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循环经济理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应用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农村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承载力已处于超载状态。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固定的收集点,而是长久地堆积在道路两边、闲置土地、房前屋后,而这些没有经过分类处理、无害化处理的垃圾,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极大地破坏了村容整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着鲜明的特点,即种类杂,总量大,处理乱。如今,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成分变得更加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高,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健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之所以十分棘手,是因为不同地区和村庄情况不尽相同,呈现出难度大、问题多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1.立法与监管环节薄弱,缺少有关的法律法规支撑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大困境,就在于几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这就使得完善相关立法工作迫在眉睫。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有关部门无法依法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强制性管理,直接削弱了管理强度,加大了管理的困难度。另一方面,各相关部门、各级领导为了政绩业绩考核,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把生态效益置之不顾。在生态环保问题上责任不明确,往往相互推诿,能拖一天是一天,财政投入能少则少。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更加困难。
2.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亟待创新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健全、受地域限制较大。没有明确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统一管理处于空白状态,最多是由村委负责环卫工作。而基层的区县级环保部门权力很有限,对偏远地区的管理更是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力度。垃圾处理应该是一项全社会都积极参与的事情,然而,如果环境管理部门组织动员不力,村民对此漠不关心且配合不积极,那么,参与的主体必然会缺失,最终导致这一工作无法落实下去,不能形成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因为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不到位,形成恶性循环。
3.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行缺乏经费资金投入,导致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部分农村地区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都比较落后,缺少垃圾集中放置点的村落比比皆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所需的财政投入巨大,然而县、乡两级财政无法负担。村里出资和村民出资更是困难多多,村民们生活不富裕,无法负担数额庞大的垃圾治理费用。垃圾处理设备、清运车辆、垃圾处理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等都处于严重不足的境地,这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进步、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4.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业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作支撑才能落实到位,若缺少有关专业人员,势必会影响工作成果。而目前,从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人员普遍缺少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面对专业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普遍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与管理,使垃圾处理效果不佳。
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公害之一,只有采用循环经济理论来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才能够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才能保护生态、保护资源,造福人类。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又称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后所推崇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侧重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物质循环应用,注重开发、消耗等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里,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进行良性循环,表现为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高耗能、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人类社会在经过经济迅猛发展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中,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层出不穷,促使人类深刻反省自身的发展模式,而后形成了一种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是人类在面临各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它需要把现行经济活动行为,转变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所有的自然资源使用最小化,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并不断进行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此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于新兴的循环经济,传统的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品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丰盛,则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品就越多,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而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自然环境成本,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十分和谐,促进资源无限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高生产、高消费、高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具体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就是在垃圾处理中实现经济循环,不仅要做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更要资源化,变废为宝,使农村生活垃圾变成能给村里带来利益的资源与能源。而在如何构建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方面,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的有效方法,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是一种能在垃圾处理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者之间实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模式。具体表现为:
