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树立“以德治校”观
摘要: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树立“以德治校”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途径。因此,必须加深对“以德治校”的认识,明确实施的主要目的,并掌握“以德治校”的途径。
关键词:三个代表;以德治校;高素质人才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革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革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坚持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高素质人才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在学校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培养人才的目标。总结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认为:努力实施“以德治校”观,是首选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一、 必须加深对“以德治校”观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以德治校”观的思想基础,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提高整个国家国民素质教育的方略。作为学校来讲,贯彻这一方针的有效措施,就是必须在全校人员思想中都要树立“以德治校”的观念,这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大计。一个国家能否强盛,这个国家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高低是一个关键的条件。一个学校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教育具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和学会做人,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育人是第一位的。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德育,我们党更是十分重视德育,一直主张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江泽民同志说: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这个伟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作为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人,并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呢?唯一重要方略就是必须在全校中树立起“以德治校”的坚定理念。
二、 必须明确实施“以德治校”的主要目的
坚决贯彻“以德治校”方略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方针,要通过教育的内化过程,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具体来讲,就是要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四有”新人。不注重这一点,教育就是没有根基的教育。学校工作中的许多事例充分表明,仅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轻视品德上起码的“做人”要求,不仅使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由于品德、人格及行为习惯上的诸多问题,就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行为上的偏差,以致产生心理疾患,甚至步入人生歧途。这也就是说,智力开发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智力发展而忽视对教育者“做人”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培养,那么教育定会走向误
区,智力的发展也将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三、 必须掌握实施“以德治校”的途径
首先,实施“以德治校”,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从当前教育战线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能够努力献身教育事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这本身就是一种感染力量,一种教育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充分看到,有极少数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拜金主义行为,自私自利思想影响,表现出一些师魂不佳的现象。他们在行为上不能做到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严重者更有道德水准不高的行为,这会直接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所以,学校首先应该搞好教育工作者“以德修己”的工作,这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其次,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人的思想方法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态度也必然是截然相反的。人们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产生不同的意识观念。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明确创造德育工作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努力创设实际有效的,适应环境的工作方法。第三,要彻底破除陈旧观念意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历史阶段中新观念的形成,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比如,在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被认为是社会的高尚美德,但这些正是封建思想禁锢人的枷锁,破除旧的观念,形成新的观念,这种崭新的意识,就是创新性的表现。对德育工作认识的逐步完善,就是靠不停地创新来推动它日趋发展。
我们按照哲学的观点来分析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诸种现象,就不难发现它具有很多创新精神的活跃因素。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注重发掘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向新的领域,不断地为发展德育工作作出新贡献。“以德治校”势在必行,人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以德治校”的方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_.
[2]编写组.21世纪教育理论发展文献[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_.