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传统理论
[摘要] 美国“新 经济 ”中确实出现了一系列难以简单地用传统经济 理论 加以阐释的新现象,从而使传统经济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挑战并不会使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整个体系发生根本改变。不少新现象仍然可以在传统经济理论框架内得到说明。例如,边际成本递减,规模的报酬递增,低失业和低通胀并存等,在传统理论中本来也有过论述,只是有些假定条件有所变化,因而有了新的情况。就是说,不是传统理论过时了,不灵了,而是需要补充、修正和进一步完善。
(世经评论·北京)举世瞩目的“新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动下,以生命 科学 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高 科技 产业为龙头,具有明显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特点,从多方面形成了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笔者认为,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充其量只是旧理论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而不是标志旧理论的否定和终结。下面我们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经济周期理论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已经连续9年保持2-4%甚至更高的年增长率,成为美国 历史 上最长的一次,超过二战以后20世纪60年代106个月的繁荣,这与经济学家预测的经济周期现象已大相径庭。这样,经济周期理论,尤其是短周期理论是否还成立,或者说是否还适用?
二、菲利普斯曲线
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下如此结论。众所周知,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胀之间负相关的关系是以下面两条件存在为前提的:第一,经济增长引起失业率下降,而失业率下降导致货币工资率上升,即货币工资率上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的函数,而失业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的一个负函数;第二,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而是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只有当货币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时,货币工资上升才会引起物价上涨,否则,货币工资变动并不会立即引起物价变动。这是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的道理。然而,在美国新经济中,正是这两条件都不存在,因此,失业率和通胀率的关系当然就不存在。
让我们先考察这些年来美国 经济 高增长有没有引起货币工资上升的情况。确实,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15年内由于经济增长,财富增加了30%,失业率下降到4.7%,但据美国经济政策 研究 所1999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数年中工资出现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这一点分不开。在 工业 化 时代 ,劳动与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这一要素取代了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作为经济 发展 的主要动力,这一点给 企业 的收入分配带来了两方面的 影响 :第一,知识具有外溢性,掌握了知识的人容易把知识从本单位拿到别的单位运用。为了稳住那些掌握了知识和专门技术的员工,防止把技术和知识外传,除了给工资报酬,还要给以股权激励,使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从而改变了工业时代劳资关系对立的局面,即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不希望提高工资这种局面。在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制度中,工人并不一定要求提高工资,甚至不反对降低工资。因为,降低工资可降低产品成本,增强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有利,自己从股权中分得红利收入会增加。于是,新经济时代的工资增加并不快甚至不增加;第二,新经济以知识为基础,因而企业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相比是进一步提高了。在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作用,而股票期权成了对他们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因此,新经济时代,由于能干的企业家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他们的收入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来自股票期权,但这不构成工资成本,因此,在美国新经济中,经济的高增长、低失业率,并没有带来工资和物价的高增长。这样,在新经济中,一方面低失业并没有使货币工资有显著上升;另一方面,生产率却有所上升。这样,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就是显然的了。因此,不是传统 理论 中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成立了,而是这条曲线赖以存在的条件不具备了。如果这些条件仍具备,这条曲线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胀间负相关关系仍会存在,尤其对于象我们这样的发展 中国 家,如果货币工资上升幅度大大超过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则这条曲线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胀间交替关系一定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即使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如果工资增长速度比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更快,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目前 ,美国的失业率在4%左右,当劳动力十分紧张时,工人们就可能要求提高工资。近年来,美联储一次又一次提高利率,主要就是想抑制增长势头,防止通胀抬头。
三、信息经济学
有人提出,在“新经济”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假定的现实性受到了影响,信息的专有性和垄断性受到了冲击,经济中创造了大量与信息有关的就业机会,形成了专门的信息市场。借助网络技术,以几乎实时的速度,快捷而全面地传递到全球,使人们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大大弱化,信息经济学中诸如隐藏行为(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息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等理论的解释受到削弱,原来这些模型所表达的经济学现象也会被新的现象所取代。
这种观点,我们也难以赞同。确实,“新经济”重要特点之一是信息化,信息市场的形成,信息被作为商品开发,收集、筛选、处理和借助网络技术以神速快捷传递,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成本大大下降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削弱了,但如果因此认为信息经济理论就不再灵了或不起作用了,恐怕是把 问题 看得太简单、太片面了。事实上,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的产生,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人们机会主义倾向所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双方在信息掌握上一般处于不对称地位,卖者掌握较多信息,买者掌握较少的信息,而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故意隐瞒一些信息,甚至会制造一些虚假的信息,而这些问题靠信息高速公路是无论如何不能解决的。试想,企业招聘时,如果应聘者故意夸大自己的优点,缩小自己的缺点,这个问题靠网络技术能解决吗?一个患有恶性疾病的人去参加人身保险时,故意隐瞒了一些健康状况,保险公司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完全发觉的。今天,我们的股票交易市场中,从交易手段看,应当说够先进了,然而,券商、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包括 会计 事务所)等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造虚假信息,联手操作,欺骗广大中小投资者,仅靠技术就能解决问题吗?应当说,信息可以靠计算机快速处理,靠网络快速传递,然而不可能靠机器把隐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信息深挖出来,更不可能把人们为私利而作不正当交易的机会主义倾向消灭掉。机会主义倾向只能靠道德、信誉、制度来解决,而不可能靠网络技术来解决。只要有机会主义倾向,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就始终存在。信息经济理论模型所表述的经济学现象就不可能被新经济中的新现象所取代。
综上所述,美国“新经济”中确实出现了一系列难以简单地用传统经济理论加以阐释的新现象,从而使传统经济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挑战并不会使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整个体系发生根本改变。不少新现象仍然可以在传统经济理论框架内得到说明。例如,边际成本递减,规模的报酬递增,低失业和低通胀并存等,在传统理论中本来也有过论述,只是有些假定条件有所变化,因而有了新的情况。就是说,不是传统理论过时了,不灵了,而是需要补充、修正和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