(1)人类产生生活垃圾,并人工干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垃圾进入处理系统之后,农户将生活垃圾按各类别分类,并根据垃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垃圾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其中,对废金属、玻璃、塑料、废纸等可回收废品垃圾,直接外售于废品回收站或农村环保合作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可堆肥垃圾,采用堆肥处理技术获得有机肥;对不可堆肥垃圾,统一收运进入县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
(2)经过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可堆肥垃圾通过堆肥处理,最终将农村生活垃圾转化成有机肥。这部分有机肥作为肥料施用于农户家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供人类社会消费后,又形成可堆肥,从而形成生态循环链。焚烧发电后,剩余的灰渣等可用来填坑筑路,构成生态循环链,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稳定。这种处理模式对废玻璃瓶、废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回收外售,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反哺于构建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提高垃圾生态化处理的积极性,在社会经济系统形成内循环。
循环经济理论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具体来看,循环经济理论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可从4 个方面来认识:
1.垃圾产生环节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
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是种类杂,总量大,分类乱。要从治理垃圾源头上应用循环经济理论,就要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为了做到减少生活中的垃圾,加强宣传很重要。通过向村民灌输环保思想,避免和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例如,在生活中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村里统一发放环保布袋等。桐庐县在这方面的宣传就做得非常到位。县环保局将大量宣传册、宣传单发放到每家每户,上面写着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走在街道上也可以看见宣传标语。乡镇政府还鼓励扶植本地企业的创新设备,加强垃圾处理机器的研发,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垃圾分类环节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后,要在垃圾的最初分类上抓住两个环节,充分发挥村民和环卫工人的作用。第一个环节,垃圾的最初分类,必然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者村民直接完成的。因此,做好垃圾的最初分类,需要对村民进行培训,或挨家挨户上门指导,让村民具有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这一步非常重要,做得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桐庐县各村镇都设置了黄、蓝色垃圾桶,分别代表不可堆肥垃圾桶、可堆肥垃圾桶。蓝谐音烂,是为了帮助村民理解区分可否堆肥,能够腐烂的垃圾就放置到蓝桶,其他垃圾放置在黄桶。但是为了做到这简单的一步,村委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桐庐县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老龄委的先进带头作用,以及他们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每个党员都分配了村户,上门进行沟通协调,甚至亲自帮助解决垃圾的分类。在这方面,一些村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例如,横村镇阳山畈村在工作开展初期,村委会定期把每家每户的妇女召集起来进行动员,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荻浦村垃圾分类的做法是从娃娃抓起,在村小学各班级里设立分类垃圾桶,让教师通俗地讲解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家长也进行复述,非常好地利用了小学生这一群体的高效作用。第二个环节,环卫工人负责垃圾的分拣,在垃圾处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对蓝色垃圾桶里的可堆肥垃圾,环卫工人直接就运往村里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对不可堆肥垃圾,环卫工人负责把其分为,可回收垃圾(如废金属、玻璃、塑料、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将可回收垃圾运往废品回收站出售,将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运到村里垃圾集中点。其中,要求环卫工人能够分清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由于村民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所以要对农村环卫工人进行集中的培训,且要定期培训。
3.垃圾运输环节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
垃圾的运输环节包括:垃圾的分类装车、分类运输、中转运输。垃圾分类后,需对垃圾进行分类装车,使得其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分类运输,不造成垃圾混合收运;分类运输的目的,就是保障垃圾不再混收混运。在这个基础上,前端分类如果做得细致、彻底,那么,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就能够保障运送到不同的处理终端,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环卫工人将不可回收垃圾送运至村垃圾集中点后,再统一运到镇里中转,由镇垃圾集中站统一送至县焚烧厂处理。
4.垃圾处理环节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
垃圾处理目前有垃圾堆肥、垃圾填埋、垃圾焚烧三种方式。
(1)堆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技术,是依托微生物的作用,将固体废物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又称可堆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受人口、地域条件等影响,堆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农村地区,多采用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置模式;另一种是在人口稠密、可堆肥垃圾产量大、有机肥需求量高的农村地区,多采用微生物发酵的处置模式。垃圾堆肥产生的有机肥回用于农田,既避免了施用化肥污染环境,又能就地无害化消减垃圾。有机肥在激活土壤活性,改善土壤肥效方面优于化肥。例如,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置模式,对传统的堆肥法进行改良,即经过研发设备的发酵、堆肥处置,实现可堆肥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这种模式的垃圾处理设备,是桐庐县与中科院一起研发制成的,并成功申请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已经由桐庐本地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垃圾处理设备生产基地。将分类收集的有可堆肥垃圾(厨余垃圾、废弃蔬果、枯枝落叶、畜禽粪便) 投入本地企业生产的TOP-SC-Z300 B 型微生物有机废弃处理机(主发酵槽),通过调控通风、搅拌、温度等条件,在菌剂作用下,完成第一次发酵。出料后堆肥二次发酵,最后成为有机肥料。
(2)垃圾填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一是因为它的运行成本很低;二是因为垃圾处理前基本上也不需要像堆肥法那样把垃圾分成可堆肥、不可堆肥;三是因为操作简单,没有什么技术性。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即在垃圾日益增多的今天,填埋所侵占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耕地也受到了侵害,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严重损害了村民权益。
