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训练缺失,加之物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基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成效,教师应该加大演示实验力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其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物理教学中大力推行演示实验更好地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忌难易不分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实验深刻地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触类旁通,使学生深入挖掘潜在的原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难易程度,问题设置要具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这一问题,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演示要到位,注重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由于年龄特性,学习更多的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突出的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将生动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自然地引入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大气压强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表演一个小小的魔术,利用广口瓶吸鸡蛋,倒置在火上烤一烤,迅速将鸡蛋盖在广口瓶上。将广口瓶静止一段时间,会发现鸡蛋被无形的力量挤进了瓶中。学生在观察到这一现象时会感到不可思议,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演示较为常见的实验现象,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
在演示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在课前,教师准备好透明玻璃板、一个烧杯、一个纸板及两根蜡烛,邀请一个学生来到讲台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将蜡烛一前一后地摆放在玻璃板周围并做好的标记上,放到烧杯中并一次性放在虚像上,将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点燃,假装将后边的蜡烛也点燃,在烧杯中加水到高于火焰高度,学生会发现蜡烛被水浇仍然不滅。这一现象同实际生活中的经历不符,对于这种矛盾的现象,学生会感到好奇,求知欲被激发。最后,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来解释具体的操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自制演示实验,提升其创新意识
除了演示实验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明确实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演示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理解。这种自主实验探究得来的知识,学生能够很好地内化。在创新意识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触类旁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