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团范文 党团文库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通用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5-10 16:47:2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通用一

1.学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首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不适应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交往频繁,这为首都高校科学文化发展面向世界供给了有利条件。但同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景也不断加剧,外来文化异常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在这方面,高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适应。

2.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与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此刻工作上就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方面,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跟不上去的现象;另一方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构成,存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本事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据20_年的有关调查,全国高校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为63.3%[1],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年轻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欠缺,直接导致他们在强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本事不足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其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毕业5年以内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应对年龄差距不大的青年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传统工作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不适应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学生理解新事物速度快、本事强,迅速成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借助于虚拟空间获得的信息和服务已经远远超过现实空间。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借助于课堂、讲座、会议、活动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对呆板,工作的时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阵地意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关键。从现实和虚拟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应当包括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两大类,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做好阵地建设。

1.巩固有形空间阵地

有形阵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阵地。从现实空间上来说,高校的所有场所都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也都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可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也就是要在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发力,牢牢掌控主要矛盾,才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基本任务的完成。

一是用主流价值观的各种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强化学校环境建设。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空间,也是理解教育的场所,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直接、实时、贴近的影响,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认真研究主流价值观的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等浓缩固化,并用雕塑、标语、校训、文化墙、宣传栏、校史展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学校、教室、饭堂、运动场、宿舍楼宇等场所张挂,使学生在充满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二是强化课堂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课堂是学生理解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素质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人格魅力。这其中,两课和业余讲座等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当前,必须明确,在讲授涉及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方面资料的课堂教学,异常是两课教学时,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决不允许散布与此相违背的错误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和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的严格管理。

三是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校报、校刊、杂志、学校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以往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挑战。可是,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由于其受众较多,一旦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受人员编制限制,把校刊、学校广播、电视等交给学生,由他们负责承办,这使得学校对这些阵地的管理弱化,监督缺失。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学校必须加强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发生问题。

2.拓展虚拟空间阵地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运用,网络新媒体等虚拟空间正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我们的主阵地。

一是采取措施提升学校网的教育功能。学校网作为学校对外发布信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离不开学校网,对学校网的依靠程度很高。可是,学校网在发挥教育功能方面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新闻点击率低等问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网的作用,要容纳汇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公开课、教学名师讲堂等,使学校网成为师生理解教育的阵地,要采取措施提高学校新闻的点击率,使学校网成为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

二是创立并用好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当前,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新媒体的使用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给我茅给了做好工作的机遇。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先后建立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党支部和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发布工作信息,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使新媒体成为深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平台。

畅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畅通主渠道,构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全校各部门和院系共同参加、上下协调一致、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

1.学校领导班子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高度一致

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校级领导班子明确职责,统一认识,协调一致。

一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职责和领导职责,班子成员异常是书记校长,要切实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景,每年研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教职工宣传思想工作要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方面供给保障。

三是班子成员要明确工作职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工作职责,把日常分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把促进分管工作与监督检查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职责落实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学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明确任务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关键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经过统一的工作部署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使全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构成合力。

一是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党委宣传部门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本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经过制定工作计划、协调部署各部门开展工作、统一协调配置全校宣传思想工作资源、检查督促考核各部门任务完成情景、对日常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管理等方式,代表党委牵头做好全校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落实各部门各学院工作任务。要根据学校总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使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学院的分内工作;要把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学院工作任务中去,每年检查考核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完成情景。

3.意识形态工作运行上要构成闭环

当前,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胜作任务明确了、工作部署进行了,可是对工作落实情景缺乏检查督促,对意识形态阵地,包括讲座、课堂、网络等的运行情景缺乏有效监督,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良好的反馈、报告、纠错机制。所以,要重点开展反馈纠错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依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依靠成熟的学校安全稳定巡查机制和技防手段,明确工作职责,对校门、学校公共场所等加强巡查监控,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并及时上报,有效杜绝意识形态阵地失控现象。

二是加强业余时间课堂活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讲座报告审批制度,凡是邀请校外人员到校内举办讲座、报告、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主办部门须提前登记报告主管部门,按程序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举办。举办过程中,主办部门须全程参加,不允许出现办而不管的现象。

三是加强网络管理。以青年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学生党员骨干为主要力量,建立网上宣教队伍,针对学校网、学生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和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问题,开展网上宣传教育。

