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综合论文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2-11 13:38:0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摘要 但近年来河北省农民收入增幅趋缓,本文通过 分析 影响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探寻通过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出路。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 发展 ,河北省农业和 农村 经济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重大 问题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影响河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出现,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进入90年代中后期后, 中国 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物质产品的长期短缺演变为供大于求,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竞争更加激烈,生产受到制约,销售难度加大,经济效益下降。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生产和效益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二是国家对农产品提价和实行有效价格保护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过去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看,靠国家再度提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一方面, 目前 我国农产品从整体上讲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如果对大宗产品提价,就会产生误导,进一步刺激过剩产品的生产,造成更为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从加入WTO的角度讲,我国主要农产品目前的价格水平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水平,国际市场的价格实际上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天花板”。不论是从有利出口考虑,还是从防止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考虑,都不宜再人为提价,而应该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三是河北省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还不适应经济转型、买方市场形成后出现的需求变化和竞争环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大宗传统产品多,名特新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品种多,专用品种少。总体状况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第二是农产品贮藏、加工比重低。因贮藏能力严重不足、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收获后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效益下降。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卖原料,在加工的产品中,大多都是初加工,深加工的少,形成名牌拳头产品的更少。第三是乡镇 企业 规模小、积累少、水平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我省多数乡镇企业还处于散小差的状态,只能在小范围内勉强维持经营,发展后劲相当薄弱。

四是农民文化 科技 素质不高,农业 社会 化服务水平低。第一,农民素质日益与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不相适应。我国过去主要靠“勤劳致富”,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经济 时代 的到来,单纯的“勤劳”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农民整体文化科技素质的相对落后与先进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 应用 之间的矛盾是农民收入趋缓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信息服务不到位。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的机构不健全,信息量少,难以引导农优化结构,销售产品,增加收入。有的农民甚至受到误导,经济上蒙受损失。第三,科技服务不到位。对新形势下农民生产经营所需的实用、先进 科学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的服务不到位,造成农产品增值率、优质率、投入产出率偏低,直接制约着农民增收。

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90年代以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而非农产业收入是建立在农民大批转移就业基础之上的。我省农民转移就业的渠道主要是到本地乡镇企业和大中城市打工。但从当前和“十五”期间看,这些渠道的吸纳能力将会明显不如过去。首先是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再加上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用工量增幅下降。其次是大中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下岗职工增加,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外沿延扩张为主转向内涵集约型为主,对外地民工的需求增幅将会明显放慢。

二、发挥政府职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在我国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起步时期,单纯依靠农民本身或“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能解决农业、 农村 发展 的 问题 ,也不能解决农民收入趋缓的问题。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协调、推动,政府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要明确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是要着力实现“五优化五提高”,即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名特优新产品比重;优化质量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例;优化区域结构,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养殖业比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

二、三产业比重。其次是明确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能定位。从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来看,当前和今后,政府部门应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优良品种和配套种(养)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个方面搞好服务。这既是农民急需而自己又无力办到的,也是制约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一方面,现阶段 计算 机 网络 不可能普及到广大农户,对绝大部分农民来说,不能直接享受信息化建设成果,信息闭塞的状况依然如故。另一方面,信息化发展了,网上各类信息杂乱无章、真伪难辨,看了同样还是心中无数。因此,组建一个专门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 研究 和预测机构,不但能及时、系统、准确地提供国内外和省内主要农产品生产、需求和市场交易的现时信息,而且通过 分析 和研究,预测未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和消费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宏观指导和 企业 、农户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加强优良品种和配套种(养)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近年来通过“种子工程”、“丰收计划”等项目建设,优良品种和配套种(养)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政府部门今后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适当调整人力物力重点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开发,缩短选育开发时间,及时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政府部门对品种引进应实行统筹规划,减少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现象的发生。二是各级政府要适当增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经费,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 教育 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为促进农村 科技 进步提供必要的资金条件。三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利益机制,把科技推广服务成果与个人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 我省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效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为了有效地推进农产业化经营,政府部门一是要有计划的扶持一批有市场、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着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联起来,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市场销售保证,尽量避免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二是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副属于农业的农产品加工 工业 ,鼓励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进入农业领域,引导农民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农村支柱产业,增加收入。三是协助农民构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形成。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相关的引导政策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保证其快速健康发展。

2、把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

国际和国内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我省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也表明,农业收入已退出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非农产业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今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受非农产业收入增长幅度的 影响 将越来越大。发展非农产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两篇文章。

一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小城镇,逐步改革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民逐渐向小城镇转移,促进农村第

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二是把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提高产品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依托,放手让农民以各种形式兴办储藏、保鲜、运销等劳动密集、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三是以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彻底转换乡镇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增强乡镇企业发展活力。四是改善外部环境。对农村工商企业进行费改税试点, 总结 经验,逐步推开,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尽可能把企业创造的利润留给企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把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作为农民增收的后劲工程。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加大了投入力度,如:退耕还林、农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城乡路网改造等。我省应抓住机遇,争取中央支持。同时调整省级财政资金的投向和建设重点,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向流通领域延伸,加强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产品保鲜、储藏等流通设施,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减少农业的市场风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能直接和明显增加农民收入,但可以提高农业抗御 自然 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发展农民素质教育,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尽快改变义务教育城乡区别对待的不公平现状,将每年递增的政府预算内财政教育拨款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突出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投资办学,引导青年农民进入各类专业技术学校 学习 。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农民收入增加的外因,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增加收入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

4、发展外向型农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入WTO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要把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引进来”,另一方面,又要使我们的产品和劳务“走出去”。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是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加速建立一批出口型农产品基地和外向型龙头企业。河北的蔬菜、板栗、鸭梨、食用菌、中药材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结构调整,建立这些产品的出口创汇基地。依托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使农民从创汇农业中增收。二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和技术引进工作。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农业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速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三是发挥农业劳动力比较丰富的优势,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劳务输出,到一些发展 中国 家参与农业、林业资源开发和工程项目承包,从劳务输出中增加收入。

5、推进税费制度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减轻农民负担,从现实看,是相应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从发展看,是增加农民自我积累,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农民负担要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办法是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实行“费税合

一、统一计征”,依法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精兵简政。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的监管,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案件。

推荐阅读:

  浅谈闽南“金三角”经济区的开发战略問题

  论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及管理

  五十年足够了![2](1)论文

  中国与欧盟经济波动的同步性研究分析

  报业集团:从现代产权制度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引导民间融资进一步支持地区经济发展

AD位1

相关推荐

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分析

综合论文

社会分工、农业市场化与农民增收

综合论文

探寻农民增收之路

综合论文

格力VS国美:两种渠道模式的对垒

综合论文

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

综合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

综合论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