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若干问题探析
一、对经济统计学各个方面的认识
(一)对其性质方面的认识
对于统计学的性质和内容来说,在学术界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并没有统一认可的说法。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德国的学者正式提出统计学这一概念,在后期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人们都将统计学划分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中。但是通过分析统计学的性质就能够看出,统计学实质上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主要是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一种分析、收集以及测定,便于人们做出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论科学。由此可以得出,统计学大致上可以分为应用统计学和理论统计学两种,分别是对具体数量和抽象数量进行研究。
经济统计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综合评价、核算以及估算的方法,体现出明确的研究独特性。在经济统计学中,并不是直接研究相关的经济规律,而是向其他经济学科提供相关工具和方法。因此,在经济统计学中,包含着很多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就能够促进国家的强大,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与经济统计学之间紧密联系,另外经济统计学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实质上经济统计学的性质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对其发展方向的认识
通过对经济统计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其本身就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就目前来说,学术界还是认同这两种性质能够相互融合,并逐渐趋于统一。在上个世纪,国际统计学中数理统计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统计学也逐渐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表示,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方向来说,就是与数学之间相互分离,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逐渐靠近计算机科学,逐渐有效的结合其他与经济相关的实质性科学。这也就表示,在未来的某一天,统计学与数学之间会处于相互独立的位置。
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学者对统计学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这也就导致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比较少,或者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质上就是限制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统计学。对于统计学中的各种类型来说,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借鉴和促进的,并不属于竞争性的关系。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种类的差异,其知识体系、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对象必然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表示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取代关系,实现相关之间的差异共存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其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需求一直都处于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原先各个院校中设立的相关专业就会显现出一定的狭隘性,如对于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过于明确和详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就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单一型,自然难以满足当前综合性的市场需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工作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当前的高校逐渐注重对宽口径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主要有两种教育统计学组织方法:一是让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统计学方法理论,认可统计学的理学性质,实现对统计学的精通。当学生已经充分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理论之后,再结合设计的相关统计学性质课程,一般主要是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这样就能够从理论角度全面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统计学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就精通这一方面来说的话,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要求,首先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然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根据经济类的学科来设计统计学课程。一般來说,统计学课程除了专业内容之外,还应该适当的添加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综合型、进步型的人才主要指的是,一方面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精通相关的经济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经济手段。由此可见,当前经济统计学的办学模式,一定要实现教学路径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而且各个院校都需要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四。
二、当前经济统计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经济统计学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研究统计分析、设计统计指标与公式、确定研究目的等方面都需要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相关指导。但是就目前来说,在经济统计学理论内容中相关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根据还较为缺乏,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依据统计定量的方法,所以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深度,仅仅是从表面阶段来进行相关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应用。
(二)应用性比较差
就当前所设置的经济统计学内容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和解释比较多,因此其应用性也就会比较差。这样一来,当前高校培养出的统计人才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就表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有效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较差
对于任何理论知识来说,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如果两者之间相互脱离的话,其理论知识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就比较差,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指标和分析方法的提出并不是专业的统计人才,这样实际的指标和方法就会缺少必要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经济统计学理论基础的提高
为了有效的改进经济统计学,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实现其理论基础的提高,注重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借鉴和学习,将先进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有效的融合,将经济统计学的高度与社会统计学保持一致,加强对统计学与经济学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和密切联系的强调。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应该面向全社会,其发展的依据主要就是社会需求,并发挥出一定的监督和咨询功能,有效的指导经济决策。在设置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多领域、多行业的涉及,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其有效作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统计工作模式的健全性,增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无论是在应用统计方法、收集统计数据的时候,还是在整理和分析报告格式与统计数据的时候,都应该应用科学的统计工作模式。另外,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应该全面分析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面临的困难、经济工作特征等各个方面,促进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工作的实效性也得到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
(三)加强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即使是相同的数据也会得到差异化的统计结果。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应该是真实的,都是通过实际的社会调查得到的,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当前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发展水平。如果始终都是应用单一的经济统计方法的话,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就会忽视很多的变量,这样最终的结果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必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严重缺乏。因此,加強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实现统计手段的创新,就能有效提高统计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在相关经济决策中的依据就会更加合理、科学,对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就会具有更大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结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统计学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随着逐渐发展的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经济统计学也就会越来越重要。从统计学的性质来说的话,主要是针对分析、整理和收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预测,并做出准确判断,提高相关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严格观察,合理、科学的分析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出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能够进一步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