依靠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建设政治敏感性强、思想政策水平高、业务精通的骨干队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可是,教师队伍、干伍、学生思政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无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充分相信和依靠他们,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出路。

1.加强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工作本事建设

教师直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思想学业提高的导师,广大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加强教师意识形态工作本事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和基础。要加强教师异常是青年教师的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职责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要加强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切实增加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事和水平,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的职责意识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队伍,学生党员队伍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学生思政干部和学生党员生活在学生中间,他们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各方面的情景,他们既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的工作者。所以,要使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切合实际,确保有的放矢,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意识。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思政队伍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事关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做好这项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要着力培养学生党员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本事。

3.提高干伍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本事

高校干伍承担着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任务,是学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无小事,也没有重要不重要的部门之分,全体干部都承担着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当前管理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敏感性不强、政策水平不高的问题是存在的,多数干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对意识形态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情景也很普遍。所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经过大规模培训,使干伍充分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突出问题表现以及政策要求,依据意识形态工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合法依规开展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使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通用二

ok3w_ads("s005");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控制力?思想政治教育

李合亮

一、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意识形态控制力

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文化事实,意识形态虽已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但是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概念。这既在于意识形态本身看似无所不包,“具有非常宽泛的功用意义,且所有这些意义都不完全相容” ,也在于意识形态往往附着于文化与哲学思潮而变动,表现出繁杂的样式,还在于意识形态与政治思想密切相关,呈现出实用化的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阶级或利益群体的自觉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系统。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意识形态既具有否定的意义,也有一般性的描述。正如哈恩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一文中所说:“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或术语很可能在双重意义上被运用。一方面,它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具体地理解为虚假的意识的标志;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些人的文献中,它主要是作为一个阶级的社会意识的总体概念而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当时流行于德国的各种思潮,即构成德意志民族意识的所谓“德意志意识形态”作否定性批判,指出“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 的同时,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概念与思想,并具有独特性。葛兰西在分析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根源时,认识到意识形态问题是主要因素,进而在分析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的著名命题。

葛兰西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建立于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之上。葛兰西所指市民社会,不是从物质生活关系方面,而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界定,将其描绘成独立政治活动的特定核心和反对专制统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他认为:“国家通常被理解为政治社会(或者被理解为专政,被理解为为了使广大民众顺应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机关),而不是被理解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平衡(不是被理解为某一社会集团通过教会、工会、学校等私人组织对整个社会实施的领导权),而知识分子恰恰是在市民社会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在葛兰西看来,国家=强权+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既包括政党、工会、教会、学校等民间社会组织,也包括报刊等新闻媒介以及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学术团体。这些组织通过影响控制社会舆论而获得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市民社会属于上层建筑。“我们目前可以确定两个上层建筑‘阶层’:一个可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称作‘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的发展状态不一,决定了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体制。“在俄国,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原始状态,尚未开化” ,因此,东方社会缺乏形成市民社会的基础,只能形成以政治国家为主体的专制社会,而西方却形成了以市民社会为主体的民主社会——“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得当,国家一旦动摇,稳定的市民社会结构立即就会显露。国家不过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 。葛兰西认为东西方市民社会的不同情况决定了不同的革命策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已经演变为更加复杂的结构,可以抵制直接经济因素(如危机、萧条等等)‘入侵’的灾难性后果。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像现代战争的堑壕配系。在战争中,猛烈的炮火有时看似可以破坏敌人的全部防御体系,其实不过损坏了他们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进军和出击的时刻,才发觉自己面临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 对这些国家来说,暴力不是革命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首先应赢得市民社会的支持与接受,并逐渐获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待条件成熟时夺取政权。

在葛兰西那里,以暴力夺取政权的方式被称为“运动战”,而以意识形态领导权为主获取政权的策略则被称作“阵地战”。“包括政治斗争在内的机动战(前线出击)向阵地战的转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也是最难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无产阶级要想获得政权,首先应该消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夺取意识形态的阵地并坚守,在逐步扩大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阵地的同时,掌握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1932年5月2日,葛兰西在狱中书信中参照列宁的有关解释,把克罗齐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强调指出,“恰恰是在克罗齐苦心构想他自己的这一理论时,当代最伟大的理论家们在同一意义上创造了实践的哲学,而且,他们与经济主义的机械主义和宿命论观念相反,重新估价了‘领导权’或者说是文化领导的那一方面。甚至可以肯定地说,最现代的实践哲学的本质特征,恰恰在于‘领导权’这种历史——政治学的概念。” 这一段叙述明确表明,葛兰西已经牢固地把领导权特别是文化领导权问题视为中心问题,把它看作是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和知识分子承担的“文化领导”问题的中心点。在葛兰西那里,文化不简单是狭隘意义上的文化,而指整个阶级的价值观念,即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

