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团范文 党团文库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底蕴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2-18 15:25:3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底蕴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体现着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

一、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从需要的层次上来看,人的需要有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对象物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3],从而具体、历史地阐明了人的需要层次性,而不是抽象、空洞地研究人的需要。所谓生存需要,是指人为了维持生命存在而必须的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需要。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人只有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存在,才能实现其他需要。

所谓享受需要是指人在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形成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优化生存条件的需要。所谓发展需要是指人发展和发挥自己一切体力和智力的需要,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发展着的本质”(马克思语)。人的需要就是依照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层次结构逐步上升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所谓“人的需要”,主要不是生存需要,而是享受需要、劳动创造的需要或发展需要。

生存需要只是“动物的需要”,只有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才是真正的“人的需要”。但是人如果不注意有效地加以调节或控制需要的满足,就有可能在享受需要层次上出现恶性膨胀——享乐主义的情况。“如果像享乐主义那样,把人的物质生活看成是‘毫无节制的生活’,看成是‘任凭情欲摆布’,‘顺从自然的推动,盲目地遵循他们的本能的运动’,就会使人的物质生活沦为动物式的生活”[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5]。

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沿着健康、正确的途径和方向,有规律地上升和发展。所以,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而且为人的各种需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支撑和精神指南。发展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故马克思称之为“生活的第一需要”[6],人的发展需要类似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人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将会成为最为主要的需要。

因此,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能促进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逐步上升为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进行生产,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就是利益的实现。因此,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质上就是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即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或者政治需要、经济需要和文化需要。

简而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提出的。

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http://wWW.LWlm.Com

需要与利益二者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需要是利益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利益的获得则是需要的实现和满足。所谓利益,简单地说,就是好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在人的思想动机背后是人的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

人们改造自然、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某种利益,取得并改善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无疑,利益原则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终极原因。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都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但利益是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利益集中表现为不同阶级的利益,个人利益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阶级为基础的,在政治上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并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资产阶级利益观的核心就是个人利益至上,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毛泽东同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的利益观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特性决定了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特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9]而且共产党人的自身正当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三、体现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真正统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根据、标准和归宿,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有者。”[15]在人与人的价值关系中,就人类自身来说,人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二重性,人自身既是目的又是工具,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人作为价值主体是目的,是价值的享用者和占有者;人作为价值客体是工具,是价值的创造者。人只有作为目的,才能推动自己去创造价值;同时,只有把自己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才能实现主体价值。

就人类整体而言,人既是目的又是实现目的的工具,两者是直接同一的;就人类个体而言,个人虽然既是目的又是工具,但两者有时不是直接同一的。由于个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总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个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往往相冲突,个人虽然不断地创造价值却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人的价值现实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不同效应:一是主体性效应,主体活动的结果能够为主体合理地占有和享用,从而确立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另一是反主体性效应,主体活动的结果不能为主体合理地占有和享用,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就越低。在阶级社会,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是价值客体,剥削阶级是价值主体,人作为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是分裂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就属于一种反主体性效应的典型。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与工人相脱节,而且变成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价值、越低贱”[16],“物的世界的增值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反比” [17]。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作为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是分裂的。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是一种社会的实践存在,实践主客体关系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以主体为核心建立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辩证统一的实质是主体将客体意志化,是主体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自身也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实现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又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党领导下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也是党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群众三个基本要素联系在一起,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有机统一的意旨。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在人的依赖关系上的原始丰富性和自我牺牲阶段,人处于自然经济条件下,个人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自由,直接依附于他人;二是建立在物的依赖关系上的畸形发展和个人独立阶段,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形式上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在本质上却依赖于资本,接受资本家的奴役,人们对商品、货币、资本的依赖性,制约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自由、自主地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的同步发展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人对物严重依赖的基础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设想,但对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也不可能作出回答。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而充分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且指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目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达到新的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2]同时,又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具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就不可能有充裕的物质产品供给,人的全面发展就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3]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江泽民同志认为,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践行的第一要务。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且生产力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还把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主义,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24]。党执政为民、执政兴国,归根结底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正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有学者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为维护好、实现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不断促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5],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终极关怀’意义上的人的解放和发展”[26]。江泽民同志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保证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世世代代得到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文化是人的创造物。

没有人,就没有文化。而文化又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发展。只有在高度发展的文明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文化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7]。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精神条件。邓小平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8]。

所以,只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推荐阅读:

  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经济视角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

  胡锦涛:学好用好“三个代表”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

AD位1

相关推荐

党支部个人学习计划

党团文库

大学生党员个人学习总结

党团文库

2023党员个人学习计划

党团文库

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锤炼者、实践者

党团文库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党团文库

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先教育讲话

党团文库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