(3)垃圾焚烧是一种是将垃圾高温分解并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采用焚烧技术可利用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变成蒸汽或用来发电。把垃圾焚烧后,就能将其彻底消毒,高温可分解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同时彻底杀死病菌病毒。尽管它似乎是一种彻底的垃圾处理手段,但是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却远远高于填埋与堆肥,并且还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它会产生一种危害人体的叫二噁英的强致癌物质;二是处理焚烧所产生的灰渣的成本很高。对焚烧法这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桐庐县的解决措施是: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将不可堆肥垃圾集中转运到焚烧厂,进行统一焚烧发电,其灰渣用来填坑筑路。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量身定制相关政策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第一步就是要有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
(1)2003 年1 月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开端。
2009 年1 月1 日,又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3 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纳入平时管理,公布了循环经济试点市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也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相关内容。然而,仅有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需要制定更加完善、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以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改革。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政府应完善有关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
(2)我国政府应加快地方循环经济法律建设,若地方政府能出台针对其乡镇量身定制的政策,使循环经济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结合,就可形成一个可以产生利益的循环机制,让村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建设美丽乡村,其成果将更加显著。
2.加大资金投入
在一项新政策出台和实施过程中,财政上的支撑是必须的。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放宽对环保项目的贷款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把发展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作为重点,重要项目直接投资。由于村民在资金上不能负担过多,所以地方政府、村委会应共同承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并对乡镇村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奖励,以此鼓励村民进行垃圾的循环处理。此外,还可号召当地领头企业进行融资,发挥其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的带头作用。只有资金跟上了,政策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实。
3.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村民的循环经济理念
培育村民的循环经济理念,让他们能明确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和做法,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1)向各家各户发放宣传单和宣传小册子,向村民宣传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提高村民的自觉性。此外,电视广播的公益广告、报纸杂志、网络宣传等也可达到这个效果。
(2)村里进行集中培训或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讲解,特别是对老年人进行重点讲解。让村民知道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并且让他们知道,这样做不仅能让村里变得干净美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还能打造村中的品牌,带来经济效应。对环卫工人尤其要做好垃圾处理的培训,因为环卫工人承担着垃圾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垃圾分拣。
(3)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进行垃圾分类优秀家庭的评比,对做得好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嘉奖,鼓励他们继续带头做下去,并督促他人。村镇干部也要定期下村户走访,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行为蔚然成风。
4.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拉动经济的作用是显著的,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也是如此。发展垃圾处理循环经济,要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由于农村生活垃圾种类杂,总量大,处理乱,因此,要发展能够正确处理无用垃圾,并将可利用垃圾变为能源或资源,变废为宝,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先进技术。目前,国内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的技术手段有,环境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不但要能够让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可实施,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即成本花费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科研人员要积极创新垃圾处理技术,使之进入每家每户,还应帮助农民掌握技术,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农技人员。当然,地方政府也可引进其他地区成熟的技术,并对其进行适当改进,使之更适合于在本地区的应用。
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推动循环经济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垃圾变成垃圾资源并以此创造经济效益,既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再利用率,成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事实上,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正和博弈。提出并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型社会,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赢,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2.建议针对
目前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地方政府对垃圾处理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积极研发、创新技术,或引进外来成熟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2)村民应提高环保素质,从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开始做起,做到垃圾时进行分类,并口口相传。(3)相关企业应提高并创新现有技术,将垃圾变废为宝,将产生的能源和资源重新投入村民的生活中,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总之,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处理好垃圾的必要手段。因此,应积极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系统应用到垃圾处理的每一个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