“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一个社会集团统治着它往往会‘清除’或者甚至以武力来制服的敌对集团,他领导着同类的和结盟的集团。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就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 就葛兰西的革命观来看,虽然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但他着重强调的还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掌控问题。虽然他的思想只是针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而发,但对于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执政者而言也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市民社会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来完成,而对于已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而言,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还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

事实上,不仅对无产阶级而言如此,历史上的任何阶级只要想实现对国家、社会的统治,都存在一个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前,都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舆论、宗教、思想的启蒙等手段实现对民众的诱导,为其夺取政权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是在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而当这些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也面临着一个控制意识形态的问题,即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不仅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意识形态领导权,就连被统治阶级也面临着这一问题。奴隶的起义、农民的武装斗争、无产阶级的革命都需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夺取政权之目的。陈胜、吴广起义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纲领与口号,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的宣扬,都是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一次次影响与夺取。

当一个阶级革命成功,实现国家统治之后,自然而然就拥有了意识形态领导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拥有只代表了一种地位,问题的关键却是如何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即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民众,实现思想的统一。基于这种认识,为了进一步显现统治阶级执政后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我们主张以“意识形态控制力”来代替“意识形态领导权”。相对于“意识形态领导权”而言,“意识形态控制力”展现的不是一个执政阶级的地位而是任务,它将促使执政阶级及其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并将其贯穿于实践之中。这样的表述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展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这里的意识形态控制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的规范约束性;二是统治阶级通过对社会资源特别是政治资源的垄断而对社会成员思想价值观念的支配与控制。意识形态作为人类思想和行为定向的价值体系,提供着为人类所追求以至献身的目标和理想,对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都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促使个人朝向集体价值的方向努力发展。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由此产生了它维护阶级利益的功能。意识形态“既表现为同对现实生活的沉思相异,又表现为把取得支配地位的强有力的物质关系转换成思想的王国” 。在一个国家中,统治阶级由于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由于在政治资源的占有与使用上占尽了优势,由于拥有宣传教育的强大载体与渠道,其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进行控制是情理之中的事,更何况他们又特意采取种种方式有意识地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不仅如此,统治阶级在执政的同时,已经把它们的意识形态美化成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最美好、最具有人性的意识形态,“把它们提出来作为生活准则,一则是作为对自己统治的粉饰或意识,一则是作为这种统治的道德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共性与个性很难区分,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人虽然个性很强,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与控制。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控制力实现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个阶级实现对国家、社会的统治,都面临一个统治手段的问题。一般来讲,一个阶级在确立统治地位之后,在没有大的阶级冲突的情况下,主要面临的不再是武力,而是权力控制问题。虽然武力和权力都属于调节不同生存单位之间关系的手段,但两者有所不同,武力运用的是武装力量,强调的是对民众肉体的控制,权力运用的则是法律、制度等手段,实现的是对民众意识上的强制。武力是权力的后盾,权力则是武力的延伸。当武力使民众屈服之时,实现统治应主要求助于权力,而当权力对意识控制失控,统治阶级就会转用武力。由此可知,一个阶级实现统治后,主要运用武力保障下的权力来治理国家与社会。

在权力运用问题上,统治阶级一般会采用国家机器威慑与意识形态教化两种模式。按照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机器的上层建筑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观念上层建筑。统治阶级在维护阶级统治过程中,所采取的两种权力模式,无非是两种上层建筑运用的不同表现而已。任何一个阶级在实现统治之后,都有一个获得社会支持与认可的问题,即为自己的统治合法化作辩护。当然,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实现。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很多,一个阶级通过武力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掌握国家政权后,利用国家强制机器对民众实行威慑,民众恐于暴力镇压,而接受统治阶级及其社会制度的约束。表面看来,社会似乎进入了正轨,统治阶级的统治也毫无隐患。但事实上,这种实现合法化的方式,只能一时有效,不能长期保持。因为民众是被迫接受,并没有在其意识中固化,一旦统治阶级的统治出现内忧或外患,一旦社会出现大的动荡,一旦统治阶级无暇顾及对民众的威慑或威慑软化,民众的逆反与不满情绪就占据主导,就会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有可能燃为推翻统治阶级统治的熊熊大火。秦朝时,暴力镇压与强权威慑不可谓不强,体制建立不可谓不系统,但由于缺乏教化,最终秦嬴政万世的梦想灰飞烟灭。与秦的短暂消失相反,古今中外历史上凡是存在时间较长的国家中,除却强权威慑之外,统治阶级大都重视意识形态教化。

