使物相对于人来说具有的新价值,这是人类财富增多的主要来源,所以必须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的表现是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被极大地调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使劳动者获益增加的前提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才能获得强大的后劲和持久的动力,整个国家的社会财富才会持续不断地增长。因此,要调动广大社会劳动群众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提高劳动群众的劳动报酬。

二、提高劳动报酬的实现路径

通过研究,我们己经掌握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报酬比重内部的变动规律。为此,要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实现路径需要从制度或体制、政策、经济层面进行统筹调整,形成合力。

(一)制度或体制层面

1.制度方面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我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决定各要素或资源的收益。初次分配时,在注重效率基础上还要重视公平。对于地区劳动报酬的差异,实行差别税率,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以缩小地区间的劳动报酬差别。在分配领域,要保障低收入者收入,通过逐步完善税收制度,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保障他们的利益。

2.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充分竞争和市场统一。我国的基本现状是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失衡影响着劳动就业的实现及其工资水平的提高,要通过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失衡。合理的工资水平是在市场充分竞争中形成的,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这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率的前提,同时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取消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劳动者的城乡差别、不同用工形式等身份界限、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差别,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权利,切实维护市场经济按劳动要素贡献分配的公平分配原则。

3.引导企业转型

建立有利于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发挥的经济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加快走股份合作发展的道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生存,必须促进企业转型,走品牌、差异化的道路。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重重困难,正是引导企业转型的好时期。国家应当为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帮助企业进行RD活动;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4.建立和完善工资增长机制

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对工资的增长进行规范和保障。要建立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把劳动报酬增长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中。从制度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劳动者与企业的博弈能力,建立平等的劳资关系。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就必须建立职工工资水平随经济增长、企业效益、物价水平等变动相应的增长机制,实现劳动者报酬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匹配,保证广大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政策层面

1.国家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切实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做政府该做的事。要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要向劳动要素倾斜

为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必须有所侧重。首先,在资本与劳动之间,政府要改变过去向资本倾斜的惯性思维,政策和制度要逐步向劳动要素倾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向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倾斜,在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应当放宽,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其吸纳劳动力就业。同时,政府定期颁布行业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限额,根据宏观经济整体和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定期调整和完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收益。其次,政府在制定财税、投资、贸易等政策时,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倾斜,使全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能够大规模流向这些区域。

3.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

首先,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报酬水平总体上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程度成正比。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就需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的文化教育水平。政府要把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督促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及职业教育作为己任,努力将我国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其次,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根据各地区和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不同要求及各用工企业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促使我国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

(三)经济层面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将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报酬。将我国长期以来投资驱动为主的战略转向消费驱动为主的战略,将物质资本驱动为主的战略转向人力资本驱动为主的战略。将不加甄选引进外资为主的战略转向强调引进资本要符合国内产业发展要求的战略,逐步提高国内企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战略机制,特别是转变税制,将目前生产型增值税为主转向消费税为主的机制,这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2.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经济初次分配的演变符合U型曲线规律,也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比率下降的趋势,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换代,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推荐阅读:

  基于“毕博平台”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热经济学的发展及应用

  对全面提升工程经济学教学实效的探讨

  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浅谈消费的制度经济学问题

  试论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AD位1

相关推荐

浅谈解决企业煤电矛盾的路径分析

经济论文

试论解决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矛盾的路径

经济论文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路径

综合论文

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浅析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文学论文

浅析增加广西农民收入应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综合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