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1)论文
[摘 要] 中韩两国建交短短的16年来,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现在,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文探讨了中韩经贸关系的背景、现状和其中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前景与趋势的分析。为保持中韩贸易的健康发展,文中更为详细的探讨了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加强两国的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着手解决两国关系中的贸易逆差问题等。
【论文关键词】 双边贸易 贸易逆差 贸易壁垒 中韩两国建交短短的16年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现在,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同时,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 1.中韩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 中韩贸易渊源流长,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6.2%。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见表
1),中韩贸易额已经超过韩美贸易额,在1992年建交的时候中韩贸易额才只有达到50.3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中韩贸易额达到1598.9亿美元,16年间增长了3178.7%。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1992年的才26.2亿美元,1995年时就突破了100亿美元,2000年则突破了200亿美元,到了2007年时就有1037.5亿美元,增幅达到了3959.9%。
而韩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从1992年的24.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61.4亿美元,增幅为2329.5%。 2.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在中韩两国贸易持续增长中,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继续扩大。
由1992年两国建交时的2.1亿美元一路攀升,1997年首次突破50亿美元大关,2000年达历史最高之后,2002年一举达到130.77亿美元,2003年突破200亿达230.38亿美元,2011年甚至突破了300亿美元达344.31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49.5%。而到了2007年则已经达到了476.1亿美元,由此番情景来看,今年可能会突破500亿美元(见表1)。
这种情况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从未发生过的。 3.中韩互相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韩国对中国投资始于1985年,起步较晚。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85年到1992年建交的八年中,韩国企业在华项目只有942项,合同金额6.2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只有1.6亿美元。而中国统计局的最新资料表明(见表2),2006年时韩在华投资达到了39.07亿美元,与建交前的八年相比,2006这一年就足足增长率24倍之多。
而据韩方统计,2007年韩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已经突破20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中国已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国。 中国商务部2007年引进外资的统计也显示,中国从韩国企业引进的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分别高于迄今为止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日本和美国,居各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之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
二、中韩经贸关系的问题 1.中韩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韩之间贸易出现不均衡,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扩大。中方贸易逆差由1992年建交时的2.18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476.1亿美元。
自建交以来至2007年底,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累计金额已高达2137多亿美元,已超过建交以来对韩国出口总额的水平。 一般来说,双边贸易不平衡是国际贸易中的正常现象,追求绝对平衡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既不利于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也不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
韩国对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韩国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增加也有利地推动了对华出口的增长。韩国对华出口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所以,中国政府对待与韩国巨额贸易逆差的问题一直保持非常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不赞成通过限制进口的办法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2.韩国的贸易壁垒问题 韩国是一个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韩国政府采取了多种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
而这些贸易壁垒措施对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构成的障碍最为显著。例如,目前韩国征收进口调节关税的27种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关税中,有17种主要甚至绝大多数从中国进口。
受高关税的影响,使得许多中国商品很难向韩国出口。 韩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非常严重,受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影响较大的中国商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
其中,新鲜水果、猪和牛等蹄类动物肉产品、医药(特别是中成药)等尚无法对韩国正常出口。 韩国政府在实施上述贸易壁垒措施时,还通过检验、检疫和安全标准等手段,对中国产品采取特殊的歧视性政策。
例如,对进口的中国农产品,韩国按6%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仅进行3%的抽检。 3.贸易中同一性与中国的投资环境问题 双边贸易中,中韩之间既有明显的互补性,同时又存在同一性。
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以量取胜”,中国的大量廉价商品进入韩国,势必对其国内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为此韩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对中国出口极为不利。
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明显减弱,而其他如质量、包装等非价格竞争力与其他国家相比,又处于劣势,这势必会造成出口下降。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两国都采取了外向型的贸易战略,因此存在着相互争夺世界市场的诱因。
同时,由于中韩在面对欧美市场时在许多产品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尤其是韩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迫切需要通过打开出口市场 摆脱困境,致使这种竞争性增强了。
三、中韩经贸关系的对策研究 1.加强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第一,两国政府机构应充分交流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并建立相关电子信息库,以便于信息共享和查询。 第二,要建立和加强两国贸易协调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同时,对出现的摩擦和纠纷,要冷静地对待,不要滥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更不要实行歧视政策。 第三,中方应推动韩方从两国经贸关系大局出发,进一步减少调节关税品目,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限制,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利措施,增加中国产品的进口。
目前,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分布在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品及医药原料等。中国政府首先应该从这些出口商品入手,和韩国政府协商使其关税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2.着手解决两国关系中的贸易逆差问题 当前中韩贸易中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上,中韩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协调与协商,在促进双方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改变双边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局面。 第一,提高韩资企业在华采购率。
在华韩资企业大量依赖国外采购的状况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中国产品在规格和质量方面不稳定,不得不依靠进口;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上的政策不一致,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的政策优惠过多,导致出口产品中国化成分受到税收上的歧视。 因此,要提高在华韩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比率,一方面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来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制定合适政策来引导韩资企业增加国内采购比率。
第二,改善中国产品出口环境。从中韩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中不难看出,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壁垒是中韩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首先,中韩两国要加强磋商,可以通过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在中韩贸易中采取进一步减少关税品目,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方法,为中韩贸易解决逆差问题创造良好环境;其次,中国行业协会与企业应严格约束出口价格,尽最大努力减少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并积极应诉,政府应要求韩国尽早确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减少并力争消除对华反倾销及有关歧视性政策和做法;最后,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与韩国妥善解决不合理限制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3.加强信息交流,加大双边投资力度 第一,要建立中韩双边投资信息平台。
内容包括:投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发展及技术、技术标准、市场需求和中介机构等。 第二,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尽管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但与韩国对华投资相比,不论投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相差甚远。 以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来看统计,到2006年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389487万美元,而总投资则达到了390719万美元。
目前,在韩投资的中国企业“做小生意的不少,做大生意的却很少”。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贸易逆差,从而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
第三,当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项目规模、投资战略,还是在投资区域、投资结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韩国和我国西部地区经贸往来很少,双方贸易在中韩贸易中的比例非常低。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韩国企业加入西部大开发建设行列,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参考文献: 朴光姬: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问题[J].当代亚太, 2007
(7) 戴士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展望[N].长春大学学报, 2006
(6) 马登科:中韩贸易逆差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当代经济,2006
(10) 何一鸣: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J].亚太经济, 2007
(2) 胡俊芳: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世界经济, 2007
(3) 张玉和:中韩贸易模式的变迁:从互补到竞争[J].国际贸易,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