如前所述,不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任何一个阶级在争取实现统治的过程中要努力强化的,而且强化意识形态控制力更是一个阶级在实现统治后,要牢牢把握并深化于实践之中的问题。利用意识形态来实现统治制度的合法化,具有一切国家机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既可以利用统治阶级作为社会领导的影响力,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更可以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思想深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实现对统治阶级意识的认同。这样,人们不仅承认,并且乐于接受统治阶级的统治,接受其赋予社会的制度体系与价值观念。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民众实现了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认同,不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统治,更会在统治阶级的统治出现纰漏或失误时,维护这一制度,至少不会起来反对该制度。也正因为意识形态的这一重大功能,阿尔都塞将其称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虽然这一称谓未必恰当,但却反映出意识形态控制对一个阶级统治的重要作用。

当然,无论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还是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实现都需要在展示强制力的同时,经由一定的手段和途径来完成。“一套成功的意识形态,首先必须经过心理说服的过程,使群众认同其理念,这是意识形态确立的首要步骤——符号化的步骤;尔后,必须透过政治强制的过程,使个人或集团与意识形态不相容的欲望或需求,以及与意识形态相左的理论或信仰,完全从群众的公共沟通系统中排除掉,这是意识形态非符号化的步骤;最后,意识形态会被塑造成独立于个人之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成为一种典范,并且为个人或集团的思想行为形构了一个背景世界,成为个人或集团从事价值判断或对周遭环境认知、评估时,不自觉地以它作为依据,亦即此时意识形态犹如自然般地对人产生命运的因果作用。这是意识形态典型化的步骤。” 这一过程表明,在阶级社会中,为实现或维护统治,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会通过教育向社会成员传输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以期在达到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实现或维护自身的阶级统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政治特性,特别是其努力以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方式向民众进行教育与灌输,促使全体成员形成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的特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和治理国家的首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因与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之间的本质关联,而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渠道,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意识形态控制力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作为实施意识形态控制力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更多表现为一种软性力量,是一种国家“软权力”。“软权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约瑟夫?奈提出,主要相对于军队、经济实力等有形力量资源,即“硬权力”而言,指文化、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等无形的力量资源,其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软权力”依靠的是某种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和政治制度设置别人议程的能力,主要目的在于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以促使他们产生预期的行为。“软权力”不像“硬权力”那样通过军事或经济制裁等强迫方式起作用,而这种“软权力”力量的获得与发挥效用则在于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引导力与同化力。“硬权力”是“命令”民众做阶级、国家需要他们想做的事情,而“软权力”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导向力,左右民众的认识,“要”民众或者自愿,或者至少不强烈反对做阶级、国家要求做的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软权力”对民众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对抗性的,一般不会遭到教育客体的抵制和反抗,甚至会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

三、学校教育:意识形态控制力强化的重要场域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控制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虽然这一过程可以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在所有的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场域中,学校的地位最为突出。这不仅在于学校建立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控制的成分,更在于学校教育肩负着意识形态灌输的重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校就是意识形态工具。“有的教育学者把学校当作文化发展的产物、忽视其政治和经济的成因,这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奴隶主阶级不仅是为着发展文化而创立学校的。学校产生以后固然是有促进文化的作用,但统治者不会先从文化发展,后从巩固政权的角度考虑设校问题。就因为如此,我们随处可以看出学校的阶级烙印,看出享受和控制文化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看出学校中传播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法权思想,样样切合统治者的利益。” “学校具有正面的教育功能,法院具有镇压和反面的教育功能,因此是最重要的国家活动;但是在事实上,大批其他所谓的个人主动权和活动也具有同样的目的,它们构成统治阶级政治文化霸权的手段。” 美国的政治学家安东尼?奥勒姆说得更为直白。他说:“学校在指导人民的政治思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的任务是维持社会制度,保证后代人像前代人那样思考政治。这实际意味着,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主要是为社会训练出好公民,训练出有责任心的、尊重不断发展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因而有助于维护和延续国家的公民。” 当这些教育在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之时,不但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事实上本身就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学校的意识形态性,人们一般愿意从理论上接受,但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许多人采取了或回避,或淡化,或漠视的态度。许多人针对我国曾一度存在的教育极度工具化、政治化的现象,从批判、否定工具化的极端出发,强调学校教育的无意识形态化,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类观点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公开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认为它应该退出学校,让学校成为教育自由地、学术自由地,与政治无关,与社会主义无关。此类观点较好辨别,也能够引起人们的警惕,并且这类观点一般都会遭到政府批判与社会反对。但是另一类观点则不同,它不是直接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与否定,而是在反思教育,寻求教育回归的大旗下,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育目的出发,否认教育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这类观点更具有欺骗性,更容易获取社会民众的“支持”。近年来,我国社会中此类观点不断涌出,主要有三种现象。

一为以反思教育为名,对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进行批判与否定。有人以反思中学语文教育为名,对中国教育进行“控诉”和“批判”,甚至“谩骂”——认为中学语文教育之所以不能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地进行,关键在于其目标不在于培养人,而在于培养阶级统治的工具,是政治教育完全代替语文教育的结果。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教育“只告诉学生在人类所有的思想财富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好的,其他一切都是坏的,都是对人类精神有损害的”,这样的教育“把受教育者的精神变得非常单一,这实际上就是精神阉割。一个人从走进幼儿园开始就遭受这样无情的阉割,精神生命哪还有发育和发展的余地!” 我们的教育“把人类的心灵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观念的‘跑马场’” 。就语文教育而言,“在我们这样一个意识形态充斥的国度里,语言却完全背离了其‘语言文学’的初衷,而被异化为简单的‘用革命的方法分析革命的文章,培养革命的接班人’的意识形态工具。” 中学语文课本“最可怕的是,……都是围绕政治在说话,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表达的极端化——要么是好,要么是坏;要么是革命,要么是反革命。而维系这种极端化的语言的两极的就是这种话语体系所要弘扬的‘斗争精神’。” 以此为认识的基点,他们对中学语文课文进行了所谓剖析,对一些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行丑化。在他们看来,《纪念白求恩》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命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词汇“表面上看这是很美好很纯洁的词汇,但再往下推,为了某个崇高的‘共同理想’就可以要求别人牺牲生命,甚至可以强迫你牺牲生命,也就是可以杀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充斥于魏巍文章中对美国军人和南朝鲜军人的仇恨称谓和大量基于意识形态褊狭立场的情绪化语句,营造了把历史搅浑、把人的头脑搅糊涂的气氛” ,“字里行间还透着褊狭的党派精神,透着宣传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间仇恨的意味。”

二为以“中性化”的态度进行教育,回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列宁早在1909年就明确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这就是说,教育者的首要责任是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与教育目的性的实现。但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育者只将自己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思想的引导者。许多人以怕走极端为名,不愿意提及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选择了所谓“中立”的立场,以“中性化”作为认识与教育的标准,作为教育者立身处事的“流行标签”。这些人不愿意在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的正确关系之中作出自己的判断,以“中性化”作为立身之本、处事之方。在他们看来,讲课就是知识的叙述而已,不需做任何分析评判,也无须对受教育者进行任何引导。教育者就是知识传输器,只管将知识传递下去,只要能维持知识传输带正常工作即可,什么思想、意义与自己无涉。受教育者想从教育者那里获取引导,不仅不可能,相反却从教育者麻木不仁的态度中,更产生了疑惑。于是,“中国革命史”讲授成了“中国文化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西方哲学”,“政治经济学”改成“西方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转变为“社会发展理论”,“思想理论教育”则转换为“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等等。更有甚者,在部分教育者的讲解或编写的教材、剧本中,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本来的革命意义与英雄气概荡然无存,严肃的中国革命战争,变成了一场滑稽戏,革命的红色在他们的策划中变成了粉色或灰色,失去了应有的立场。

三为以梳理思考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以教授治校为口号,以学术自由为目标,试图将意识形态排挤出学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同追求。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针对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教授治校”的言论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学界此起彼伏。许多人在回顾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特别是在对蔡元培、梅贻琦治校理念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中国高校应实行“教授治校”,实现学术自由化。实际上,在人类教育史上,固然有“教授治校”的提法与理念,但其实质意义不是“治校”而是“治学”,即“教授治学”。“教授治学”是指在大学里实行专家、教授对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民主管理,就是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力,使专家学者在学术领域行使其决定权力。但是,许多人有意识回避“教授治学”的实质意义,认为应以“教授治校”排除行政权力,实现学校无政治化。在他们看来,无意识形态化才是中国高校的出路之所在。学校就是学者的自由聚集地,与政治无关,学术自由是其最高追求;教育就是培养有自由精神、有创新意识的人,与其政治立场无关,与意识形态无涉。

上述现象的出现表面看来是对中国教育反思、是教育的所谓人性化复归、是对教育工具化批判的结果。在这些人看来,只有纯粹理性地无阶级意识地去还原教育,反思教育,才是教育的正途。认为完全无意识形态化,是中国教育的正确发展之路。也正是这种非意识形态化的鼓吹,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受到了很多人的吹捧。但透过表面去深究背后的主旨,其欺骗性则不言而喻。教育应该培养人,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引导人的发展,但这一引导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引导。人在社会中生存,不可能脱离精神文化的引导,不可能脱离政治思想的影响。人的自由发展是在阶级与社会所设定的范围内的发展。人要继承历史的精神文化,要接受传统的教化,更要接受意识形态的教化与影响。接受意识形态教化是人的生活之必然,人唯一选择的是接受何种意识形态教化的问题。

事实上,就学校与教育而言,深化意识形态灌输的任务,是它们在阶级社会中的本质体现。任何一个社会的学校与教育都是如此。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或地区,都不存在“教育淡化政治”的现实,相反,资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与竞争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旗帜鲜明、不遗余力地努力维护和扩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虽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或课程名称,但却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历史教育等众多的教育名目下,进行着阶级意识的教育。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意识形态的教化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学校等教育机构已成为意识形态的灌输地与再生产地。正如阿尔都塞所言:“正是通过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大规模教育包装着的多种知识的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即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得以大量地再生产。为资产阶级统治产生这种关键结果的机制,自然被学校普遍性统治的意识形态所掩盖和遮蔽,之所以称为普遍性统治,因为它是主导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形式之一:一个将学校表征为不受意识形态浸染的中性环境的意识形态(因为它是……世俗的),在这里,家长们(他们是自由的,因为他们是其孩子的拥有者)将孩子托付给教师们(绝对信任地),尊重孩子们的‘良知’与‘自由’的教师们,通过他们自己的榜样、通过知识、文学和它们‘解放的’品质,为孩子们展开通往成年人的自由、道德和责任的道路。”

不仅如此,虽然上述人士名义上宣称其出发点在于还原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性而不是作为工具的本性,认为过去学校只重视教育在维护阶级政治统治方面的价值,忽视或轻视其在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功效,只注重利用教育实现和保证所培养社会人才的政治方向,忽视或轻视了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性发展与精神价值观建构中的导向价值。但是,事实上,他们却仍然把教育作为了工具,作为了支撑他们观点的工具。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所主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合于他们主张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他们虽然不承认自己的意识形态倾向,但在其言语之中,在其对现有教育的否定态度之中展示了自己的倾向。他们往往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思想,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则予以否定,要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吃饭哲学”,要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立理以限事”的“人祸”,要么认为“马列主义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如果在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将某一种学说、思想置于独尊的地位,这就落入了蔡元培所极力避免的宗教迷雾之中” 。他们的这种做法与近年来社会上的部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彼此呼应。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其实质并加以警惕,因为他们一再鼓吹无意识形态化,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由此来看,无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在当前倒成了一种值得警惕的意识形态了!

参考文献:

[1]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 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3] 郑永廷、叶启绩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5] 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6]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项研究的笔记)》,载齐泽克、阿多尔诺:《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_年。

相关热词搜索: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总结意识形态控制力思政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通用三

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这也是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关于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形态能力的专题党课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_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总结了实践中所孕育的理论创新,并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九个坚持”的重要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们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含义: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形式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这也是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我们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著作和辅导读本,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思想理解更加深入、践行更加自觉。

第二,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我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隆重组织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特别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为英雄模范颁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评选表彰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最美人物,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

第四,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先后推出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精品力作。我们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第五,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我们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展中国文化年、旅游年、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经典著作互译等活动。积极构建多主体、立体化大外宣格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为什么还要继续重视意识形态能力?

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

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第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夹杂多种声音,速度快,成本小,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发布并传播媒体内容,信息源成倍增多,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对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严峻挑战。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我们在20_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学习抵制这些歪曲党史的言论。

第三,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_年《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当时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专家、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第四,有的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精神“缺钙”。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我们的党员中,信仰缺失、“缺钙”问题严重。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拨弄是非,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党员面前。

四、如何提升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广大党员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识形态作为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我们党员来说,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能力,即意识形态能力,包括意识形态鉴别力、意识形态处理力、意识形态领导力等。党员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理论创新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信仰者。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作为党员,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弄懂并正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建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藩篱,增强人们抵御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不仅要敏锐识别和准确判定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还要批判和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既要深入学、持久学、系统学、刻苦学,也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也要坚定“四个自信”铸就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而在实践中继续推进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增强阵地意识,做新时代的传播者。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党员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敢于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亮剑发声,勇于同敌对势力和颠覆分子作斗争。既要在舆论导向、价值导向上始终坚定立场,也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向先模榜样学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既要自觉肩负起监督网络、净化网络的责任,主动甄别虚假、错误信息,及时辟谣、公布真相,传播好正能量。也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方式,树立“互联网+” 的思维,使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单位网站及微信工作群等新媒体手段;

同时利用好传统宣传方式,各类会议、调研走访、宣传标语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与时俱进,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既聆听了群众诉求、精神需要,又能积极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政策方针,宣传到我们的客户中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言行,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大众化的手段,解决好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以党为中心在基层形成主旋律,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做新时代的守卫者。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决议》要求我们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旗帜鲜明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先锋者护航,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作为党员,既是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亮剑、不敢亮剑、不会亮剑的现实难题。作为党员要提高甄别非主流思潮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结合工作实际,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行动自觉,率先垂范,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水准、改善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我们基层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谢谢大家!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通用四

今年以来,某某企业积极应对煤炭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企业整体在逆境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秩序良好,真善美和正能量成为主流声音,全企业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总体稳定。现按照《关于上报省属企业意识形态研判报告的通知》要求汇报如下。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集团领导班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要论断,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企业党委积极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对子分公司宣传系统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积极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加强了学习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借助xxx平台,积极安排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宣传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梦的宣传,做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宣传,做好“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三严三实”等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莫某主题活动,挖掘选树推广一大批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先进典型。开展形式任务教育活动,针对干部职工的思想现状,通过“集团领导亲自讲、矿厂领导带头讲、基层干部现场讲、班组长深入讲”的方式,层层宣讲、层层传达,主动解答职工群众的思想疑惑,积极解决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了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三位一体”宣传媒体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主动设置议题,发挥好定调定向的作用,统一组织开展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形成了网上网下一体化的舆论引导机制。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动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舆情信息快速处置机制,按要求办好《舆情摘要》和《舆情专报》,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发挥某某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巩固扩大新闻宣传阵地,推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一)有些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形势。为应对煤炭市场不景气,企业采取了降本增效、转岗分流、放假轮休、鼓励双创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生活水平和思想稳定。在企业面临困难的局面下,存在着部分干部职工大局意识淡薄,只顾个人眼前利益,“等靠要”的思想较重,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积极性不高,转型意识、进取意识不强等情况。

(二)意识形态工作仍需加强重视。在有些单位,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过多强调生产经营任务繁重,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不注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明创建、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弱化的现象。

(三)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不够强。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人员流动慢,人才总量少,特别是高素质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干部培训不能经常化、制度化。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硬投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要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门的管理指导和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理论武装、新闻舆论、党员教育、对外宣传、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民情民意调研活动。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汲取民智的长效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出台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之前,尤其要注重民意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各层面意见,全面反映各种情况,使决策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开展日常性的民意调查活动,领导干部带头与普通职工建立个人联系点,交朋友,勤沟通,加强联系,了解情况,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现实问题。要开辟网上社情民意通道,创新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之间的沟通机制,在企业网站上开设民意通道,设立领导信箱和网上留言簿,建立职工群众网上绿色监督通道,安排专人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反馈批示。要定期听取网上意见,紧盯并催促有关部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网上定期答复处理情况。

(三)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引导。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做到内容实实在在,讲解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职工群众乐于接受。要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减少会议报道,减少对领导的报道,把镜头和笔端对准基层、对准一线,加强系列报道和深度报道,更多地报道基层职工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更多地报道基层单位的新成绩、新典型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宣传具有亲和力。要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加强网络传媒和网络文化建设,拓宽渠道,加强引导,为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通用五

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也是把公司打造成为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运营商和综合服务商的关键之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20××年,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集团党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公司党委深刻领会“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集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一二三三”意识形态工作格局,为公司完成20××年度生产经营任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做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等“三大工程”,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全覆盖。

构建“六学”机制,主题教育基础得到夯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做严集中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利用五天时间,集中学习了“两本书一党章”学习资料。做细跟进学,举办六次集体学习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在x考察并指导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深自主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逐字逐段诵读学习资料,努力做到每次学习都有新进步、新体会。做精交流学,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发言提纲,交流学习体会。做实讲坛学,聚焦快速成长型企业实际,举办5期“xx”大讲坛,邀请中国工程院士、集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数字中国”、“创新+”战略及审计、依法治企等制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老师讲的用心,员工听的认真,在公司干部员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做新灵活学,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一步创新学习方式,为主体教育增添了高科技色彩。这些举措,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境界、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为开展调研、查摆问题、整改措施打牢了思想基础。

抓住关键少数,率先垂范作用得到彰显。结合主题教育,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讲专题党课,交流立足国有控股集成电路上市企业实际,不忘初心使命、点亮家国情怀的体会与思考。坚持以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制定党委年度学习意见和领导个人学习计划,举办12次集中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公司领导认真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学习成果,增强了“做数字中国的重要建设者与守护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规范会议流程,加大交流研讨力度,编制学习参阅等方面入手,加强了党委理论学习过程管理,提升了学习质量和效果。

坚持分层分众,党员教育培训实现升级。结合党务干部培训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宣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提升了党务干部的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做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积极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党章、准则、条例,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增强了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纪律观念。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结合集成电路行业特点,开展“不忘初心、从我做起,做数字中国的建设者和守护者”三八节活动,组织女员工进行xx,引导女员工以实际行动保xx。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开展“从心出发筑梦未来”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团员青年用乐高积木搭建“xx”活动,努力做到以青春之我成就xx。开展“青年大学习”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提素质、练内功、比风采。积极推荐优秀员工参评“最美xx人”,借助信息化手段学习宣传“最美xx人”事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日,组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最美+”摄影书画大赛,激发了员工的爱国爱企热情。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提升了企业影响力,践行了国企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坚持以优秀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以庆祝建党98周年的契机,开展“初心使命不能忘、心系环卫送xx”主题党日活动,接受党性洗礼,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员工生日会,提士气鼓干劲;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满怀深情颂祖国我与公司共成长”主题党日暨员工生日会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汇聚了奋进合力。组建宣讲队,深入社区、基层一线,集中宣讲党建、集成电路等知识3期。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俗文化进企业的要求,尝试在xx组织既有仪式感、又有新鲜感的员工生日会,以公司喜事方式向一线员工发布企业重大发展成果,提升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与自豪感。连续xx年举办“我是xx人”六一亲子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员工与家属之间的交流、员工家属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坚持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构,坚持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形成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压实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落实“五同”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建设、生产经营同部署、同研究、同检查、同考核、同激励,及时传达学习中央、集团党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相关会议、文件将神,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到位,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意识。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根据集团统一部署,公司党委研究制定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管理职责、审批流程与问责追责,开展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两微一端”及群组管理。同时,结合集成电路企业特点,努力探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路径,积极推进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展板、qq、微信等载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上阵的有效融合,扩展新闻舆论工作的广阔空间。

精准分析员工思想动态。结合党建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大会、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例会、党建督导,健全完善了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研讨,经常性开展员工思想状况调研等工

推荐阅读:

  推荐农村党建方案(精)

  关于党日年度计划(4篇)

  如何写入党申请人谈话记录

  关于建党周年讲话简短(九篇)

  2024年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六篇)

  2024年党费收缴情况报告怎么写(9篇)

AD位1

相关推荐

推荐学校党支部年度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报告(

党团文库

关于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简短(三篇)

党团文库

2024年党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施

党团文库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如何写(三篇)

党团文库

如何写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简短(五篇)

党团文库

最新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简短(3篇

党团文库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